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上海人,都曾邂逅过那场改变命运的财富机遇
这句话可能是在比喻或夸张地表达一个观点,即每个人在上海这个经济发达、机会众多的城市都有过实现财富积累的潜力或机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经济活力":上海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和创业机会,这为居民提供了实现财富增长的可能。
2. "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创业和经济发展,这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机会。
3. "教育资源":上海拥有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地理位置":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每个上海人都能成为有钱人。实现财富增长需要个人的努力、机遇、智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社会资源分配、家庭背景等因素也会对个人的财富积累产生影响。
相关内容:
我刚参加工作时,带我的是一个被上海人叫做“小开”的老师傅,师傅出生在旧上海的大户人家,从小就见过世面。
这一天,师傅从写字台抽屉里拿出几张绿纸,跟我说:“一起去趟南京路。”
师傅说话哪有不听的道理,跟着师傅走进写着工商银行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大门,说大门,实在是抬举他了,一个柜台就是他的全部交易场所,柜台旁黑板上写有两支股票的交易价格,整个面积大概也就12平米左右。
师傅在柜台上填了几张表,拿回一本类似购粮证的小本,里面盖了一个红彤彤的大印。
我傻傻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听到师傅说:“今朝挂牌价53元一股,小鬼,侬也买二股,钞票师傅先帮侬垫着,每个月还一点就好。”
我立即答应买一股,100元不是小数字,二个月不吃不喝,才能攒下这笔巨款,师傅发话又不敢不答应,只得少买一点是一点。

过去好久之后,我才知道师傅事后给我的那张花花绿绿的纸,叫股票,而且是我国第一支公开交易的股票,那天我们去的南京西路1806号小门面,竟然是中国证券业的发祥地。
就在我们去的几个星期前,这间小交易厅还接待过一个老外,全球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菲尔霖。
老菲是特意从北京赶过来的,为此还临时修改了行程,他来上海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到底长啥样子。
事情要从一周前说起,菲尔霖在北京受到最高层的接见,会面期间,他送给邓公一件礼物: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徽,凭这枚所徽可以自由进出纽交所。
当时陪同接见的央行行长陈慕华回赠给他一张绿色票证,这张票证和师傅给我的一模一样,飞乐音响股。
这张绿色的纸引起老菲极大的兴趣,便向我方提出要把股票过户到自己的名下,就是说他想在中国开设一个股票账户。这样的要求非常合理,有关部门完全没办法回绝。
于是,老菲来到上海,却给上海方面的接待出了个难题。
美方向有关部门提出需要警车开道的要求,外事接待有严格的标准,只有外国最高级别才有配置警车的资格,老菲是纽约证交所主席,上海方面虽然不清楚他是干啥的,但明显是不够级别。
为了解决菲尔霖的问题,上海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警车只能以私人租借形式提供。菲尔霖一口答应上海提出的方案,花了2000美元路费,为面值50元人民币的股票过了户。

菲尔霖手中是股票,现在就摆在纽约证交所的展览大厅,同时挂在展厅的还有一张照片,被称为“最大证交所主席和最小证交所经理”的合影,老菲边上的那位,就是这家十几平方米的营业部黄经理。
当然,菲尔霖的突然拜访,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能都不知道手上这张股票的公司名字。
这张股票的发起人是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那个年代流行音乐茶座,商贩的高音喇叭替代了传统吆喝声,生产音响设备的厂家,日子过得都不错。
飞乐电声总厂自然也想借机扩建新厂,却苦于自家底子薄,这几年赚的钱基本都上缴了,想要建新厂,启动资金根本没有着落。
好在新任厂长秦其斌有几个朋友是工商界前辈,其中有人给他出了个点子:既然上面没钱拨下来,那就试试搞股份制,现在政策刚出台,上级部门可能会支持,反正是死马,再不济也就这样。
就这样,上海飞乐电不经意间拿下新中国证券市场第一股。
1984年11月,新公司在长宁区武夷路174号开业(现在是“翡悦里”文化创意园区),并公开发行股票,共筹集资金50万元,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

当时,小小的交易所挤满了人,开门两小时,飞乐音响的700股股票,全部卖完,另一支延中实业股票差点意思,1000股股票,售出840股。
我师傅也在这混乱的队伍里排队,听他说因为人太多,工作人员只有四五个,手工记账程序又多,收银、开单、验票、复核,最后实在来不及,改成先开收据,日后再换成股票。
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的处女秀,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天的交易简直小儿科,但并不影响他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证券市场正是从这天开始、从一个12平方米的房子里出发,再也没有停下来,直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股票总算卖出去了,可又出现了新问题,买进股票的人,想要转让股票,必须通过代理发行的公司寻找下家。
经常是卖的人急煞,买的人却不知道在哪里,市场就是像我师傅这样一波人,卖不掉自然就不愿再买,股票变成了死钱。
营业部的负责人黄经理发现这样下去不是件事情。
于是,向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打报告,申请开放股票交易市场。
报告交上去了,因为没有先例,所有人都不敢拍板,直到时任上海市市长亲自过问后,我国第一个股票市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终于正式挂牌。
12平方米的小屋也随之完成了使命,新的证券业务部搬到了静安体育馆的一个大厅。

几年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飞乐音响成为首批上市的“老八股”之一,代码“600651。
股市从1990年12月的100点开盘,一路涨到1429点,只用了一年半时间涨了近15倍,股市一路长虹,上海人简直疯特了。
当初这张50元的股票,经过无数次的配送已暴涨到近4000股,按照十年前最高市值计算,价值超10万元,整整翻了2000多倍。
我师傅30年前就退休了,最后见师傅是在他的追思会上。听他女儿说,师傅去世前一年,把手上20来张飞乐原始股,换成一套120平米的住宅,因为是期房,没等到交房,师傅就走了。
至于我的那张股票,师傅只收了我一个月的钱,10块钱。
那个年代的师徒关系,真的就像父子一样,我经常去师傅去蹭饭,有什么事不想和家里说的,一定会和师傅师母商量。
当然,师傅也教会了我喝酒、打麻将。
可惜,那张花花纸头放在抽屉几年后,很遗憾的以600元价格卖给了同事小潘,据说他借钱总共收了有10来张,最后竟然亏钱出局。
那天,师傅追思会结束后,我随便找了个咖啡馆,想想也是蛮可笑,当年如果跟着师傅买上几十张飞乐股票,好歹也算财务自由了。
就在我沉浸于虚幻中时,咖啡馆传来当时非常流行的陈小春歌曲《我没那个命》。
该死的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