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骗!揭秘‘AI荐股’背后真相,不可信的陷阱警示”

“小心被骗!揭秘‘AI荐股’背后真相,不可信的陷阱警示”"/

确实,近年来,“AI荐股”等自动化投资推荐服务在市场上日益增多,但消费者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类服务存在以下风险:
1. "信息不对称":AI推荐的依据可能是基于公开数据,但这些数据可能不全面或不准确,导致推荐结果有误。
2. "过度依赖技术":过分依赖AI推荐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市场的基本面分析,从而忽略潜在的风险。
3. "潜在欺诈":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AI荐股进行欺诈,诱导投资者进行不理智的投资决策。
4. "缺乏责任":AI本身不具备法律责任,如果投资失败,投资者可能难以追究责任。
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考虑使用AI荐股服务时,做到以下几点:
- "理性对待":不要盲目相信AI的推荐,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分析做出决策。
- "多渠道验证":通过多个渠道了解信息,提高判断力。
- "谨慎投资":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安排投资。
- "了解风险":在投资前了解相关风险,避免因不了解而导致的损失。
总之,投资者在使用AI荐股服务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内容:

近日

记者发现许多博主以

“利用DeepSeek炒股

收益率达1281.82%”

“今天用DeepSeek赚了20万”等

吸睛标题发布短视频或者进行直播

一时间圈粉不少

但记者调查发现

AI炒股“暴富神话”的背后

不过是蹭DeepSeek流量的

各种荐股理财营销行为

新瓶装老酒

AI大模型成了荐股“新马甲”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以“DeepSeek实战教学”为噱头的直播内容增多,不少直播更是有一套“开场必提大模型、三分钟必引导下载APP、每场设置‘晒收益’环节”的标准流程。

记者在一直播间内看到主播在宣传AI荐股软件,称通过量化工具市场趋势等5000多个量化因子多维度综合打分。按照主播讲解,记者点击直播间下方的链接后,看到页面显示“AI量化工具横空出世,92.26%胜率告别无效操作”。

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他被页面宣称的用DeepSeek实现财富自由等内容吸引,结果点进去发现直播间里的主播大多在推荐不同的“AI荐股软件”,点击下方卡片领取福利后跳转至微信添加主播助手,助手说现在安装主播同款AI荐股软件,原价1680元,粉丝体验价288元可使用12个月。

证券行业人士表示,不乏一些主播刻意混淆大模型的技术边界:当用户要求生成投资策略时,实际调用的却是预设的股票推荐库。

AI炒股热潮除了吸引一些粉丝少的博主跟风,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直播间已形成完整的“养号—引流—变现”链条。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宣传“用DeepSeek炒股稳赚不赔”的内容。事实上,类似的骗局一直存在,如今不过是新瓶装老酒,通过诸如直播炒股、买酒荐股等各种形式,以高收益吸引用户加入粉丝群,以荐股、卖课为由头进行收费。

DeepSeek本身不属于荐股软件

无法直接为股票投资建议

根据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利用“荐股软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监管的暂行规定》,荐股软件被明确定义为“具备提供涉及具体证券投资品种的投资分析意见、预测价格、提出操作建议等功能,并以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等为载体向投资者提供服务来获取收益”的工具。

记者使用DeepSeek、通义千问等AI大模型查询,看到有提醒“不构成投资建议,需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及深入研究”,但也有通过举例说明的形式给出的股票分析。

图片来自DeepSeek对话截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DeepSeek本身不属于荐股软件。荐股软件通常指的是那些明确提供股票投资建议或策略的软件,它们直接针对具体的股票进行推荐或分析。DeepSeek则是结合了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旨在帮助用户获取实时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优化投资决策,其输出是基于算法和过往数据的分析结果,无法直接作为股票投资建议。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博主可能会利用DeepSeek的输出结果,进行主观解读并给出具体的投资建议。这种行为超出了DeepSeek作为工具本身的功能范畴。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记者表示,DeepSeek的设计初衷是通用AI工具,不具备证券咨询的特定属性。但当被用于荐股时,其输出可能被包装成投资建议,模糊了技术与应用的边界。

上述业内人士称,“AI荐股软件”或课程并非万能的投资工具,其输出结果可能受到市场环境、数据质量、算法模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别被“AI荐股”迷惑

需提高金融知识水平

面对市场乱象

监管层面也在加强整治

监管机构对非法荐股行为一直持零容忍态度。2024年12月,国家网信办发文表示,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会同相关部门处置一批从事非法荐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动的账号,清理金融领域引流类及诱导性违规信息,加大对无资质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网站及账号的处置力度。

安光勇认为,若AI大模型被大规模用于证券市场并影响投资者决策,监管机构可能根据其实际用途而非设计初衷进行评估,潜在合规风险不容忽视。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从合规角度分析表示,如果有人利用DeepSeek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就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接受监管。

那么

面对鱼龙混杂的荐股信息

消费者应如何面对?

王鹏提醒,在直播间或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避免将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泄露给不明身份的人员或机构。

余丰慧对记者表示,部分主播没有专业的证券投资咨询资格,他们推荐的AI荐股软件或者课程缺乏权威性和可靠性。很多所谓的“AI荐股”可能只是噱头,背后可能是操纵股价、诈骗等违法行为。消费者要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不要轻信这些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合法的投资咨询途径。

来源 : 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 | 杨顺兴

审核 | 刘回春

出版 | 刘大平

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 微信号

发布于 2025-05-25 08:11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贷款黑幕,“内部有人,征信再差都能放贷”?贷款中介骗局深度剖析 下一篇:托人炒股风险警示,法律隐患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