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新动作!E账户试运行,一键轻松查询名下基金详情
公募基金行业的创新步伐正在加快。最近,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这一新举措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基金管理服务。
基金E账户是一种新型的基金账户体系,它允许投资者通过一个账户管理所有的基金产品。此次试运行,主要功能包括一键查询名下基金、快速办理基金交易等。以下是这一新举措的几个亮点:
1. "一键查询名下基金":投资者只需登录基金E账户,即可查看自己名下所有的基金产品,方便管理。
2. "简化交易流程":通过基金E账户,投资者可以快速办理基金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提高交易效率。
3. "提高账户安全性":基金E账户采用多重安全验证措施,确保投资者的账户安全。
4. "支持多种基金产品":基金E账户支持各类公募基金产品,包括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等。
这一新举措的推出,无疑将为投资者带来诸多便利。以下是基金E账户试运行的一些具体步骤:
1. "注册基金E账户":投资者需在基金公司官网或手机APP上注册基金E账户。
2. "绑定银行卡":完成注册后,投资者需绑定银行卡,以便进行基金交易。
3. "查询名下基金":登录基金E账户,即可查看自己名下所有的基金产品。
4. "办理基金交易":通过基金E账户,投资者可以
相关内容:
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投资者可“一键查询”名下所有场外公募基金
基民“苦”查询名下基金久矣。“为了买基金更优惠一些,我下载了近10个APP,银行的、第三方平台的以及基金公司自己的,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反正每次查询是挺费劲的。”90后基民潘雪(化名)说。
据测算,投资者平均持有7个基金账户,只能分别到单家基金管理人或销售机构查询其在该机构处开立的账户及持有的份额信息,遗忘开户机构及持有基金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成为行业服务痛点。
而这一痛点的根源则与公募基金份额登记的模式有关。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份额登记机构以电子介质登记的数据,是基金份额持有人权利归属的依据。而公募基金份额登记机构采取分散登记模式,基金管理人自行或委托其他服务机构办理份额登记业务。
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156家,公募基金份额登记机构167家,公募基金销售机构411家,各份额登记机构账户体系相互独立,缺乏行业统一的查询渠道。
在此背景下,基金E账户应运而生。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针对当前投资者缺乏公募基金资产统一查询渠道的行业痛点问题,中国结算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开发建设了基金E账户APP,基于各份额登记机构报送至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备份数据,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场外公募基金账户及份额持有情况的一站式查询,此举是公募基金行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一新举措。
便利账户管理和资产查询,投资者如何注册及使用?
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基金E账户进行账户和资产查询。比如,投资者在全市场各公募基金管理人处开立的基金账户信息、在公募基金销售机构处开立的交易账户信息以及其持有的公募基金产品份额持有情况。
据了解,基金E账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其所持有公募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客服联系方式(包括客服电话、邮箱、网站等),并与部分具备条件的基金管理人实现了在线客服的直接对接。
那么,投资者如何通过基金E账户查询名下基金?贝壳财经记者获悉,目前基金E账户尚处于公开试运行阶段,投资者可以在华为、苹果、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手机应用商店,或在中国结算官网进行下载。
公开试运行期间,基金E账户将采用注册制,投资者可以联系公募基金管理人获取注册码,并完成基金E账户的注册及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E账户是以各基金份额登记机构报送到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集中备份数据为基础,为投资者提供查询服务的,查询结果并不具有确认投资者基金账户及基金份额权利归属的法律依据。
如果投资者需要证明、填报财产情况或对基金E账户提供的查询结果有异议,可以联系基金管理人或基金销售机构进行核实确认,并以最终份额登记机构出具的登记结果为准。
中国结算表示,公开试运行阶段,我们将根据投资者反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持续优化完善基金E账户相关功能,进一步提升投资者使用体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