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精讲,债务筹资策略与实务解析(下)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精讲,债务筹资策略与实务解析(下)"/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中的筹资管理——债务筹资(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筹资的方式
1. 长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一定期限的款项,用于满足企业长期资金需求。
2. 发行债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债券可以是公募债券、私募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3. 应付账款:企业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而产生的应付账款,属于短期债务筹资。
4. 应付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签发的商业汇票,属于短期债务筹资。
5. 预收账款:企业预先收取客户款项,用于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二、债务筹资的成本
1. 利息成本:企业借入资金所支付的利息费用。
2. 债务融资费用:企业在筹集债务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手续费、评估费等。
3. 机会成本:企业放弃其他投资机会而选择债务筹资所付出的代价。
三、债务筹资的风险
1. 利率风险:利率波动可能导致企业偿还债务的成本上升。
2. 流动性风险:企业短期债务到期时,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3. 信用风险:企业因信用状况不佳而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
4. 财务风险:企业债务过多可能导致财务杠杆效应,增加财务风险。
四、债务筹资的优化策略
1. 合理确定

相关内容:

租赁

一、租赁的会计处理

分类

会计准则的规定

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

承租人应当将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赁付款额,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或其他系统合理的方法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其他租赁

对其他所有租赁均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使用权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租赁负债应当按照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进行初始计量。

在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承租人应当采用租赁内涵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租赁内涵利率时,应当采用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是指承租人在类似经济环境下为获得与使用权资产价值接近的资产,在类似期间以类似抵押条件借入资金须支付的利率。

注:此处分类是站在承租人角度的分类。按照新租赁准则,承租人会计处理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出租人租赁仍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大类。


拓展:

租赁内含利率是出租人在租赁交易中使用的关键折现率,其定义可通过以下要点逐步解析:

核心定义

租赁内含利率是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公式表达为:

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未担保余值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其中,折现率即为租赁内含利率。

关键术语解析

  1. 最低租赁收款额

指出租人合理预期能够收到的固定租金及担保余值(由承租人或第三方承诺的租赁结束时资产的最低价值)。

例如:5年期租赁,每年租金1万元,承租人担保租赁结束时资产余值5千元,则最低租赁收款额为 5×1万+5千=5.5万。

  1. 未担保余值

租赁资产在租赁结束时的预计剩余价值中,未被承租人或第三方担保的部分。

例如:资产预计余值1万元,其中5千元由承租人担保,则未担保余值为5千元。

  1. 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租赁开始日,资产在市场上的合理交易价格。

  1. 初始直接费用

出租人为达成租赁合同直接发生的成本(如佣金、法律费用等)。

计算逻辑

租赁内含利率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1. 列出现金流:包括各期租金、担保余值(计入最低租赁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
  2. 建立现值等式:将上述现金流按租赁内含利率折现,使其现值总和等于出租人的总成本(公允价值 + 初始费用)。
  3. 求解折现率:通过试错法或财务计算器求解满足等式的利率。

示例:

  • 资产公允价值50,000元,初始费用2,000元,总成本52,000元。
  • 每年租金12,000元(5年期),担保余值8,000元,未担保余值2,000元。
  • 等式:
  • 12,000×(P/A,r,5)+(8,000+2,000)×(P/F,r,5)=52,000
  • 解得租赁内含利率约为9.8%。

意义与作用

  • 出租人视角:该利率反映其在此项租赁中的实际收益率,综合考虑了所有预期现金流入(包括未担保余值的风险)。
  • 会计处理:用于确定融资租赁的入账价值(如长期应收款),并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

总结

租赁内含利率是出租人将未来所有租赁相关现金流入(最低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折现后,与其初始投入(资产价值 + 初始费用)相等的内部收益率。它不仅是会计计量的依据,也体现了租赁交易的经济实质。

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未担保余值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未担保余值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本质上是出租人将未来所有租赁相关现金流入(最低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折现后,减去所有租赁相关的现金流出,与资产价值相等的内部收益率。


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是租赁会计中的关键概念,用于衡量承租人在特定条件下为获得资产使用权而需承担的融资成本。以下分步解析其核心要点:

