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请客硬菜盛宴,AA制结账后,我回家竟直接“拉”了?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方式需要考虑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沟通是关键":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下次聚会的时候,和朋友进行沟通。表达你的想法,比如说:“其实我挺享受这次聚餐的,你请客我也挺开心的。不过,我觉得AA制也挺好的,这样我们都能轻松一些。”
2. "表达感激":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要忘记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比如说:“谢谢你请客,我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吃饭。”
3. "理解对方立场":尝试理解朋友坚持AA的原因,可能是出于经济考虑或者个人习惯。了解对方的立场有助于你更好地沟通。
4. "提出折中方案":如果双方都有坚持AA的意愿,可以提出一些折中方案,比如轮流请客或者按人头分担。
5. "保持礼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避免直接拉黑或断绝关系,这样可能会伤害到朋友之间的感情。
6. "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一下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否是因为对AA制有误解或者对朋友的某些行为有所不满。
总之,处理这种情况需要耐心和智慧,通过沟通和理解,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相关内容:
成全,是另一种珍视
"滚出我的世界!"我按下拉黑键,手指微微发抖。
刚刚还觉得温暖的手机屏幕,此刻竟显得如此刺眼。
十年友情,毁于一顿饭。
我叫张建国,在市里一家国企做技术主管。这些年,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事业有成,有了自己的小楼房,买了辆普通轿车。
记得刚进公司那会儿,还是李明帮我介绍的这份工作。那时候单位分房,我挤了两年筒子楼才熬到一套五十平的小两居。
李明是我大学同学,那时候他家境比我好不少。八十年代末上大学,对我们农村娃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事。
记得大一开学,我拖着补了又补的蓝格子帆布行李袋,里面除了两套衣服就是妈妈塞的咸菜和干粮。看着同宿舍同学们的录音机、电风扇和的确良衬衫,我只能偷偷躲在被窝里抹眼泪。
"老张,用我的收音机听听广播吧,刚好有英语节目。"是李明借给我第一台收音机,陪我在食堂买最便宜的白菜豆腐套餐,从不嫌弃。
"兄弟,咱俩谁跟谁啊!大家都是同甘共苦的交情!"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李明家是镇上开副食店的,家里条件在当时算是不错。他从不摆架子,每次从家里带回的罐头和点心总会分我一半。
大学毕业后,我勤勤恳恳,从基层技术员干起。那会儿还是分配工作的年代,我运气不错进了国企。李明则凭借英语好,去了一家外企,风光了几年。

九十年代末的那场改革浪潮中,李明所在的外企倒闭了,他回老家接手了父亲的生意。日子一度过得不如意,铺面租金上涨,进货成本增加,他电话里愁眉不展。
那时候我已经在单位站稳脚跟,拿了几次季度先进,有了些积蓄。听说他困难,我二话不说寄了两千块钱过去,还帮他联系了几个批发商。
"建国,等我东山再起,一定加倍奉还!"电话那头,李明的声音哽咽。
上周,得知李明来市里考察市场,我立马约他吃饭。选了城东新开的那家"老街坊"饭店,据说复原了八十年代的装修风格,连服务员都穿着蓝色的确良工作服,墙上挂着黑白电视播放着《渴望》的录像带。
"哎呦,这不是咱们大学食堂的搪瓷缸子吗?一模一样!"李明捧着茶杯,眼中闪着怀旧的光芒。
"好久不见,今天必须敞开吃!我请客!"我热情地给他倒茶,眼前的李明鬓角已见斑白,身上的格子衬衫洗得发白,手腕上戴的还是那块学校发的运动手表。
"随便点点就行,别太破费。"李明笑着说,但我已经招手叫来服务员。
"来个清蒸鲈鱼,红烧排骨,还有招牌东坡肉,再加个鱼香茄子!"我一口气点了几个硬菜。
"够了够了,咱俩吃不了这么多。"李明连忙摆手,"再来个青菜就成。"
"没事,剩了打包。今天咱哥俩好好叙叙旧,不醉不归!"我故意拍了拍日渐圆润的啤酒肚。

饭桌上,我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聊着各自的生活。他说老家小县城生意不好做,电商冲击太大,实体店越来越难。
"前几年那个镇中心的铺面,租金一年比一年贵,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只能搬到边上的老街区。"李明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孩子呢?上高中了吧?"我给他夹了块排骨。
"上初中,成绩不错,就是补习班太贵了。"李明脸上闪过一丝无奈,"现在的娃娃压力大,不补不行啊!"
我能看出他言语间的疲惫,但他依然保持着那份不服输的劲头,眼睛里还是当年那种坚定的神采。
酒过三巡,我们都有些微醺。结账时,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准备扫码,李明却抢先一步。
"AA吧,我扫一半。"他坚定地说。
"说什么呢,今天是我请你,都说好了的。"我有些诧异,伸手想拦住他。
"不,就AA。"他坚持道,掏出手机对准收银台的二维码。
饭店里暖气很足,电视里还播放着《春晚》的老节目,欢快的旋律和周围食客的谈笑声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却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
"行,随你。"我没再坚持。
结完账,我们一前一后走出饭店。夜里的风有些凉,我们站在马路边,气氛有些尴尬。
"建国,不是我小气。"临别时,李明突然说道,"我不想再欠人情了,即使是对你。"

