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赢家秘诀揭秘,7个投资致富真相,揭秘运气之外的成功要素

股市赢家秘诀揭秘,7个投资致富真相,揭秘运气之外的成功要素"/

在股市中赚钱确实可能部分归因于运气,但长期稳定盈利通常依赖于一系列的投资原则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关于投资致富的真相:
1. "长期投资胜过短期投机": - 长期投资通常能抵御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从公司成长和复利效应中获益。
2. "多元化投资": - 通过分散投资组合,可以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避免因个别股票或行业的不确定性而受影响。
3. "理性分析而非情绪驱动": - 成功的投资者通常基于详尽的研究和分析做出决策,而不是被市场情绪或个人偏见所左右。
4. "费用控制": - 投资成本(如交易费用、管理费用等)会侵蚀投资回报。因此,选择低成本的基金和交易方式非常重要。
5.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 投资者应该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投资策略。
6. "持续学习和适应": - 股市在不断变化,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7. "耐心和纪律": - 投资需要耐心,不应该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频繁交易。同时,坚持投资计划,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也是成功的关键。
总结来说,股市赚钱的人通常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些投资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策略。

相关内容:

今天我想分享一本我认为在投资理财领域排名前三的书:金钱心理学。中文翻译是“致富心态”,这本书更多地谈论了金钱在我们人类心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在投资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深信,只要彻底理解并读懂这本书,那么在理财领域,乃至整个人生,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实现财务自由只是时间问题。

今天的分享是我将这本书读了十遍以上,结合自己过去二十年的投资经验,反复咀嚼消化后整理出来的。这是终极的理财心态和人生投资攻略。

我根据过去在股市里惨痛的经历和教训,结合这本书的内容,整理出了投资致富的七个真相。

其实在这本书中文版出版之前,我就从蒂姆·费里斯采访作者摩根·豪泽尔的播客中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那也是我少数听了好几遍的节目。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彻底改变了对“买房”这件事的看法。

摩根·豪泽尔在节目中强调了一件事:**我们千万不能活在Excel表格里。**很多理财或投资策略,在电子表格上看起来可能不是最合理的,但对某个人来说,在心理上却是最好的。

他说,他做过一件外人难以理解的事,就是他和太太在房贷利率极低的时候,用百分之百的现金买房。任何理财顾问都会告诉你,这太傻了。利率那么低,为什么不贷款?把钱拿去投资股市,买最保守的ETF都能赚钱。

但摩根·豪泽尔说,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目标,这在纸面上看是不理性的。他说,这是他们做过最糟糕的财务决定,但也是他们做过最棒的金钱决定。

我从这本书的二十堂课中,浓缩出来的七个关于投资致富的真相。这些真相很多是反直觉的,你乍看之下可能会不置可否,甚至相当不认同。我想请你先把所学和过去的经验放在一边,在脑袋里腾出一些空间,把这些信息放进去。你不必全盘接受,可以抱着怀疑的态度,到股市里去验证,再决定要不要相信。

第一个真相:投资成功与智力关系不大,与行为关系很大。

书里那个加油站员工的故事,是作者每次上节目都会讲的。他叫罗纳德·里德,只有高中毕业,先在加油站修了二十五年车,又在百货公司扫了十七年地。三十八岁时,他花了大约一万两千美金买了一栋两房的房子。五十岁时太太过世,之后他就一直独自住在那栋房子里。里德在2014年过世,享年九十二岁。

那一年,他立刻成为国际知名人物,因为当年全美总共有两百八十万人过世,其中净资产超过八百万美金的只有四千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他留了两百万美金给几个继子和朋友,其余全部捐出,成了家喻户晓的慈善家。他的朋友们都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他生活节俭,开二手车,把赚来的微薄收入都拿去买宝洁、摩根大通、通用电气等蓝筹股,就这样放着不动。

作者又举了另一个跟里德活在光谱另一端的人,理查德·富斯康的故事。他是哈佛MBA毕业,美林证券高管,四十岁就退休,过着奢华的生活。然而,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时,他连豪宅都来不及卖掉就破产了。这两个人的学历经历天差地别,财务命运也走向了两个极端。

你不觉得很神奇吗?你能想象还有什么行业,一个没有大学文凭、没有受过训练、没有专业背景、没有正式经验、也没有人脉的人,很有可能胜过一个拥有最好教育、最好训练、最好人脉的人吗?作者说他想不到。我想了想,也许某些艺术家或创作者有机会,但那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然而在投资界,只要你的“行为”能克服人性...就能成功,甚至远远超越那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听起来是不是很令人兴奋?

