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华泰证券领衔首秀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八家券商正式进军碳交易市场

申万宏源、华泰证券领衔首秀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八家券商正式进军碳交易市场"/

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在上海碳配额远期业务的“首秀”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在碳交易领域的重要进展。这表明中国正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强碳排放权的市场化管理。
目前,已有8家券商获得准入碳交易资格,这包括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在内的多家知名证券公司。这些券商的加入,将有助于碳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量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碳配额远期业务是指投资者通过买卖远期合约来锁定未来某个时间点的碳配额价格,从而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这种业务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碳排放风险,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一些可能影响:
1. "推动碳市场发展":券商的加入将有助于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量,促进碳市场的发展。
2. "降低企业碳排放成本":通过碳配额远期业务,企业可以提前锁定碳排放成本,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3. "提高市场透明度":券商的参与将有助于提高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度,使市场参与者更加了解市场动态。
4. "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碳配额远期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总之,申万宏源、华泰证券等券商在上海碳配额远期业务的“首秀”以及8家券商获得

相关内容:

quote>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7月25日,上海清算所消息,近日,上海清算所支持华泰证券、申万宏源证券落地其首单上海碳配额远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两家券商运用上海清算所的组合保证金机制,以跨期组合交易的方式,实现了业务参与成本的有效降低。

申万宏源FICC事业部表示,该笔业务为公司在获得碳排放权交易无异议函后首单碳排放权衍生品交易,完成从碳排放权现货到衍生品的扩展。

华泰证券表示,通过碳配额远期交易,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有效锁定履约成本或收益,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有助于增强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帮助控排企业对未来碳价做出合理判断,从而优化减排措施,规划长期降碳投资。

作为碳金融衍生品的一种,碳配额远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以约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碳配额的交易方式。与碳配额价格反映即期碳价相比,碳配额远期价格反映未来碳配额的预期价格。

2017年,上海清算所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下称:上海环交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该产品是全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碳远期产品,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其提供交易平台、上海清算所提供中央对手方清算服务并担保履约。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近期提到,截至目前,上海碳配额远期累计成交额突破1.8亿元。

此次两家券商相继在该领域完成“首秀”,参与上海碳配额远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的券商已扩充至7家,分别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东方证券、华宝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和申万宏源证券。

全国碳市场在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距今已满三年。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6亿吨,累计成交额268亿元,碳配额交易价格还于今年首次超过了每吨100元。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提速,以碳远期、碳期货为代表的碳金融衍生品探索也正稳步展开。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券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行准入制。2023年2月,券商自营可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获监管密集批复。中信建投、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华宝证券6家同期获证监会出具无异议函。

在此之前,仅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拿到业内首两张入场券。

今年1月15日,国信证券也曾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申请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的议案》。同意公司申请增加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种类,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规则开展相关业务。

在具体业务实践环节,今年1月底,上海环交所还正式推出上海碳市场回购交易业务。

彼时,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华宝证券、柏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等10家会员机构及企业于首批次达成7笔碳回购业务。

申万宏源FICC事业部向记者表示,由于碳市场在交易标的、交易环节、交易规则等多个方面都与传统金融市场不同,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大量控排企业目前仍以履约作为主要业务目标,对碳资产交易和碳金融产品不熟悉,同时普遍缺乏专门的交易团队,因此非常需要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在咨询、开发、交易环节提供专业服务。

谈及券商在碳金融衍生品领域的展业难点,申万宏源FICC事业部则分析指出,碳排放权衍生品基于碳排放权现货设计,我国全面开展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刚满三年,未来仍需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为碳排放权衍生品提供底层资产基础。

此外,在交易对象和交易主体方面,据介绍,目前,标准化的碳排放权衍生品种类很少,碳期货、碳期权尚未推出,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交易主体也较为单一,这都对券商拓展此类业务带来不便。

发布于 2025-05-24 03:10
收藏
1
上一篇:股市“李鬼”频现,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四招”助你识破骗局 下一篇:精选平台推荐,买股票开户哪家强?揭秘最佳股票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