这句话像钝刀子一样戳进我心里。我强挤出一丝笑容:"知道了,走了,回见。"
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发了好一阵呆。老式座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墙上挂着我和李明大学毕业时的合影,那时我们举着毕业证,意气风发。
"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老婆从厨房端出一杯热茶。
"没事。"我摇摇头,没好气地抱怨,"和老同学吃饭,结果他非要AA,多不给面子啊!"
"可能人家有难处呢?"老婆递过茶杯,轻声说。
"什么难处?不就是几百块钱的饭钱吗?我们什么交情啊!"我越想越生气,拿起手机一气之下把李明的微信拉黑了。
接下来几天,我心情糟糕透了。单位开会时心不在焉,被处长点名批评;回家路上差点闯红灯,被交警拦下来教育了一通。
"李厂长,您慢走啊!"周六去菜市场,忽然听到有人这么喊。
抬头一看,竟是李明的媳妇王丽。她正提着竹编菜篮子,向摊主道谢。素面朝天的脸上带着市井主妇特有的精明和朴实。
我下意识想躲,但已经来不及了。
"张建国?好巧啊!"王丽认出了我,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
"是啊,真巧。"我尴尬地挠挠头,不知该说什么好。
"买菜呢?周末炖排骨啊!"王丽热情地说,指了指我手里的塑料袋。
寒暄几句后,她热情地邀我去家里坐坐:"正好老李在家,你们俩好好叙叙。"

我本想拒绝,编个借口溜走,却又忍不住好奇李明现在的生活状况。犹豫再三,我点了点头。
李明租的房子在老城区一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楼里,没有电梯,我们爬了五层楼梯才到。两室一厅的户型,简单整洁,家具都是老式的。
客厅的电视柜上摆着一台老式录音机,还有几盒磁带,一看就是珍藏多年的宝贝。墙上贴着儿子的奖状,都是些区级比赛的名次。
"老李出去买烟了,马上回来。"王丽端出茶水和一盘瓜子,"别客气,就当自家。"
我坐在沙发上,注意到茶几的玻璃有一道裂缝,用透明胶带粘着。
"上次老李回来说见到你了,心情特别好。"王丽一边剥瓜子一边说,"他总念叨大学时候的事,说你们俩抢着付饭钱的事。"
闲聊中,我才知道李明这些年过得实在不易。他开的小厂生产些日用百货,效益一般,前年因为一次投资扩建失败欠了不少债。
"十几万呢,老李硬是咬牙还上了。"王丽说着,眼里闪过一丝心疼,"日子紧巴巴的,但他从来不肯向亲戚朋友开口。"
家里收入有限,还要供孩子上学,王丽又要照顾公婆。李明母亲前年摔了一跤,髋部骨折,医药费花了不少。
"老李心气高,从来不肯向人开口。"王丽叹气道,"前几个月厂里机器坏了,他宁愿三更半夜自己修,满手油污回来,也不愿意多花钱请人。"

听着这些,我心里酸楚难当。茶几上放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李明搂着儿子,笑容依然如大学时那般爽朗,只是眼角的皱纹深了许多,额头也有了抬头纹。
"孩子学习怎么样?"我端起茶杯,掩饰自己的情绪。
"挺好的,就是补习班太贵了。"王丽叹了口气,"老李从来不肯在这上面省钱,说什么都要让孩子有出息。"
正说着,门外响起钥匙声,李明提着两袋东西进来,看到我时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建国!你怎么来了?"
"碰巧遇到王丽,就过来坐坐。"我站起身,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李明把东西放下,热情地拉我到阳台抽烟。破旧的塑料椅子上,我们望着窗外的老旧小区,一时无话。
回家路上,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今天看到的一切。李明的生活并不如意,但他依然保持着尊严和骨气。
我翻出大学时的相册,泛黄的照片里是意气风发的我们。照片背面还贴着当年的火车票票根,那是我们一起回家过年时留下的纪念。
突然想起大三那年,我因家里困难差点辍学,李明偷偷塞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是他假期在饭店打工的积蓄。
"拿着吧,兄弟。"他拍拍我的肩膀,"等你毕业工作了再还我。"
可我倔强地拒绝了:"我不需要同情。"
之后他很长一段时间没理我,宿舍气氛一度很尴尬。

"友情不是算计,是平等的尊重。"他当时生气地对我说。
这句话,和前几天他说的"不想再欠人情"何其相似。那一刻,我如梦初醒。
原来我所谓的"慷慨",不过是在强加恩惠,剥夺朋友选择的权利。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却没有尊重他的自尊心。
第二天一早,我去小区花园散步,想理清思绪。小区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正在下象棋,周围围着一圈观众,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将军!"只听"啪"的一声,刘大爷得意地把棋子重重落下。
"老刘,又耍诈!"对面的老王不服气地嚷嚷。
"建国啊,来啦!"刘大爷看到我,招手让我过去,"来给我掌掌眼。"
刘大爷是我们单位退休的老会计,七十多岁了,精神矍铄。他和老王是几十年的老朋友,每天都要在这儿杀几盘。
"今天怎么这么早?"刘大爷一边摆棋一边问,"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把李明的事简单说了,刘大爷笑着摇摇头:"我和老王认识五十多年了,从来不分你我,但懂得尊重彼此的自尊。"
"就是,我俩谁赢了,必须请对方喝茶。"老王接过话茬,"输了的也不能耍赖,该认输就认输。"
"年轻人,真正的朋友不是看谁施舍得多,而是能否平等相待。"刘大爷拿起一枚棋子,在手里把玩着,"比起面子,自尊更重要。友谊是平等的交换,不是施舍。"