第二个真相:运气在投资成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些人看到这句话可能会不服气,说:“别人可能是,但我绝对不是靠运气,我是新店巴菲特!”年化报酬率百分之二十五起跳!那我就会这样:“好好好,你说的都对。十年的对账单拿出来看看。”

开玩笑的啦。我相信一定有专业投资人的绩效,每年都能打败大盘。但那绝对不是你跟我。我秀一个统计数字给你看。标普全球今年发布的SPIVA报告指出,即便在闭着眼睛买AI都能赚钱的2023年,仍有六成的“主动型基金”输给标普五百指数。而过去二十三年间,平均有六成四的主动型基金输给大盘,有些年份输给大盘的基金比例甚至高达八成。

这些基金公司有数十甚至上百位极其聪明的分析师,最先进的分析软件,最新最快的第一手数据。连他们的表现都如此糟糕,你凭什么有自信能够“长期”打败大盘?作者曾经问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一个问题:“关于投资,有什么是你想知道,但我们却无法参透的?”**他的是:“运气在成功投资结果中扮演的确切角色。”**这真是充满智慧。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运气扮演重要角色的创业或投资,成功究竟是因为运气好,还是失败单纯就是运气不好。

就连巴菲特的老师,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都承认,让他赚最多钱的一笔投资——盖可保险(GEICO),几乎打破了他在畅销书里倡导的所有分散风险原则。他说:“我们有能力分辨一次意外的好运,跟一次非常聪明的决策吗?”连大师都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运气好,何况是我们呢?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学习特例,**尽量找出那些已经被验证过、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的成功模式。**这点我深有体会。我之前的创业题目是建立“单车旅行”的个人品牌,再跟政府、旅行社合作,共同吸引外国游客来台湾骑车,从带领团队中赚取利润。这是一个还没有成功案例的极端项目,虽然我当时真的快要做起来了,但一场疫情直接把我打趴。

我现在做的是以“知识型”内容打造个人品牌,再销售对受众有价值的数位产品或服务。这个商业模式在国外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成功案例,所以我心里相当有把握,只要持续做下去,做成只是时间问题。而在投资领域,有一个策略可以适用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投资人。这个我先卖个关子,留到最后再跟你介绍。

第三个真相:好的投资需要付出“代价”(接受波动和负面情绪),应将其视为入场费而非罚金。

**好东西有代价,好的投资也是。**这乍听之下可能有点难懂,却是整本书最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的观点。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大概也就理解了整本书。

作者用买车来比喻。如果你刚出社会,想买一台车代步,你可能有三个选择。第一:买一台价值一百万的新车。第二:省点钱,买一台五十万的二手车。第三:直接把新车偷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会选第三种。

因为我们知道,万物皆有代价。越美好的事物,代价越高。如果你不想付代价,只想把东西拿走,那就叫偷窃。一开始运气好,可能成功一两次,但迟早这个社会会让你付出代价。

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懂,但放到投资上就没那么直观了。真相是,只要你踏入投资理财的领域,就必须先付出代价,那就是你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是比较保守的长线投资人,平常或许能高枕无忧,但遇到股市大跌时,除了账面净值直接减少三成,心里也一定会产生恐惧、怀疑、甚至后悔等负面情绪。因此,股市“波动”造成的亏损,以及股市下跌时你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就是你必须付出的两个代价。

但没关系,只要你付了,时间拉长,就能享受到长期投资甜美的果实。而且你会越来越习惯这些波动,虽然账面价值还是会上上下下,但你的心情会越来越平静,像冬天的湖面一样。这种人就像第一种,花大钱买新车的人。他们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好的投资结果也是一样。

然而,很多投资人会像第三种人。他们自认很厉害,认为自己在投资市场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赚到钱。但讽刺的是,这些人最后反而会付出双倍的代价。

他们会去上很多老师的课,学习各种基本面甚至技术分析,分析个股财报,判断产业兴衰和大盘整体经济位置。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希望付出“波动”带来的亏损。他们认为凭借自己精准的判断,一定可以买低卖高,打败大盘,赚取超额利润。

换句话说,这些人认为自己可以比华尔街六成以上的基金经理人更厉害。你听出这种想法的荒谬之处了吗?这些“聪明人”每天都要做几十次的反射动作,就是不断掏出手机打开看盘软件。他们的心情也随着这几十档股票的红红绿绿上下起伏,就像这张散户经典图一样。

他们往往躲不过突如其来的下跌,也总是错过大波段的反弹。结果是波动造成的亏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是第一种人的好几倍。

