资本市场助力升级,聚焦加力服务优质中小企业发展新篇章

资本市场助力升级,聚焦加力服务优质中小企业发展新篇章"/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对于服务优质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资本市场加力服务优质中小企业的措施:
1. "优化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
2. "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手段,降低优质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其融资效率。
3. "提供多元化融资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工具。
4.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以降低优质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5.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优质中小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
6. "加强监管和服务":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同时提供优质服务,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7. "推动企业上市":鼓励优质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
8. "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
9.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优质中小企业的认知,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中小企业。
10. "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优质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通过以上措施,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服务优质中小企业,

相关内容:

>截至4月29日,专精特新企业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6.3%——

资本市场加力服务优质中小企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A股市场专精特新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6.3%。中国证监会联合工信部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现已公示26家专板建设名单,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全链条服务。截至2024年底,专板共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15家。

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的直接融资渠道,优质中小企业能够有效突破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限制,加速成长。

支持优质中小企业上市

北交所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通过快速审核、灵活融资等机制,专注于中早期项目的培育。今年2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深入推进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支持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65家,总股本356.82亿股,总市值7314.8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八成,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五成。新三板挂牌公司6080家,总股本4557.95亿股,总市值2.21万亿元。北交所265家上市公司累计发行融资超550亿元,平均每家2亿元,规模不大但惠及面广,总体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资金需求。

在并购重组方面,截至2024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披露了120单购买资产的公告,交易金额平均为5600万元。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服务优质中小企业,北交所持续深化三四板合作对接,已与30家四板签约建立绿色通道机制,与其中7家试点公示审核,并结合前期实践经验,不断优化对接合作安排,服务优质企业快速挂牌。

目前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电子、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说,专精特新企业分布特征既体现了对传统产业链的价值重塑,也展现出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活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服务链进一步贯通,专精特新企业有望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聚集

资本市场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聚集,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科创板改革提速,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效能。

2024年6月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围绕完善发行承销制度、优化股债融资安排等推出一揽子改革措施,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目前多项具体措施已经落地。

“科创板八条”提出的适应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特点、提升制度包容性和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等举措,与高端装备行业的发展模式尤为契合,为高端装备公司的产业并购、股权激励提供更大助益。

此外,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实施“绿色通道”,加快审核进度,提升并购便利度。证监会和上交所召开了多次并购重组座谈会,进一步推动“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和《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落实落地。

据上交所披露,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新增各类资产交易逾460单,超八成资产购买交易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推出并购交易近80单,数量增长1倍以上,且均为产业并购。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四成,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领军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质效明显提升。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未来资本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以深化多层次市场协同与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

“资本市场需要创新发展。推出多元化金融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需要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绿色通道”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推动北交所和新三板协同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引导长期资本向早期科技项目倾斜。鼓励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要‘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力,形成耐心资本的高水平供求循环,用好政策性工具和资源,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立与耐心资本发展相适应的配套体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

吴清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以关键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完备。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彭 江)

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于 2025-05-23 12:56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证券佣金调低攻略,开户交易费用一览表 下一篇:开户无忧,揭秘那些承诺开户后绝不乱收费的银行与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