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年底“冲刺”战,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频现货架“C位”抢眼

银行理财年底“冲刺”战,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频现货架“C位”抢眼"/

银行理财年底“冲刺”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频现货架“C位”的现象,体现了当前金融市场的几个特点:
1. "年底理财冲刺":年底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业绩考核的关键时期,银行理财产品往往在这个时期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客户购买,以实现业绩的“冲刺”。这可能是为了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也可能是为了提高市场份额。
2.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受关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个人养老金需求日益增长。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重要渠道,其产品种类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年底时,这类产品更受关注,因为人们可能希望利用年底的额外收入来为退休生活做准备。
3. "“C位”现象":在金融产品中,“C位”通常指的是最受关注、最受欢迎的位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成为“C位”,说明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等,使得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受到更多关注。 -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个人养老金需求日益增长,理财产品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 "金融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推出更多符合个人养老金需求的理财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的客户。
"影响": - "提高居民养老保障

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 熊悦

临近年末,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正以降低起购门槛、调整费率等方式加大理财等各类产品的营销力度。记者注意到,伴随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在即,这一轮银行理财营销中,已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借势推广旗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子公司借势推广

一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受益于近期债市持续上演走强行情,部分理财产品的短期收益率出现明显上升,银行也在适时借力营销,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匹配合适的产品。

记者注意到,当前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通过降低起购门槛、调整费率等方式开启年底理财产品营销旺季,让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货架上,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频频现身。

自12月份以来,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理财”)官方微信公众号接连发布多条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推介信息,涉及旗下多款固收类或固收增强类开放式理财产品,最短持有期限在365天至1800天不等,风险评级涵盖PR2(中低风险)、PR3(中风险)两种,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在2.90%至3.20%不等。

12月9日,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银理财”)发布多款精选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包括固收类和混合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两大类。最短持有期限同样较长,在360天至1080天不等;起购金额均为1元。

据介绍,上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具备颇多亮点。如客户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农银理财上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税,只需在领取环节缴纳3%个人所得税;工银理财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份额的销售费和管理费均低于普通产品等。

丰富理财类产品供给

业内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产品数量不断增加。

伴随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向全国推广,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还在持续扩容。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不过从产品类别来看,个人养老金理财类产品的数量最少,目前仅有26只。

“总体来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相对较少。一方面,需要准入更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需要积极创新,丰富理财产品供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某国有大行分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客户购买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整体以储蓄类和保险类居多,理财类和基金类相对较少。”该行目前推出的两款个人养老金专属存款产品(包含3年期和5年期),年利率分别为1.90%、1.95%,较同期限的普通存款产品略高。

值得关注的是,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有望扩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12月12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提到,要丰富产品种类。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上海星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告诉记者,理财产品是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需要重点明确产品定位,找到特色卖点。“国债和养老储蓄的卖点是绝对稳健;指数基金和养老基金的卖点是更高的长期收益,缺点是短期高波动;而养老理财产品,稳健性不如存款,长期收益又不及权益产品,只有进一步明确产品的差异化定位,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吸引力。”

娄飞鹏表示,随着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中做好产品选择显得更加重要。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需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平衡好风险和收益,同时也要充分借助金融机构的专业力量。“不同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风险和预期收益不同,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能力、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选择与自己的需求更加匹配的产品。”

发布于 2025-05-23 13:21
收藏
1
上一篇:2025年国债逆回购攻略,操作指南及收益提升技巧 下一篇:深交所投教专栏 | “ETF投资问答”第44期,深度解析ETF套利策略(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