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投入高回报陷阱,揭秘“稳赚不赔”理财骗局

警惕低投入高回报陷阱,揭秘“稳赚不赔”理财骗局"/

在理财领域,一些承诺“低投入,高回报”或“稳赚不赔”的骗局需要特别警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财骗局:
1. "高息诱惑":一些骗子通过承诺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息来吸引投资者。这些所谓的“高息”往往缺乏法律依据,可能涉及非法集资。
2. "“无风险”投资":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承诺“稳赚不赔”的理财项目通常是骗局。投资者应该意识到,没有风险的投资几乎不存在。
3. "虚假项目":骗子会编造一些听起来非常诱人的投资项目,如新能源、高科技、海外项目等,以吸引投资者的资金。
4. "假冒金融机构":骗子可能会冒充银行、证券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发布虚假的投资产品或服务,诱导投资者进行投资。
5. "庞氏骗局":这是一种经典的金融骗局,骗子通过支付前期投资者的回报来吸引新的投资者,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投资回报。
6. "网络理财平台":一些网络理财平台可能没有合法资质,甚至可能是骗子搭建的,承诺高额回报以吸引投资者。
7. "“内部消息”":骗子声称自己有“内部消息”,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诱导投资者进行高风险投资。
8. "“免费”午餐":一些骗子会以“免费培训”、“免费咨询”等名义吸引投资者,然后通过各种手段骗取钱财。
为了防范这些理财骗局,以下

相关内容: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钱成 周益帆)近年来,类似于“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通过理财实现个人或家庭财富保值增值、防范资产缩水,也成了不少投资者学习和探索的路径。这其中就包括部分没有专业背景或投资经历的投资者,他们也都希望通过学习理财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投资赚钱能力。

与此同时,大量名为“理财课”“财商课”的在线教学课程广告充斥在网络上,声称只需要交一块钱或者九块九学习理财课程,就可以让这些“金融小白”成为“理财高手”,并且“稳赚不赔”,收益达20%以上。事实真的如此吗?

去年11月,来自江苏的王女士(化名)在某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个理财课程的推荐,声称只要花一块钱就可以快速掌握理财知识。王女士介绍:“大概11月初,我通过微信公众号看到‘小白理财营’,一块钱就可以了。我想可以听一下,开始讲的时候,讲一些投资方面的,到第4天左右,他说申请名额要进训练营才能手把手教。”

通过线上课程,王女士开始学习股票、基金等理财知识,初次接触这类课程的王女士觉得很受用,并希望继续学习,在所谓的“导师”的劝说下,她分期支付了7999元的课时费。“我也是思考了好久才买的,分期付的,付了7999元,本来付之前他跟我讲,马上可以拉群了,手把手教,后来他说,当天已经满了,下周一拉群。因为我付钱的时候是11月16日,下周一就相当于要变成11月23日。付完钱了以后,他就不怎么理人了。”王女士告诉记者。

类似的情况,家住北京的李女士也遇到了。去年12月,李女士同样也花了一块钱进入了一个“理财小白营”。12天的“理财小白营”即将结束时,“导师”开始向一部分学员推荐进阶课程,鼓励大家成为金卡会员。“当时承诺课程是永久的,终身制的,平时会很多大咖来讲课,一周上好几次。”李女士说。

按照这些“导师”的说法,上高额付费的进阶课程就可以赚收益,年化收益率能大于15%,甚至超过20%。带着这个期待,不少学员花了近8千元,成为了金卡会员。但很快学员们就发现,交了几千元学费的课程甚至不如之前的一元课程。有学员说:“交了钱以后,就不怎么管你了,态度,包括服务跟之前的‘小白营’差太远了,就说几个比较有名的基金让你买,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不怎么回复。”

出于失望,不少学员提出退款,却一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被工作人员拉黑。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多个网络投诉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对于这类理财课程的投诉。

“我为什么在网络上投诉了?是希望别人看到后不要再被骗了。可能我在相关平台上的投诉写得不太明白,被拒绝了,我也不知道求助哪里能把这件事解决掉,挺耗人的。”王女士说。

业内人士透露,这些理财课程中所谓的“导师”很多并没有相关的资质或者从业经历,大多都是在经过培训之后,采用同一套话术来应对不同的学员。

“十倍学堂”理财课

记者也联系了近期被很多消费者投诉的名叫“十倍学堂”的理财课的注册公司——北京维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对于记者提到的课程内容以及退费问题,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项团队来解决相关问题。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已经进行了搬迁,至于新的办公地点在哪里,工作人员不愿意透露。此外,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暂时不再接受任何课程的报名。

公司回应称,已成立专项团队解决相关问题

在网络上,所谓的理财课、财商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一旦出现纠纷,又该够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源表示,类似于“财富自由、穷人思维、学会钱生钱”的广告,大部分涉嫌虚假宣传。“学完之后可以跑赢通胀、投资收益率达到15%,诸如此类的宣传,其实已经涉嫌了虚假宣传,至少是一种夸大宣传的行为。”李源建议,消费者可以“抱团”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他提醒,在选择课程时,不要着急付款下单,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他说:“可以关注一下经营者或其关联方有没有一些不良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查看这样的课程品牌是否有一些不良的评价。我们也建议消费者先签合同再付款,签署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是谁,他们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如果遇到违约行为应当怎么处理。”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杰英认为,这些“小白”理财网课内容本身就漏洞百出。她指出:“投资理财是一门专业,基金经理都有排行榜,永立潮头非常困难,受过专业训练的精英人士都很难保持稳定长期的高收益,你怎么能相信几千块钱就能买到稳赚不亏的投资策略?”

高杰英建议,很多想学习基础的投资理财知识的人可以选择去听一些公开的讲座,或者到相关的网站上,学习一些免费的大学课程。她介绍:“实际上,投资公司会举办一些投资者教育的讲座,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国家免费提供了一系列免费课程,比如中国价值投资等投资课程,免费普及投资知识。”

发布于 2025-05-23 20:53
收藏
1
上一篇:告别理财陷阱,四大定律助你少走弯路,远离亏钱困境 下一篇:稳赚不赔?警惕血本无归!深度揭秘理财投资诈骗的12大话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