定义核心要素

  1. 承租人视角
    作为租赁合同的租用方,需确定自身为获取资产使用权所承担的融资成本,而非出租人的收益率。
  2. “增量”借款的含义
    指承租人为
    新增一笔与租赁资产价值、期限、抵押条件相似的借款需支付的利率。
    (例:若租赁一台价值100万的设备5年,该利率即为承租人单独为此设备借款100万、期限5年、以设备为抵押时的利率)
  3. “类似条件”的具体要求
经济环境: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信用环境等;

期限:与租赁期相匹配的借款期限;

抵押条件:抵押物类型与租赁资产价值及风险相似。

为何需要这个利率?

在会计准则(如IFRS 16、ASC 842)下,承租人需将租赁确认为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计算负债现值时,需选择适当的折现率:

  • 首选:租赁内含利率(若可知);
  • 次选: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当内含利率不可知时)。

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步骤

  1. 确定租赁资产价值与期限
    (例:租赁设备公允价值500万,期限5年)
  2. 模拟一笔“可比借款”
借款金额:接近500万;

借款期限:5年;

抵押条件:以同类设备为抵押;

信用环境:当前市场条件。

  1. 估算利率
若公司已有类似借款,参考实际利率;

若无直接数据,需基于企业信用评级、抵押物价值、市场利率等估算。
(例:若企业信用良好,可比借款利率可能为6%;若风险较高,则可能为8%)

与其他利率的区别

利率类型

定义

应用场景

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

承租人自身为特定条件新增借款的利率

租赁负债折现(当内含利率未知)

租赁内含利率

出租人的内部收益率,使收款现值等于资产公允价值+初始费用

出租人会计处理

无风险利率

国债等零风险投资的收益率

理论最低融资成本参考

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企业整体融资成本(股权+债务)

资本预算决策,非租赁特定

常见误区

  1. 误用企业平均贷款利率
增量借款利率需反映“新增借款条件,而非现有债务的平均利率。
(若企业已有低息贷款,但新增借款因抵押物不足需更高利率,应以后者为准)

  1. 忽视抵押条件的影响
抵押物价值与租赁资产不匹配会导致利率偏差。
(例:租赁资产为专用设备,抵押价值低,则借款利率需上调)

  1. 未考虑期限匹配
短期借款利率不可直接用于长期租赁负债折现。需选择与租赁期一致的长期利率。

示例分析

场景

  • 承租人签订5年设备租赁,公允价值300万,无担保余值。
  • 出租人未披露内含利率,承租人需自行确定增量借款利率。

步骤

1.假设承租人为购买同类设备,需借款300万、期限5年、以设备为抵押。

2.企业信用评级为BBB,当前5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参考如下:

AAA级企业:4%;

BBB级企业:6%;

无抵押贷款:8%。

3.由于借款有设备抵押,利率取6%。

结论: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为6%,用于计算租赁负债现值。

总结

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是反映承租人自身融资成本的个性化指标,需基于可比借款条件(金额、期限、抵押、信用环境)谨慎确定。其核心意义在于:

  • 确保租赁负债的现值反映真实的资金成本;
  • 在无法获取出租人内含利率时,提供合理的替代折现率。
    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市场数据与企业实际情况,避免简单套用现有利率或理论值。


二、租赁的基本特征

1、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2、融资与融物相结合

3、租金的分期支付

【提示】合同期满处理设备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承租企业根据合同约定,对设备续租、退租和留购。


三、租赁的基本形式

形式

含义

特点

直接租赁

出租方(租赁公司或制造商)向承租方提供租赁资产,承租方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的方式。

