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证券再陷清仓式离职潮,或遭资深分析师人才流失”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中银国际证券可能再次面临高管离职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金融行业并不罕见。以下是可能的分析:
1. "人才流失的原因":高管离职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个人职业规划、薪酬待遇、公司文化、工作压力等。在金融行业,高管的流动性较大,尤其是当个人能力与公司发展需求不匹配时,离职的可能性会增大。
2. "清仓式卸任的影响":如果离职的高管在公司中担任重要职务,其离职可能会对公司的运营和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中银国际证券这样的金融机构,高管的离职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客户流失或团队士气下降。
3. "行业趋势":金融行业近年来竞争加剧,一些优秀人才可能会因为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而选择离职。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
4. "公司应对策略":面对高管离职,中银国际证券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员工满意度;
-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整体执行力。
总之,中银国际证券再次面临高管离职的情况,可能会对其业务和声誉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也为该公司提供了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记者 杜萌
又有绩优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今日,中银证券发布公告称,旗下基金经理白冰洋因为个人原因卸任中银证券健康产业等4只基金,并已按规定在中基协办理注销手续。至此,白冰洋无在管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白冰洋于2012年加入中银国际证券,2016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Wind数据显示,卸任前,白冰洋共管理4只基金,合计规模为12.9亿元。虽然管理规模不大,但2022年其管理的几只基金均取得正收益,因此被投资者熟知。

图:白冰洋曾管理的基金明细 来源:Wind 界面新闻研究部
以白冰洋管理时间最长的中银证券价值精选为例,她先是自2016年4月开始和另一位基金经理吴亮谷共同管理至2017年7月份。在2020年9月份,她再度接手该基金,并一直管理到今年2月22日。2021年、2022年,该基金的回报率分别是16.36%和13.08%。尤其是在2022年行情不佳的情况下,该基金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列。
白冰洋的持仓以大开大合、换手率高著称。以中银证券价值精选为例,统计2021年-2022年八个季度的重仓股,可以看出每个季度均有7-9只更替,所选择的行业涉及医药、汽车、消费、地产、电子等多个行业。对此,她曾表示,“坚持审慎地看待所有的变化,对于市场共识过于一致的区域,保持独立的思考”。
而对于“换手率较高是否违背价值投资”的质疑,她也表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是千人千面的,自己坚持投资的安全边际,是在业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既要回避高估值高风险,也要防范价值陷阱。”
不过,在2022年3月17日,白冰洋因为在管理中银证券优势制造股票基金运作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而被证监会上海局出具警示函。函件显示, 基金经理2021年10月28日未能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百分之五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
此次清仓式卸任,或许意味着白冰洋即将开展职业旅程的下一站。Wind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银国际证券在管公募资产规模为1245.48亿元,其中非货规模为1173.08亿元。具体到投资类型来看,债券类规模为1119.89亿元,混合型规模为36.54亿元,股票型规模为14.59亿元。
截至2023年2月22日,中银国际证券旗下共有76只公募产品(A/C份额分开计算),其中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共有13只产品,仅中银证券精选行业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