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证券再陷风波,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业界关注新事件
是的,国都证券收到北京证监局的警示函通常意味着该公司在业务操作、合规管理或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问题,可能涉及违规行为或潜在风险。收到警示函后,公司通常会进行内部调查,并按照监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来纠正问题,同时也会对外公布处理结果。
国都证券作为一家证券公司,其收到警示函可能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1. "合规性问题":可能包括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规则或内部控制制度。
2. "财务报告问题":如财务数据造假、信息披露不实等。
3. "业务操作问题":如业务流程不规范、违规操作等。
收到警示函后,投资者和公众会关注公司的后续处理情况,以及可能对公司业绩和声誉产生的影响。同时,监管机构也会持续关注公司的整改情况,确保其合规经营。
对于具体事件,建议关注官方公告或媒体报道,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相关内容:
5月5日晚间,国都证券发布公告称,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

根据警示函显示,此次国都证券违法违规事实主要体现在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4月,国都证券就因公司治理和投行业务存在问题被暂停相关业务,国都证券董事长翁振杰和时任董秘朱玉萍还被要求接受监管谈话。
私募资管业务违规
从警示函内容来看,此次国都证券违法违规事项类别为私募资产管理业务。
具体而言,国都证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产品未设置明确终止日期,存续期为无固定期限;二是交易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部分投资决策流程执行不到位;三是压力测试间隔规定不符合要求,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更新不及时。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加强资产管理计划的久期管理,不得设立不设存续期限的资产管理计划,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的期限不得低于90天。
同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中也要求,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与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管理制度,覆盖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流程得到有效执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制度,将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纳入常态化压力测试机制,压力测试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国都证券表示,上述行政监管措施不会影响公司整体的正常运营,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公司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实施整改工作,深入自查、吸取教训,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上个月国都证券还被暂停了投行类的业务。4月13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因国都证券在公司治理及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存在问题,北京证监局对国都证券出具限制业务活动的行政监管措施,暂停国都证券与股票发行相关的保荐、承销业务,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非上市公众公司推荐业务等资质6个月。
去年业绩腰斩
国都证券频频受罚,背后反映是其内部治理环节的缺失,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据国都证券2022年年报显示,当期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下降48.62%;实现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下降57.35%。国都证券表示,主要因为为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利息净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下降。
具体来看,国都证券2022年实现经纪业务收入4.23亿元,同比下降22.68%。投行业务收入4267.52万元,同比下降61.17%;资管业务收入1282.77万元,同比下降32.14%;自营业务收入1.77亿元,同比下降72.13%。其中,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7.77%、-78.71%。
潇湘晨报记者郝咏琪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