只涉及两方关系人:出租方和承租方

售后回租

承租方首先将资产卖给出租方,然后再将该资产从出租方租回的方式。

售后回租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双重角色:卖主同时是承租人,买主同时是出租人。

只涉及两方关系人:出租方和承租方

杠杆租赁

出租方只支付部分款项(通常占总价款20%~40%),剩余款项则以购入的租赁物为抵押物向贷款者借入。

出租方既是资产的出租人,又是资产的借入人。

杠杆租赁下三方当事人,只有出租人是双重角色:既是债权人也是债务人。

此外租赁的设备通常不是出租方已有的设备,而是新购买的设备。

涉及三方关系人:资金出借人、出租方及承租方


拓展

杠杆租赁是一种复杂的融资租赁结构,其核心特点是出租人通过借款融资购买租赁资产,利用财务杠杆放大收益。这种租赁形式常见于大型资产(如飞机、船舶、能源设备等)的交易中,具有显著的税务优化和风险分担特征。以下从结构、运作、优势与风险四方面详细解析:

一、杠杆租赁的基本结构

杠杆租赁涉及多个参与方,形成“三方两合同”的架构:

1.参与方

出租人(资产所有者):通常为特殊目的实体(SPV),负责少量出资(20%-40%),并借款融资剩余部分。

贷款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主要资金(60%-80%),以租赁资产和租金收入为抵押

承租人:实际使用资产的企业,定期支付租金。

制造商/供应商:提供租赁资产。

2.合同关系

租赁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约定租金支付条款。

贷款合同:出租人与贷款人签订,明确借款偿还条件。

二、杠杆租赁的运作流程

  1. 资产购置
出租人成立SPV,以自有资金(20%-40%)和贷款(60%-80%)购买资产。

示例:购买一架1亿美元的飞机,出租人出资3000万美元,贷款7000万美元。

  1. 租赁给承租人
SPV将资产出租给承租人,收取租金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剩余部分作为投资收益。

  1. 现金流分配
租金优先偿还贷款本息,剩余现金流按协议分配给出租人(SPV)和贷款人。

  1. 租赁期满
资产可能按残值出售,收益分配给出资方;或由承租人留购。

三、杠杆租赁的核心优势

  1. 税务优化(核心吸引力)
利息抵税贷款利息可作为费用抵减出租人应税收入。

加速折旧租赁资产折旧进一步降低税负。

示例:若出租人适用30%税率,每年利息支出1000万美元,则可减少300万美元税款。

  1. 财务杠杆效应
出租人以少量资金撬动大额资产,放大收益率。

示例:若总收益率为10%,贷款成本为6%,则自有资金收益率可达:

ROE=/3000万=/3000万=19.33%

  1. 风险隔离
SPV作为独立法人,隔离出租人母公司的财务风险。

贷款人对SPV资产和租金有优先追索权,降低违约风险。

  1. 多方共赢
承租人:获得资产使用权,避免一次性大额支出。

贷款人:获得稳定利息收入,抵押物保障安全。

出租人:通过杠杆和税务优惠实现高收益。

四、杠杆租赁的典型应用场景

  1. 高价值资产
飞机、船舶、石油钻井平台、大型医疗设备等。

  1. 长期租赁
租赁期常覆盖资产经济寿命的75%以上。

  1. 稳定现金流行业
航空、航运、能源等具备可预测收入的企业。

五、杠杆租赁的风险

风险类型

具体表现

利率风险

贷款利率上升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挤压出租人利润。

信用风险

承租人违约导致租金中断,影响贷款偿还。

残值风险

租赁期满资产市值低于预期,影响最终收益。

税务政策风险

税法变动(如折旧规则、利息抵扣限制)可能削弱税务优势。

六、杠杆租赁 vs 直接租赁

维度

杠杆租赁

直接租赁

资金来源

出租人少量出资+大额贷款

出租人全额自有资金

参与方

出租人、承租人、贷款人、SPV

出租人、承租人

税务优势

显著(利息抵税+加速折旧)

一般(仅折旧抵税)

适用资产规模

超大型资产(>千万美元)

中小型资产

风险承担

风险分散(贷款人优先受偿)

出租人全额承担风险

七、案例说明:飞机杠杆租赁

  1. 交易结构
飞机价格:1.2亿美元

出租人(SPV)出资:3000万美元(25%)

