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股价腰斩,遭遇召回潮,汽车业务亏损,是否已掉队?
比亚迪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近期股价腰斩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关于比亚迪股价腰斩以及汽车业务亏损的详细分析:
一、股价腰斩的原因
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竞争,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比亚迪在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一定压力。
2. 产能过剩:比亚迪在产能扩张过程中,部分产品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库存积压,影响了公司业绩。
3. 汽车业务亏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传统汽车业务却出现亏损。这主要源于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
4. 政策调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使得比亚迪等企业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20%车辆被召回
比亚迪近期宣布召回部分新能源汽车,涉及车辆占比约20%。召回原因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等方面的问题。此次召回表明比亚迪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汽车业务亏损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但传统汽车业务却陷入亏损。主要原因如下:
1. 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
2. 市场竞争:传统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在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压力。
3. 产品结构不合理:比亚迪在传统汽车领域的产品结构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关内容:

电子业务利润反超汽车业务,比亚迪恐怕不是纯正的新能源概念股。
最近比亚迪(002594.SZ)宣布召回2.1万辆比亚迪e5和1486辆比亚迪宋DM车型,召回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存在安全隐患。2017-2019年,比亚迪总共销售e5约10万台,此次召回比例高达20%,如此大规模的召回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一节后比亚迪股价又开始加速下跌,仅5月6至5月7两天下跌幅度达10%。短短三个月,公司股价更是相较于最高273.37元/股已经腰斩。比亚迪的股吧唉声一片,有股民比惨到:“今天又补仓了,成本245,有比我高的吗?”
《蓝筹企业评论》认为,当前的下跌是是市场对比亚迪过度乐观的纠正,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等资本故事已讲完,比亚迪面临的是一季度业绩远不及预期、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智能化短板等一系列问题。
估值虚高?汽车业务现亏损比亚迪2021年一季报的出炉,让称赞比亚迪为国内新能源“一哥”的投资者大跌眼镜。
营收创下历史新高,扣非净利润-0.82亿元,较去年亏损缩窄3.9亿元,明面上看大有改善,实则远不及预期。要知道,2019年比亚迪同期扣非净利润为4.12亿元。
在汽车销售方面,一季度的比亚迪汽车销量表现不尽人意,总销量为10.41万台,比去年四季度减少5.4万台,最具潜力的“汉EV”也并未能延续销量上涨的态势。
虽然比亚迪一直以汽车厂商的身份出没于大众面前,事实上,公司手机电子业务正在反哺汽车等业务。
依据安信证券的推算,一季度比亚迪电子营收198.9亿元,净利润约8.08亿元,而比亚迪汽车、电池及其他业务收入约211亿元,亏损约2.94亿元。
如此来看,比亚迪的估值是“虚高”的。
依据总市值=利润*估值,根据5月10日收盘总市值(4206亿元)是在比亚迪总利润(42亿元)基础上乘以100PE计算得出。这样计算市值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电子业务未来受限于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放缓,估值难以撑起100PE,行业平均估值也才40PE;另一方面汽车业务能享受百倍估值的前提是,未来比亚迪在这方面的成长存在极大的确定性,就目前来看,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竞争维度转向智能化,比亚迪在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市场份额下滑,竞争白热化电动汽车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选手参赛,除了新旧造车势力的博弈外,还吸引了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它们令战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从2020年年报数据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16万辆,同比下滑12%;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11万辆,同比下滑20%,插混销量5万辆,同比增长11%。
去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降并非偶然。据EV世纪统计,从过去五年的销量数据和市场份额来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2016年,比亚迪市场份额高达24.59%。到了2018年,比亚迪的市场份额降至20.05%,2020年降至12.58%,销量也连降两年。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比亚迪在新能源车战场节节败退,之前牢牢控制在手中的中低端市场被瓜分。
譬如比亚迪秦EV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过去的一年中,销量稳定在每月3500台左右,而到了今年,每月销量下滑到了1600台。取代秦EV的是广汽旗下同等价位的AION S,同样在过去的一年中,AION S销量已经破5万,月销仍保持在5000台以上。

比亚迪似乎更加把希望寄托在新能源中高端市场中,公关总经理李云飞也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比亚迪预计于2022年推出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可传统油车企业怎么会把之前建立的品牌形象拱手相让呢?在上海车展前夕,在梅赛德斯-EQ之夜,奔驰一口气发布了三款全新纯电动车型加一款纯电动概念车,同一时间,宝马推出了创新电动车型BMW iX等。
当前巨头们纷纷“触电”,想从中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的比亚迪一刻都不能松懈。
智能化掉队,存安全隐患汽车电动化之所以是行业必然趋势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是碳中和的需要,第二是车辆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智能化,也就是自动驾驶。由此可知新能源汽车的两大核心竞争力是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做到了领先,刀片电池着实让比亚迪火了一把,但谈到自动驾驶技术,比亚迪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在上海车展,自主阵营中,北汽的“极狐阿尔法S”也惊艳了全场,尤其是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极狐阿尔法S”,不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大路还是非机动车道路,都可以轻松实现自动驾驶,实现了对其他车“降维打击”。仅两天的时间,“极狐阿尔法S”千台新车2天被秒。
反观,比亚迪中高端车型“汉EV”,自动驾驶级别只能算是L2,也就说仅具备辅助驾驶,而上文谈到的“极狐阿尔法S”技术层面达到了L4,两者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不在一个量级。
当然,比亚迪也可以和华为、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合作,不过,这也意味着比亚迪自身的竞争力要大打折扣,估值还能硬挺吗?
此外,车载终端在现在的汽车中作用越发突出,因为车辆的很多功能都要通过终端来实现,比如监控、车辆报警等非常重要的功能。前文所说到的安全隐患事件比亚迪处理的并不利索。
在召回之前,黑猫投诉上就已经有很多消费者发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这些问题大多是购车之后一年才开始出现,如果没有及时更新终端,有可能会出现死机的问题。虽然比亚迪号称自家的电池绝对安全,不过在相关配套方面还需注意。
安全的电池,不安全的股价。比亚迪此时依然有4000多亿市值,若未来销售不及预期,股价可能还会继续下行。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来源:睿蓝财经(ID:ruilan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