因此,作者强调,**要把波动造成的亏损,视为投资市场的入场费,而不是罚金。**这种心态能让我们坚持得够久,享受到复利带来的丰厚报酬。

你可能不接受,觉得自己艺高人胆大,可以很精准地掌握波段。怎么可能输给那些无脑存股族?书中指出的下一个真相,或许能让你心服口服。

第四个真相,**尾部驱动一切。**让你赚大钱的股票和交易日都非常罕见。作者说,任何巨大的、有利可图的、有名的或有影响力的事物,都是所谓尾部事件的结果。

就像创投产业,一家风投公司可能投资上百家新创公司,大部分都无法成功,没关系,只要有少数几家成功,就能赚大钱。同样的模式也发生在科技巨头身上。

亚马逊的贝佐斯在他主导的fire phone失败后,曾公开表示,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次重大的失败,那么亚马逊此刻正在酝酿更大的失败,其中有些甚至会让Fire Phone的失败显得微不足道。这些科技巨头就是这样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在上百个计划中,只要有一两个成功,就能撑起一个科技帝国。

事实上,亚马逊最大的金鸡母之一AWS,就是从一个奇特的副业项目开始的。二十年前,谁也想不到一家网络书店,提供这种基础的互联网服务,会有什么好下场。Netflix的CEO里德·哈斯廷斯也曾公开表示,他们的命中率太高了,这不是好事,团队需要冒更多风险,做更多尝试。因为这些大公司知道,要创造出所谓的“尾部产品”,就必须坚持更长的时间,并做出足够多的尝试。

这翻译到投资领域,如果你想赚大钱,就必须掌握两点:投资的范围要尽可能多样化,留在市场上的时间要足够长。尤其是第二点,是所有投资方法里最强大、最简单,却也最难做到的。

我举一个书里没有的例子。美国银行做过一个统计,从1930年到现在,如果你错过了每个十年里表现最好的十天,也就是在三千六百五十天里,你刚好错过了涨幅最大的那十天。那么从1930年到2020年,这九十年间,你的投资报酬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二十八,比放银行还不如。

如果你从头到尾都待在市场里,猜猜看你的投资报酬率会是多少?答案是百分之一万七千七百一十五!足足一百七十七倍!文章说,当市场暴跌时,大多数人会恐慌抛售股票。然而,V型反转往往来得又快又猛,等这些人想把股票买回来时,已经太迟了。2008年金融海啸、2020年新冠疫情、2022年俄乌战争都是如此。同样地,这种对股市有重大影响的黑天鹅,也不是任何技术分析能够预测的。该吃的大黑K棒,谁也躲不掉。所以,美国银行建议投资人不要预测市场,**最好的策略就是:“一张都不要卖,奇迹就会来。”**这八字箴言,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第五个真相:**金钱带给你最高的红利,是时间的掌控权。**作者强调:金钱最大的内在价值,就是赋予你掌控时间的能力。我觉得这一点值得一再重复,因为这才是财务自由的真谛。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你每天早上醒来都可以说:“今天我能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已故的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安格斯·坎贝尔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他的结论是,跟任何客观的生活条件相比,**能有力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是比你的薪水、房子大小或名片上的头衔,更可靠的幸福预测指标。**幸福的真谛,就是拥有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完全掌控权,能够在你想要的时间,跟你想要的人,做你想做的事,不想做也能拒绝。

你可能会想,这不是废话吗?但这事没那么容易理解。首先,大部分人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自由人生”是什么样子。很多人会说:“自由就是我想去哪就去哪,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如果继续追问:“想去哪?”为什么去?一年去几次?去多久?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为什么要买?往往一问三不知。

其次,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自由人生”要花多少钱,只好把所有时间都拿来拼命赚钱,而且感觉怎么赚都赚不够。无论银行里的数字有多高,这些人都离财务自由很远,因为他们成了金钱的奴隶,不断追求更大更好的物质,却放弃了更多掌控时间的权力。

作者在书里举了我最喜欢的德雷克·西弗斯的故事为例。德雷克·西弗斯说,有一次朋友请他聊聊发财的故事。他说:大学毕业后,我在华纳查普尔音乐公司当图书管理员,年薪两万美金,差不多是最低工资,但我从不外食,也不搭计程车,每个月生活费大概一千美金,而我一个月赚一千八百美金。两年后,我存了总共一万两千美金。那年我二十二岁。有了这一万两千美金后,我就辞掉工作,当全职音乐家,因为我知道我每个月大概能接多少场表演,赚多少钱,收入足以支付我的生活费,从此我就自由了。他再也没有找过第二份工作。

