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警惕!骗子新招“智能陷阱”,炒股刷单专挖养老血本!
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所谓的“智能套路”来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应对措施:
1. "加强教育":向父母普及网络诈骗的知识,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常见诈骗手段,如炒股、刷单等。
2. "理财知识":教育父母了解基本的理财知识,不要轻信高额回报的诱惑,尤其是那些听起来过于美好的投资机会。
3. "验证信息":提醒父母在投资或参与任何财务活动之前,要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朋友或家人进行核实。
4. "谨慎操作":告诉父母在进行任何在线交易或操作时,要谨慎,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文件。
5. "设置限制":建议父母在银行或支付账户上设置每日或每月的交易限额,以减少潜在的损失。
6. "监管机构咨询":如果父母遇到可疑的金融活动,可以鼓励他们联系当地的金融监管机构或报警。
7. "技术保护":确保父母使用的电子设备安装了最新的安全软件,以防止恶意软件和病毒的入侵。
8. "亲情陪伴":鼓励家庭成员多陪伴父母,了解他们的财务状况,帮助他们识别和避免潜在的诈骗风险。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父母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他们的养老钱不受骗子的侵害。
相关内容:
随着科技发展,“技术”骗子新招频出,稍不留神,就会让老年人步入圈套。“炒股、炒黄金”“投资虚拟货币”“取消自动扣费”“涉嫌洗钱”等骗局,让老人们深受其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有钱有闲等特点,瞄准了老年人的“钱袋子”,花样百出实施诈骗。老年人财产受损的同时,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一起来了解近期发生的几则案例。

图源:重庆刑侦公众号
退休在家的梁先生对炒股很感兴趣,近日,梁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结识了一位自称“炒股大师”的网友。对方以“短期高收益”为诱饵,向梁先生推荐了一款虚假炒股APP。在对方的不断洗脑和诱导下,梁先生开始在该APP上学习并操作炒股,陆续投资30多万元。一个多月后,梁先生发现账户余额显示已达60万元。然而,当他尝试提现时,对方又以“保密操作”“市场分级”等专业话术为借口,要求梁先生向所谓的“线下承兑商”支付8万元保证金才能提现。梁先生转账后发现还是无法提现,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诈骗。
刷单升级类的诈骗近期同样频发,王先生从单位退休后想着找一份副业增加收入。近日,他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条“如何做跨境电商”的视频,便根据链接下载了一款“跨境电商”软件。王先生注册软件后,很快就有一位“运营指导”来添加好友,对方称在该软件上可以开设“跨境店铺”,货源由平台提供,客户下单后店主只需垫付部分货款给平台,待客户确认收货后,店主垫付的钱和佣金就会立即返还。
起初,王先生店铺的订单比较小,他也很快获取了平台返利,后来店铺“连续爆单”,王先生一共垫付了7万元,当他想提现时,“运营指导”称必须交“手续费”,王先生意识被骗,于是马上报警。

图源:重庆刑侦公众号
重庆市反诈骗中心提醒“警惕任何“低风险投资”“高息回报”“快速致富”的项目,不要盲目加入投资理财群,不要轻信所谓的“专家”“大师”“大V”“大咖”等各种花言巧语而冲动跟随投资。老年朋友记得常与亲友沟通、交流, 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不急于决策,不固执己见,多听取亲友意见。”
在此,我们也提醒市民朋友
遇到诈骗不要慌
保留好证据拨打110进行求助
子女和父母一起多掌握反诈知识
才能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重庆之声 周露晗、余惠琪
来源: 重庆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