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股票市场,虚假拉板手段大揭秘
股票市场中的虚假拉板,即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股价,是违反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股票虚假拉板手段:
1. "对倒交易":同一人或同一集团通过多个账户之间相互买卖股票,制造虚假交易量,从而误导市场。
2. "大单拉抬":通过大额买单迅速推高股价,制造股价上涨的假象。
3. "虚假信息披露":发布虚假的业绩报告、交易信息等,误导投资者。
4. "操纵媒体舆论":通过控制媒体发布正面信息,或者散布不实言论,影响投资者情绪。
5. "利用关系网络":与机构投资者、分析师等建立关系,通过他们传播利好消息,推动股价上涨。
6. "洗售":先大量买入股票,再通过分时图等手段操纵股价,吸引跟风盘,然后在高位卖出。
7. "利用融资融券":通过大量融资买入股票,然后通过操纵股价获利。
8. "内部交易":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操纵股价。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这类行为有严格的监管和处罚措施。任何违反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投资者,应当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避免参与任何违法违规的股票交易活动。
相关内容:

在证券市场中,“虚假拉板”是操纵股价的常见手段,通常通过资金优势、账户控制、信息误导等方式制造涨停假象,诱导散户跟风后高位出货。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案例及公开信息,以下是虚假拉板的主要手段及其操作模式:
一、虚假申报与封涨停
- 涨停价虚假挂单
- 操纵者在涨停价挂出大量买单,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吸引跟风盘。但实际这些买单并不以成交为目的,而是通过频繁撤单或反向卖出完成出货。例如,某账户组在封涨停阶段以涨停价申报买入365万股,占市场涨停申报量的46.58%,但随后撤单比例达27.11%。
- 目的:通过虚假委托维持股价涨停,掩盖真实抛售意图。
- 分阶段拉抬与封板
- 盘中拉抬:通过集中资金快速买入,将股价推至涨停。例如,某账户组在3个交易日内分三阶段拉抬“南通锻压”,期间买入量占市场成交量的60%-73%,并通过高价申报直接封涨停。
- 封板后撤单:在涨停后撤掉部分买单,腾出空间让散户接盘,同时反向挂卖单出货。

二、对倒交易与资金优势操纵
- 账户间对倒
- 控制多个账户进行自买自卖,虚增交易量和流动性。例如,某配资公司控制45个账户,通过账户间对倒交易拉升“柘中股份”股价,累计成交金额超8亿元。
- 效果:制造交易活跃的假象,误导投资者跟风。
- 集中资金连续买卖
- 利用资金优势在短时间内大量买入,形成股价上涨趋势。例如,某团伙通过连续拉抬使股票5个月涨幅偏离指数25.14%,随后清仓式砸盘出货。

三、信息型操纵与市场误导
- 控制信息发布
- 配合虚假利好或延迟利空公告推升股价。例如,某上市公司实控人通过操控利好信息发布节奏,配合交易推升股价,隐蔽性更强。
- 案例:孟某某等人通过控制信息公告时间,操纵股价获利2.26亿元。
- 联合“黑嘴”荐股
- 与网络主播、荐股群合作,在拉高股价后散布买入建议,吸引散户接盘。例如,郑某胜团伙在“出货”阶段通过直播间诱导投资者买入,反向卖出获利2亿元。
四、阶段性操纵与极端行情制造
- 建仓-拉抬-出货三阶段
- 建仓:低位吸筹,控制流通筹码(如某案例中账户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最高达7.52%)。
- 拉抬:通过连续交易、虚假申报推高股价(如某股5个月内累计上涨26.35%)。
- 出货:高位密集抛售,导致股价闪崩或连续跌停。
- 制造极端波动
- 通过快速拉升或打压制造“天地板”(日内涨停到跌停)等极端行情,引发市场恐慌或跟风。例如,某机构操纵股票导致日内价格波动超20%。
五、技术型操纵与新型手段
- 高频交易与程序化工具
- 利用算法在关键时点快速申报撤单,干扰市场正常交易信号。例如,通过虚假报单诱导其他投资者交易,并借机反向操作获利。
- 杠杆配资放大操纵
- 通过场外配资控制大量账户和资金,放大操纵能力。例如,某案件中使用70余个配资账户操纵股价,非法获利1.02亿元。
监管打击与投资者警示
- 监管措施
- 证监会通过大数据监控、穿透式交易分析识别异常账户,2024年查处操纵市场案件42件,罚没金额49.5亿元。
- 对恶性案件实施“没一罚三”甚至刑事追责(如某案件主犯被判有期徒刑8年)。
- 投资者风险提示
- 警惕异常交易信号:如个股突然放量涨停但无基本面支撑、涨停封单频繁撤单等。
- 避免盲目跟风:操纵者常利用散户追涨心理,通过虚假拉板诱骗接盘,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总结
四、阶段性操纵与极端行情制造
- 建仓-拉抬-出货三阶段
- 建仓:低位吸筹,控制流通筹码(如某案例中账户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最高达7.52%)。
- 拉抬:通过连续交易、虚假申报推高股价(如某股5个月内累计上涨26.35%)。
- 出货:高位密集抛售,导致股价闪崩或连续跌停。
- 制造极端波动
- 通过快速拉升或打压制造“天地板”(日内涨停到跌停)等极端行情,引发市场恐慌或跟风。例如,某机构操纵股票导致日内价格波动超20%。
五、技术型操纵与新型手段
- 高频交易与程序化工具
- 利用算法在关键时点快速申报撤单,干扰市场正常交易信号。例如,通过虚假报单诱导其他投资者交易,并借机反向操作获利。
- 杠杆配资放大操纵
- 通过场外配资控制大量账户和资金,放大操纵能力。例如,某案件中使用70余个配资账户操纵股价,非法获利1.02亿元。
监管打击与投资者警示
- 监管措施
- 证监会通过大数据监控、穿透式交易分析识别异常账户,2024年查处操纵市场案件42件,罚没金额49.5亿元。
- 对恶性案件实施“没一罚三”甚至刑事追责(如某案件主犯被判有期徒刑8年)。
- 投资者风险提示
- 警惕异常交易信号:如个股突然放量涨停但无基本面支撑、涨停封单频繁撤单等。
- 避免盲目跟风:操纵者常利用散户追涨心理,通过虚假拉板诱骗接盘,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总结
监管打击与投资者警示
- 监管措施
- 证监会通过大数据监控、穿透式交易分析识别异常账户,2024年查处操纵市场案件42件,罚没金额49.5亿元。
- 对恶性案件实施“没一罚三”甚至刑事追责(如某案件主犯被判有期徒刑8年)。
- 投资者风险提示
- 警惕异常交易信号:如个股突然放量涨停但无基本面支撑、涨停封单频繁撤单等。
- 避免盲目跟风:操纵者常利用散户追涨心理,通过虚假拉板诱骗接盘,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总结
虚假拉板的核心是通过资金、信息、技术手段扭曲市场供求关系,其常见手法包括虚假申报、对倒交易、信息操控、阶段性操纵等。近年来,此类行为呈现隐蔽化、团伙化、技术化趋势,但监管力度同步加强,罚没金额屡创新高。投资者需理性分析市场信号,避免成为操纵链条的“最后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