银行贷款:9000万美元(75%),利率5%,期限12年。

  1. 租金设计
年租金:1500万美元(覆盖贷款本息+出租人收益)。

  1. 税务优化
年利息支出:9000万×5%=450万美元 → 抵税450万×30%=135万美元。

折旧抵税:1.2亿/15年=800万/年 → 抵税800万×30%=240万美元。

合计年节税:135万+240万=375万美元。

  1. 出租人收益
净现金流入:租金1500万 - 还贷本息(约1050万)=450万/年。

考虑节税后实际收益:450万+375万=825万/年 → ROE=825万/3000万=27.5%

总结

杠杆租赁通过借款融资+税务优化+风险隔离,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尤其适合资金需求大、税务敏感度高的大型资产交易。但其复杂性和风险也要求参与方具备专业的财务与法律能力。对于企业而言,选择杠杆租赁需综合评估资金成本、税务环境及长期偿付能力。


在杠杆租赁中,出租方(通常为特殊目的实体,SPV)同时具备债权人债务人的双重身份,这是由杠杆租赁独特的交易结构和资金运作方式决定的。以下分步解析其原理:

一、出租方的双重身份来源

角色

对应的交易对手方

法律关系

经济实质

债权人

承租人

出租方收取租金,类似贷款本息收回

通过租赁合同对承租人形成债权

债务人

贷款人(银行/金融机构)

出租方借款购买资产需偿还本息

通过贷款合同对贷款人形成债务

核心逻辑
出租方通过
借款融资(成为债务人)购买资产,再以租赁方式(成为债权人)将资产提供给承租人,形成双向资金流动。

二、具体运作中的双重角色体现

1. 作为债务人(对贷款人)

  • 资金来源:出租方(SPV)仅投入少量自有资金(如20%),剩余资金(如80%)通过向银行等贷款人借款获得。
  • 债务责任
    • 必须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 若违约,贷款人有权追索租赁资产或租金收入。

示例
购买1亿元的飞机,出租方出资2000万,贷款8000万。对贷款人而言,出租方是
债务人,需偿还8000万贷款本息。

2. 作为债权人(对承租人)

  • 资产使用权让渡:出租方将资产租赁给承租人,按合同收取租金(包含本金偿还和利息收入)。
  • 债权属性
    • 租金现金流构成出租方的应收款项(债权类资产);
    • 若承租人违约,出租方可收回资产或通过法律途径追偿。

示例
出租方通过租赁合同每年收取1500万租金(含本金和利息),承租人有义务按期支付,出租方成为承租人的
债权人


【单选题·2021年卷II】某租赁公司购进设备并出租,设备价款为1000万元。该公司出资200万元,余款通过设备抵押贷款解决,并用租金偿还贷款,该租赁方式是( )。

A.售后回租 B.经营租赁 C.杠杆租赁 D.直接租赁

【答案】C

【解析】根据余款通过设备抵押贷款解决,可以说明租赁会牵扯到第三方当事人(资金的出借人),因此属于杠杆租赁。


【单选题·2020年卷III】承租人既是资产出售者又是资产使用者的租赁方式是( )

A.杠杆租赁 B.直接租赁 C.售后回租 D.经营租赁

【答案】C

【解析】售后回租是指承租方首先将资产卖给出租方,然后再将该资产从出租方租回的方式。此时承租人既是资产出售者又是资产使用者。


【多选题·2017年卷II】下列关于杠杆租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出租人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

B.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资金出借人三方当事人

C.租赁的设备通常是出租方已有的设备

D.出租人只投入设备购买款的部分资金

【答案】ABD

【解析】杠杆租赁的设备通常是出租人根据设备需要者的要求重新购买的,选项C不正确。


四、租赁的租金计算

1、决定租金的因素

(1)租赁资产价值:租赁资产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及安装调试费等。

(2)租赁期满后租赁资产的预计残值

(3)租赁公司购买租赁资产所垫付资金的利息

(4)租赁手续费:租赁公司办理租赁设备所发生的业务费用,包括

发布于 2025-05-25 15:39
收藏
1
上一篇:您好老师!手机炒股入门,在线低佣开户操作指导全解析 下一篇:信科移动,创新引领未来,科技驱动移动通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