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携号转网,坚决拆除“隐形门槛”壁垒
新华时评《携号转网应拆除“隐形门槛”》可能是一篇关于中国电信市场改革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评论文章。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可能的内容概要:
---
"标题:携号转网应拆除“隐形门槛”"
"正文:"
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不断发展,携号转网政策作为一项旨在提升消费者选择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多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隐形门槛”的存在,使得这项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现状"
1. "信息不对称":部分运营商在携号转网过程中,未向用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导致用户在决策时信息不对称。
2. "服务限制":部分运营商在用户携号转网后,对用户的服务进行限制,如降低套餐速度、限制流量使用等。
3. "操作流程复杂":携号转网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对于不熟悉网络操作的普通用户来说,难以独立完成。
4. "技术障碍":部分运营商在技术层面设置障碍,如系统不支持、网络兼容性问题等。
"二、影响分析"
这些“隐形门槛”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也阻碍了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具体影响如下:
1. "损害消费者权益":用户在选择运营商时,无法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导致权益受损。
2. "限制市场竞争":
相关内容: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荆淮侨
查询办理携号转网资格,却被告知有多项业务尚未到期而影响办理,追问具体哪项业务,怎样满足条件却没有明确答复;偶然参加话费活动,转出网络时却因合约未满等原因,使携号转网遭遇“尴尬”……
当前,携号转网试运营正在全国范围推开。工信部明确要求,电信运营商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阻止和拖延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记者调研中却发现,因业务绑定等原因制约转网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用户在转网过程中遭遇“隐形门槛”。
如果用户此前在办理靓号等业务时已享有优质资源,要求用户遵守市场规则、遵守契约精神,无可厚非,但对一些隐性业务“选择性遗忘”甚至在用户追问的情况下仍没有明确的说法,则实属不该。
携号转网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复杂工程。这里面有对近16亿移动电话用户运营系统的技术更新,有对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互联网企业等第三方平台的同步改造,有对不同范围不同版本的联调联测,还有对庞大数据、众多业务的应对调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再难的事情,若难在技术和流程,总有解决的办法;若难在态度和想法,就会面临诸多挑战。
转网操作是否程序多、过程难,转网后服务质量能否有保证……用户的种种疑惑与担忧,表面上看是因为具体条款或个别技术,究其根本则指向便民服务与公平竞争。对正常业务设置门槛,不得不说有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争取用户、争取流量之嫌。
市场从来是服务留人,而非套路留人。及时告知用户无法进行携号转网的具体原因并公示出来,以便用户及时调整和办理,即便无法办理也让用户做到心中有数,是开展携号转网业务的应有之义。只有更加尊重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才能赢得用户的认可;只有更加公平充分的竞争,才能推动企业自我转型,实现长远发展。
截至9月底,五个试点地区共有290万人次办成携号转网,携号转网管理和服务规定不断完善,也表明了坚定推进的决心与步伐。
携号转网全国正式推开在即,当前存在的诸多现象也为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企业“提个醒”。切不可拿“业务绑定”说事设置关卡,更不能暗地挖坑给用户添堵。只有尊重用户、尊重市场,才能“转”出市场,“转”出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