回家后,我坐在电脑前发呆。桌上放着单位刚发的季度奖金,想着李明家孩子的补习班费用,我心里一阵刺痛。
我把李明从黑名单中移出,拿起手机犹豫许久,最终发了条信息:"有空聚聚?"
很快,手机震动。李明回复:"随时奉陪。老地方见?"
老地方是我们大学时常去的学校后门的小馆子。毕业这么多年,那家店居然还在,只是老板娘已经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认不出我们了。
"两位要点什么?"老太太拿着破旧的点菜本问。
我们异口同声:"鸡蛋炒番茄,土豆丝,花生米,再来两瓶啤酒。"
这是我们当年的标准搭配,便宜又管饱。老太太露出慈祥的笑容:"好咧,马上来。"
"对不起,我那天太冲动了。"我率先开口。
李明笑着摇头:"该说对不起的是我。那天有点怄气。"
"你坚持AA,是不是觉得我瞧不起你?"我直截了当地问。
"不是。"李明认真地看着我,眼神坦荡,"正是因为重视这份友情,我才不想让它变质为施与受的关系。建国,这些年你帮了我不少,我很感激。但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平等的。"
他告诉我,这些年生活的起起落落让他明白,友情的本质是平等与互相尊重。即使生活水平有差距,心灵的交流不应该有高低之分。
"记得大学时你拒绝我帮助的事吗?那时我很生气,但后来我理解了你的感受。"李明夹了一筷子番茄炒蛋,"现在物是人非,角色对调了,我却差点忘了自己当初的教训。"

"这个番茄炒蛋,比当年的还香。"我笑着说,心里却有些发酸。
"那是!想当年咱俩为了省钱,一个礼拜吃三次番茄炒蛋。"李明大笑起来,"连老板娘都看不下去了,偷偷多给咱们加了两个鸡蛋。"
我们就像回到了大学时光,推杯换盏,畅聊理想。聊到孩子教育,李明说他儿子数学特别好,但英语是弱项。
"要不我让我爱人辅导辅导?她英语教得好。"我提议道。
"那感情好,改天带孩子去你家做客。"李明爽快地答应。
。不是因为计较,而是因为尊重。
酒足饭饱,我们沿着学校的围墙走了一圈。操场上的塑胶跑道已经换了新的,但老槐树依然在那里,比二十年前更加高大挺拔。
"记得那棵树下,咱俩约定考研的事吗?"李明指着最粗壮的那棵树问。
我点点头。。最后我因为家里原因放弃了考研,李明虽然考上了,但因为经济压力也没有去读。
"我下个月可能会搬到市里来发展,到时候少不了麻烦你。"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孩子学校的事,还有厂子的一些联系。"
"随时欢迎,我给你当免费劳动力。"我笑着说,"但有个条件,你得带着你那些自制的泡菜和腌咸鸭蛋。"

"说好了,免费劳动力换免费泡菜,公平交易!"他大笑起来,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们站在校门口的银杏树下合影。那棵树曾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如今树干更粗壮了,叶子依然金黄。
"记得咱们宿舍的收音机吗?"走到校门口,李明突然问。
"当然记得,那是你爸给你买的熊猫牌,全宿舍就咱们有。"我笑着回忆。
"我还留着呢,虽然按钮都磨平了,但还能用。"李明说,"等我搬过来,带给你听听,保准勾起一堆回忆。"
走在回家的路上,满天星星,我想起老刘大爷的话。原来,成全一个人的自尊,也是另一种珍视;而平等,才是友谊的本质。
。它不会因为旁边的树长得高而自卑,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枝叶茂盛而骄傲。每一年,它都会用金黄的叶子装点秋天,给过往的人们带来温暖。
李明发来消息:"到家了吗?"
我回复:"刚到。你呢?"
"也到了。今天很开心。"
"我也是。话说回来,我媳妇做的糖醋排骨特别好吃,下次你来我家尝尝?"
"好啊,我带我腌的泡菜,保证让你胃口大开!还有我收藏的那些老磁带,咱们一起听听。"
我笑着回复:"一言为定。"
夜很静,窗外的月光洒在地板上,老式座钟滴答作响。我放下手机,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和感慨。
人这一生,能遇到几个真心朋友已属不易。所谓真情,不在付出多少,而在理解与尊重。明白这一点,才是成长;而学会平等相待,珍视彼此的自尊,才是友谊的真谛。

在这个变化飞快的时代,有些东西在变,有些东西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