故事讲完了,朋友问:然后呢?快多讲一些你后来如何创业,卖掉公司,大赚两千两百万美金的事啊!他:那件事对我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只是银行户头里的钱变多了而已。

真正的分水岭,发生在我二十二岁那年。

所以,**财务自由跟你银行户头里的数字关系不大,却跟你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有关。**如果这个数字能让你掌握此生所有的时间,那你就财务自由了。德雷克·西弗斯二十二岁就财务自由了。庙里的和尚在出家那天就财务自由了。我骑单车环球旅行那两年是财务自由的。回来后推广单车旅行那几年也是财务自由的。去年底结束跟一个客户的合作后,即使现在还负债,我仍然是财务自由的。

第六个真相:**致富最重要的技能是存钱和谦逊。**我认为这是致富最重要,也是我最后一个才学会的真相。相信我,如果你真的理解并吸收了,那你发财的日子也不远了。

作者说:收入达到某个门槛以上的人可以分成三类:懂得存钱的人;不认为自己能存钱的人;不认为自己需要存钱的人。他努力想说服后面这两类人。是的,每个人都能存钱,也都需要存钱。你猜我是哪一种?应该很好猜,我是第三种。

开玩笑的。我可是放弃年薪四百万的工作,骑单车环游世界两年的男人啊!对我来说,钱再赚就有。银行里的钱只是一些数字,花掉才有意义!所以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所有关于存钱的内容,我都随便翻翻就跳过了。第二次看也是一样,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在抗拒“存钱”这两个字。直到我看了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我为了制作这支影片,才真的看懂。

是的,赚钱对我来说或许不是难事。我的风险承受度很高,喜欢冒险,享受从零到一打造事物的过程,天生就是创业的料。或许再过几年,我的快乐事业就做起来了,也能赚大钱。但如果我不练习“存钱”这项技能,我永远不可能变得富有。

书里谈到很多很会赚钱却花钱更快的投资专家、常春藤名校毕业的高管,都因为没有练习“存钱”这项技能而身败名裂,甚至有人最后只好自我了断。我在看这些段落时,内心是很挣扎的。我天生就爱刺激冒险怎么办?

书里有一句话,真的让我有如当头棒喝。中文版写:致富和守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能。但我觉得这样翻意思有点跑掉了。原文是:getting money and keeping money are two different skills。是不是更直白?致富和守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能。

赚钱甚至创业,需要积极、乐观、敢于冒险,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但存钱和投资,却需要保守、悲观、害怕下一刻就会失去所有,还需要谦卑地相信,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大部分是因为运气好。

**我以前在投资上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心态,用在投资理财上。**风险越高的,像权证、加密货币,我越喜欢。加上我性子急、没耐性,赚钱太慢的看不上眼。又自认很厉害,觉得可以靠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打败大盘,赚取超额报酬。结果就是这样。我快四十六岁了,没车没房还负债。

但好消息是,我身心状态都很好,身边有个不离不弃的老婆,还有个每天给我力量的女儿。而且,我这次真的学乖了,终于补上了致富的最后一块拼图。

第七个真相:要赚到真正的财富,你需要真正的奇迹——复利,而要让这个奇迹发生,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足够有耐心。第二:活得够久。

作者说:巴菲特八百四十五亿美金的净资产中,有八百一十五亿是在他六十五岁生日后才赚到的。我们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到能理解复利的威力,所以即使是最聪明的人,有时也会误判。比尔·盖茨在2004年曾批评谷歌刚推出的Gmail。他说他听说有人已经用掉了一半的免费容量,也就是1G。他觉得很奇怪,谁的信箱会用到这么多储存空间?在两千本探讨巴菲特成功的书中,没有一本的书名是《这家伙投资了七十五年》。因为这太简单,也太难懂了。没有人会这样想。但事实是,巴菲特的技能是投资,但他的秘密是时间。

作者有个很生动的说法。他说,有很多书探讨经济周期、交易策略、产业对策等等,但最强大也最重要的一本书,应该取名为《闭嘴,然后等待》。书里只有一页,放上一张长期经济增长图表。说到这里,我想要订做一个相框,把这张图裱起来挂在墙上,时时提醒自己。

以上就是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不断反思过去二十年发生的事情,努力整理出来的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布于 2025-05-25 10:30
收藏
1
上一篇:公司上市,解析上市之路的利弊权衡 下一篇:科技赋能未来,创新、绿色、共享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