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为重!揭秘现金管理类理财,一肚子现金、存款与同业存单的理财之道

保本为重!揭秘现金管理类理财,一肚子现金、存款与同业存单的理财之道"/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实现资金的短期保值增值,同时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这类产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保本为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常承诺保本,即在产品到期时,投资者的本金可以得到保证。
2. "投资对象": - "现金":直接投资于银行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风险极低,但收益也相对较低。 - "存款":投资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产品,如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 - "同业存单":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短期债务工具,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风险较低,收益相对较高。
3. "流动性":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投资者可以在产品到期前随时赎回,但部分产品可能收取提前赎回费用。
4. "收益":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较低,但风险也较低。
5. "投资期限":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通常较短,一般为1年以内。
6. "风险":虽然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保本为重,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
总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适合那些追求资金安全、流动性较高且对收益要求不高的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投资者

相关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界面新闻编辑 |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第四季度投资管理报告陆续披露。截至目前,中邮理财、平安理财以及青岛农商银行等理财公司和银行旗下的部分理财产品公布了最新持仓情况和业绩表现。

界面新闻记者整理发现,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相对于第三季度都加大了现金存款及同业存单这类相对来说更为低波稳健资产的投资比例,并相应地降低了债券类资产的持有比例。

中邮理财作为最早披露产品四季报的国有行理财子,旗下已披露四季报的几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相对于三季报提升都很明显。

例如中邮理财“邮银财富邮鸿宝1号”四季度现金及银行存款穿透后占产品总资产比例为32.60%,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单共占比超50%,而第三季度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为20.99%,同业存单占比为17.24%。

中邮理财已披露四季报的其他现金管理类产品中,“邮银财富开薪宝”理财产品四季度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单的占比总计63%,而根据该产品三季报,两类资产占比为51%。“邮银财富天乐宝”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单两类资产占比也从三季度的44%提升至四季度的62%。

几只产品的收益情况来看,“邮银财富邮鸿宝1号”四季报披露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截止20233年12月29日)为2.5460%,相对三季度的2.7592%下降了0.21pct,另外两只产品,“邮银财富开薪宝”和“邮银财富天乐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截止20233年12月29日)对比三季报微升了0.1%左右。根据四季报,“邮银财富开薪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4331%,“邮银财富天乐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4491%。

不仅仅是中邮理财这样的大行理财子,青岛农商银行发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也在四季度加大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单的投资比例。“青岛农商银行悦享活钱包1号理财产品”三季度现金及银行存款和同业存单的投资占比分别为3.19%和42.93%,四季度这两项数据则为22.14%和42.03%。

加大现金及存款类资产的配置是2023年以来的整体趋势,根据广发证券的统计,自2023年以来以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代表的货币市场类资产占比明显上升;与之相反,固收类资产占比则呈下降趋势。2023年三季度,货币市场类资产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0.7pct至34%。

这种资产配置的转向也是顺应投资者对于产品稳健性的需求。多位银行理财经理都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经历了2022年的破净赎回潮,其负责客户在选择产品时,相较于业绩,越来越看重产品的稳定性。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更低,市场上多数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多为R1,在这类低风险理财产品中进一步加大低波资产的投资占比,无疑也是银行理财稳健策略的体现。

2023年以来赎回冲击余波渐褪,根据广发证券刘郁的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9日,银行理财规模为27.08万亿元,刘郁分析也指出,主打“稳健”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推动修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从产品风险类型上看,低风险端产品占比显著上升,截至12月29日,R1(低)风险产品规模为9.0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34%,同比提升4.3pct。

“当前居民整体风险偏好偏低,投资波动性较强的产品规模攀升或仍面阻力。目前市场风险偏好较低,居民投资资管产品的需求或更多出于保本的目的。”刘郁分析指出。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居民风险偏好改善是相对缓慢的过程,理财仍将以低波稳健产品为重点方向,“现金管理类理财作为规模的压舱石,仍有规模提升空间”。

发布于 2025-05-23 14:27
收藏
1
上一篇:开了三个账户,券商新客理财活动还能“羊毛”一把吗? 下一篇:三年网红产品变身,同业存单基金现快清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