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观点,可转债成股市避风港,抗跌性优于股票
宋清辉的观点认为可转债相对于股票来说具有更强的抗跌性。这一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双重属性":可转债具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属性。当股市下跌时,作为债券,它提供了一定的本金保护;而当股市上涨时,它又具有股票的增值潜力。
2. "债性保护":在市场下跌时,可转债的债性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使得其价格跌幅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可转债的本金保障和固定的利息支付使其在市场低迷时相对稳健。
3. "转股机制":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享受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4. "条款灵活性":可转债通常包含一些条款,如回售条款和转股条款,这些条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投资者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转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抗跌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所有市场环境下都比股票更稳健。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可转债时,仍需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公司基本面、可转债条款等因素。
相关内容: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可转债是股债结合的投资品种。在牛市阶段,能够享受到股市上涨的红利,在熊市时,又能够受到债权性的支撑,相对股票来说更抗跌,对大机构和风险偏好适中的投资者来说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投资品种。”
读创记者 陈燕青
继金禾转债和隆基转债后,时达转债和小康转债下周一也将启动申购。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至今可转债已发行445.6亿元,超出去年一倍多。此外,已有11家公司可转债获得证监会批准,拟发行合计规模157.3亿元。对此,业内人士预计,由于监管层的鼓励以及实行信用申购,未来可转债发行将进一步提速,投资者可积极参与可转债的申购。
今年可转债发行规模翻倍
在监管层的鼓励下,今年可转债发行明显提速。WIND数据显示,今年至今可转债已募资445.6亿元,而去年全年仅212.5亿元,同比已翻倍。
2月17日再融资新规出台,对定向增发规模、时间间隔、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了限制。由此,众多上市公司放弃定增转向发行可转债,如雪迪龙、海翔药业、水晶光电等。
9月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将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根据新办法,网上发行不再预缴定金。
此举令可转债发行明显提速。9月的最后一周,大族激光、特一药业、杭电股份、众兴菌业、赣锋锂业、众信旅游、国祯环保等7家公司的可转债发行申请全部获发审委通过。截至目前,已有11家公司可转债获得证监会批准,拟发行合计规模157.3亿元。
对于可转债,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称,“可转债兼具股债特性,其加速发行给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品种。从目前看,其整体发行规模也不大,不会给A股带来冲击,未来如果转股也需要正股的走强配合。”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可转债是股债结合的投资品种。在牛市阶段,能够享受到股市上涨的红利,在熊市时,又能够受到债权性的支撑,相对股票来说更抗跌,对大机构和风险偏好适中的投资者来说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投资品种。”
资料显示,可转债的发行条件包括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企业累计债务余额占净资产比值不能超过40%等条款。
信用申购影响几何?
9月25日,首单实行信用申购的可转债——雨虹转债启动申购,引发资金追捧。雨虹转债发行规模18.4亿元,采用“原股东优先配售+网上申购”的方式发行,网上申购上限为1000万元。最终,原股东共优先配售雨虹转债1573万张,占发行总量的85.5%;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雨虹转债266.86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4.5%。
雨虹转债网上发行中签率仅为0.0013%,比新股中签还难,该转债上市当日大涨两成。由于该转债上市的强劲表现,随后发行的林洋转债、金禾转债等申购量大增,林洋转债网上有效申购账户数483万户,比雨虹转债上升近一倍。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在宣布启动可转债发行后,出现了抢权现象。如24日晚,林洋能源发布转债发行方案后,25日和26日正股林洋能源连续上涨2.64%、3.14%,不过股权登记日之后该股则下跌。
大多业内人士表示,可转债上市后基本都上涨,打新是安全的套利行为,几乎没有风险,投资者可以积极参与,但是如果买入正股来配售则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金证券分析师杨建波对记者称,“部分投资者为了获得可转债的配售而买入正股,以求获取可转债上市后的收益,不过,如果正股下跌的损失超过可转债的收益,恐怕是得不偿失,毕竟正股配售的可转债金额并不大。由于大多数可转债最终会转股,因此一旦正股走势疲弱,可转债的转股对其股价还是会有压力的,毕竟流通股本增加了。”
公募配置可转债占比低
根据天风证券统计,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转债规模绝对额上升27.03%(213.1亿上升至270.81亿),但是占比仍然较低。债券型基金是转债增配主力,其中二级债基增配较多。
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转债市值规模增加,这应该与三季度转债主动拉估值价格上行以及转债市场扩容有关。截至三季度末,转债市场余额为1070亿元,较二季度末的839亿元明显扩大。
从基金持仓转债占转债市值规模的比例来看,尽管三季度发行的转债/EB规模不小,基金持有的转债占总市值还是增加的,环比增加2.7%至35.41%。从各债券基金配置情况来看,去除转债基金后,大部分债券基金配置转债比例仍然低于5%,转债市值占比在5%-10%和10%-20%的分别占基金数量14%、10%。
可转债的扩容在短期内对转债二级市场形成了压力。中证转债指数自9月初见顶以来至今持续回落,跌幅超过5%。
对于可转债,中信建投固收分析师黄文涛指出,“未来一段时间转债市场规模攀升至1100亿元以上。一方面,当前监管层鼓励发行可转债产品,发审效率和过会率较高,另一方面,再融资新规对定增、配股等融资监管以及股东减持的监管趋严,推动上市公司转投转债的需求大大提升,信用申购也极大扩充了转债申购能力人范围。”原标题: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