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邦生物46亿可转债考,正股退市警报悬,激进扩产风险加剧
和邦生物的46亿可转债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市场案例,涉及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风险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分析:
1. "正股退市警报未远离":这表明和邦生物的股票可能存在较大的退市风险。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退市的标准包括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股票交易价格低于面值等。正股退市警报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和邦生物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投资者需要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
2. "激进扩产风险凸显":和邦生物在面临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激进扩产,这表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较强。然而,激进扩产可能带来以下风险:
- "资金链断裂风险":扩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公司运营。
- "产能过剩风险":如果市场需求无法跟上产能增长,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 "市场竞争力下降风险":扩产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增加,但同时也会面临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市场竞争力可能下降。
3. "投资者权益保护":在上述背景下,投资者权益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关注公司财务状况":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和邦生物的财务报表,了解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状况等。
- "
相关内容:
10月23日晚,和邦生物(603077)发布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此前的10月21日,公司刚刚公告称,经董事会同意,拟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项目的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自原有效期届满之日延长12个月,即延长至2025年11月11日,该决议尚待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该募集46亿元的可转债于2024年9月9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文,该批文为一年的有效期。显然,在可转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和邦生物在2个月内完成募集的整个流程难度很大,公司不得已选择延期,只不过,面对股价低于净资产及离面值不远的现实,再加上募投项目过于激进的产能扩张,和邦生物46亿元可转债发行和投资收益面临较大的挑战。低价大盘股的可转债发行挑战由于存在连续20个收盘价低于面值退市的标准,对于即将发行46亿元可转债的和邦生物而言,当下最迫切的任务是远离价格退市风险,这是此前部分发行可转债的低价股的前车之鉴。在2024年年中股市低迷时,不少可转债就陷入困境。国盛证券6月11日的研报指出,自5月中下旬至6月初,小盘股显著承压,其中由于市场担心低价股的价格退市风险,其股价进一步走低,当时转债正股价格低于2元的转债个数为11只,转债余额为144亿元,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广汇汽车因为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于7月17日正式停牌并于8月22日被终止上市,而该公司于2020年9月发行的33.7亿元可转债也同时被终止上市及摘牌,退市前,广汇转债在短短1个月多内从最高的每张100元上方下跌至最低的36.91元,投资者损失惨重。和邦生物两大特点:一是盘子大且持股相对分散,由于多次募资及高送转,2012年上市的和邦生物股本达到88.31亿股,而实控人贺正刚及其控制的和邦投资合计持股比例只有26.67%,持股比例集中度并不高;二是过去两年半,和邦生物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最高的38.07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12.83亿元及今年上半年的1.92亿元,由此引发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即从2022年7月的每股最高4.49元下降至今年最低的1.59元,也由此引发退市的担忧。截至2024年6月底,和邦生物每股净资产为2.15元,按每股1.59元计算的市净率不到0.75倍,在大股东超过40%质押的情况下,和邦生物不得不自2023年底以来进行了多轮回购:2023年12月15日,公司公告称拟以不超过3.54元/股的价格回购2亿-4亿元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最终截至2024年2月底支付2.85亿元回购1.24亿股;此后股价继续下跌,公司又于2024年4月25日公告开启新一轮回购,至7月19日耗资1.64亿元回购9745万股;接着,公司又在8月开启了1亿-2亿元的新一轮回购,至10月初累计回购超1亿元。在持续回购加上A股自9月底的转暖,和邦生物终于回到每股2元附近,短期解除了退市警报。截至8月2日,和邦生物回购专项账户的持股数为7.44亿股,占比达到8.42%。不断回购也加剧了公司资金紧张,其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及长期借款合计金额,从2024年期初的19.45亿元增加至33.25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