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重磅发布,6月1日起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全面启动!”
民政部发布消息,自2023年6月1日起,我国婚姻登记将实行“跨省通办”试点推行。这意味着,居民在办理婚姻登记时,不再受户籍地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任意一个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这一政策的推行,旨在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减少婚姻登记的繁琐手续,提高婚姻登记的效率。具体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实行跨省通办:
1. 异地结婚登记:男女双方中一方或双方为非本地户籍居民,可在一方户籍地或双方共同户籍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2. 异地离婚登记:男女双方中一方或双方为非本地户籍居民,可在离婚登记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3. 补领婚姻登记证:男女双方为非本地户籍居民,可在一方户籍地或双方共同户籍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补领婚姻登记证。
4. 换领婚姻登记证:男女双方为非本地户籍居民,可在一方户籍地或双方共同户籍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换领婚姻登记证。
需要注意的是,跨省通办试点期间,部分婚姻登记机关可能存在业务量较大、人员不足等情况,导致办理时间延长。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将加强协调,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跨省通办试点还将逐步扩大范围,未来有望实现全国范围内婚姻登记的全面通办。这一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我国婚姻登记
相关内容:
根据现行规定,内地居民自愿结婚、离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这一规则的制定固然有着当时的考虑,但在如今看来,将给不少群众带来负担。
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平均每年办理结婚登记1000万对左右、离婚登记近400万对、补领婚姻登记证400万对左右,直接服务群众近4000万人次。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人口流动愈发频繁的现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4.93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更值得注意的是,流动人口中15岁至35岁的人员占了总量的70%以上。这些人员多为外出打工就业、经商办企业、求学参军人员,适婚人员占绝对比例。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流动群体返乡办理婚姻登记必将产生较大的时间、人力、物力和经济成本。
据民政部介绍,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启动后,如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在试点地区,也可在试点地区办理婚姻登记。经常居住地一般是指公民离开户籍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地方,婚姻登记机关的主要认定依据是看是否持有有效居住证。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