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高开低走之谜,6000个交易日数据揭示真相!

A股高开低走之谜,6000个交易日数据揭示真相!"/

A股市场确实存在一些常见的技术现象,其中包括高开低走的情况。这种市场行为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投资者情绪、市场预期、资金流向、政策变动等。
根据您提到的6000个交易日的数据统计,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A股高开低走的原因:
1. "市场预期变化":如果市场对某一事件或政策有预期,一旦该事件或政策公布,市场情绪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开盘后价格冲高回落。
2. "资金流向":资金在不同板块、行业或个股间的流动可能会造成股价波动。若大量资金从某一板块撤出,可能导致该板块股票高开低走。
3. "技术分析":部分投资者可能基于技术分析进行交易,当股价达到某一技术位时,可能会有大量交易者进行买卖,从而影响股价。
4. "投资者情绪":市场情绪的变化可能导致股价波动。例如,在市场恐慌时,投资者可能会抛售股票,导致股价高开低走。
5. "信息发布":重要信息的发布,如业绩预告、政策变动等,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短期冲击,导致股价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股市波动是正常现象,投资者在分析市场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理性投资。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关注宏观经济":了解国家政策、宏观经济数据等,有助于把握市场趋势。
2. "深入研究行业和个股":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基本面等

相关内容: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A股祖训”,其中有一条是“高开必卖”,原因是A股容易高开低走:

2024年10月8日,在经历了史诗级的“924”行情和十一假期期间的酝酿后,市场情绪极为高涨,开盘后上证指数一度大涨10%至3674点,后来却高开低走,收盘仅涨4.59%;

2024年12月10日,在前一天高层会议罕见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后,开盘后上证指数大涨2.7%至3494点,然后一路低走,收盘仅涨0.59%;

2025年5月7日,一行一局一会在开盘前共同发布了一揽子“稳市场、稳预期”的重磅政策,上证指数高开1.2%,然后又是高开低走…



A股是否真的经常高开低走?

不妨用数据来说话。


我们统计了A股三个代表指数——上证指数(2000年以来)、沪深300、中证500(上市以来)每个交易日的走势,并做了如下定义:

高开:当日开盘点位高于前一日收盘点位

低开:当日开盘点位低于前一日收盘点位

高走:当日收盘点位高于当日开盘点位

低走:当日收盘点位低于当日开盘点位


这样可以将指数的所有交易日的走势分为5类:

高开低走

高开高走

低开高走

低开低走

其他(不属于上面4类,比如平开或者平收)


先来看下大家最关注的上证指数的情况。

上证指数日内走势分类统计

数据来源:Wind,截止区间:20000105-20250514

在2000年以来的6142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走出“低开高走”的交易日最多,共有1831个,占比29.81%,接近三成;

其次是“低开低走”,共1622个交易日,占比26.41%;

第三多的是“高开高走”,共1477个交易日,占比24.05%;

对比之下,“高开低走”反而是出现次数最少的,只有1203个交易日,占比不到20%。

就上证指数而言,低开的情况(3453个交易日)比高开(2680个交易日)更多;高走(3308个交易日)也比低走(2825个交易日)更常出现。

所以,“A股经常高开低走”的说法在上证指数这里是不成立的。


那么沪深300和中证500呢?

继续来看数据。

沪深300日内走势分类统计

数据来源:Wind,截止区间:20050104-20250514


中证500日内走势分类统计

数据来源:Wind,截止区间:20050104-20250514

不论是沪深300还是中证500,统计得出的结论和上证指数相似,走出“低开高走”的交易日最多,“高开低走”出现次数最少。

综合以上三大指数的数据,“A股经常高开低走”的说法并不准确。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牛市里容易低开高走,熊市里容易高开低走”,我们也顺便验证一下。

我们以上证指数为例,选择2007年、2015年、2020年作为牛市代表,选择2008年、2018年、2022年作为熊市代表。

上证指数日内走势分类统计

(2007年、2015年、2020年)

数据来源:Wind


上证指数日内走势分类统计

(2008年、2018年、2022年)

数据来源:Wind


牛市里“高走”的交易日数量最多,熊市里“低开”出现的次数较多。

这或许也是对市场情绪的一种反映。


回到主题,我们用历史数据验证了“A股经常高开低走”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高开低走”出现的次数相对最少,那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A股容易“高开低走”呢?

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近因效应”。文章开头所举的几个“高开低走”的例子就发生在近半年,大家的印象更为深刻。

另外一方面,人性厌恶损失,对损失的敏感度要远大于收益。


对比“高开高走”“低开高走”“低开低走”,“高开低走”让人有一种“得而复失”的落差,更加“意难平”,自然也就对“高开低走”更有印象。

把视角拉长,几个交易日的“高开低走”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还是应该跳出每天的涨涨跌跌,不要被短期的走势影响了情绪。

发布于 2025-05-23 17:08
收藏
1
上一篇:国债逆回购,婚礼基金投资新选择,是否适合你的婚礼筹备? 下一篇:账户被盗危机爆发,同花顺合作券商集体预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