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T+0盛行,中国T+1护散户心,揭秘股市盈利思维之变
全世界股票市场确实存在不同的交易制度,T+0和T+1是其中两种常见的交易规则。
T+0制度允许投资者在当天买入的股票在当天卖出,这种制度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操作机会。然而,T+0也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增加市场的投机性,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
中国股市采用T+1制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风险控制":T+1制度有助于控制市场风险,减少投机行为,促进市场的长期稳定。
2. "保护散户":T+1制度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可以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由于散户投资者通常资金量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弱,T+1制度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3. "市场成熟度":相比发达国家,中国股市的发展时间较短,市场结构还不够成熟。T+1制度有助于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4. "政策导向":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在制定交易规则时,会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者的利益,T+1制度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至于“股市不赚钱”的问题,这并非是因为股市本身不赚钱,而是因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市场环境、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才能在股市中获得收益。
总的来说,T+1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而投资者要想在
相关内容: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情报(ystz927))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制度更优越,更能够保护广大的中小散户,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做期货,期货是T+0的,而且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T+0可以完美实现智能机器人交易,普通散户基本上就是案板上的肉,而T+1对机器人交易也会造成一些限制,对散户来说就显得更公平,说个我的亲身经历,我之前做过美原油,这是T+0的,有一次下了空单之后,然后价格就一步一步往下走,盈利越来越多,但是瞬间一个反向的大单一两百点一根直线就拉上去了,我自己也是设定了亏20个点电脑自动止损的,但是遇到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对手盘给你止损,等到止损单自动成交的时候已经亏了一百多点了,一手原油一个点10美元,你可以算算多亏损了多少钱,等于有100个点的亏损在你设定亏损的范围之外,也就是说你预计亏损百分之二止损,但实际却亏损了百分之十几,而且美原油面对的是全世界的投机客,里面不乏顶尖的高手,操控的时候还有遭遇高手狙击的风险,而A股里面更多的就是普通散户,操控起来要简单得多,所以现在天天在网上叫着A股回归T+0的,要么是天真,要么就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回归T+0之后A股市场的生态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会变得很诡异,等你发现交易方向不对的时候,那些机器人,那些更加聪明的人,早就开跑了,普通散户是跑不过他们的。

补充一个散户以为T+0好的原因:是因为在现在大家都只能做T+1的市场里面,做着就自己一个人可以做T+0的幻想,这样当然了,别人都被绑住了,自己当然是想跑就跑,殊不知在T+0的市场里面,有时候自己只要反应慢一秒,你的成交价格往往就是价格的反转点,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听人说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原因,如果T+1都这样,T+0那基本就是演完第一集就可以去打酱油了的。
再补充一个我画的那次美原油大概的分时图,事实上那次比这图看着还惊险 自那以后我就远离了美原油

再补充一点:如果A股真到搞T+0的时候,绝对是A股散户的末日,了解下那些T+0的市场的散户比例就知道了,T+0的市场根本不是现在这种玩法,T+1都玩不好的人T+0分分钟会被玩死,我在15年股灾的时候也是非常痛恨T+1的,随后便去了期货市场,国内期货做过,美国期货也做过,但是事实证明还是A股更好赚钱,所以我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A股上面,期货现在很少碰,这段时间基本看都不怎么看,这是我自己经历过的,我觉得A股要简单很多,现在听到小散说T+0好,我真想跟他说好傻好天真(我之前也是一样),世界围棋排名第一的高手围棋都下不过阿法狗,请问那些觉得T+0好的散户你在股票界排名第几。
机构在T+1与T+0市场内的区别:假设机构手里有一亿现金,在T+1市场这一亿买完了,就没法操作了,在T+0市场这一亿现金理论上可以无限次数的操作,假如他买进卖出100次,那就变成了100亿,这样的来回操作足以把散户打的晕头转向,不省人事,还什么纠错,什么是错什么对,这样能搞得清楚吗。
为什么总有人要号召“去散户化”?
A股是个“散户化”的市场。据统计,全国投资者数量为一千三百多万户,其中超过99%是自然人账户,也就是俗称的“散户”。
非自然人账户1%不到,也就是俗称的“机构”。
从交易量上看,散户也贡献了80%以上的交易量。因此不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交易量看,A股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散户市场。
由于A股经常暴涨暴跌,而且牛短熊长,很难赚钱,因此有人归咎于A股散户太多。他们认为,只要A股“去散户化”,就能变得像发达国家的股市那样健康。
A股“散户化”是一个客观事实,并不存在好坏。A股上述缺点并非是散户引起的。
首先说暴涨暴跌,用个术语说就是波动率大。其实股市波动率大,正是股市活跃、生命力强的表现。像新三板那样,很稳定,但跟一潭死水差不多,这种稳定是垂死的表现。
再说牛短熊长,很难赚钱。

就好比水果小贩(股民)在水果批发市场(一级市场)拿到的是高价水果,他在零售市场(二级市场),当然就很难赚到钱。
这一点不仅对股民是这样,对机构也一样。2018年不仅散户大亏,机构同样大亏
因此,A股目前的问题主要是IPO的问题,如发行价过高、粉饰业绩、虚假陈述、退市困难等,跟“散户化”没有因果关系。
那为什么总有人不断鼓吹“去散户化”呢?
当然是利益。这些人号召“去散户化”,并不是要把散户踢出市场,而是要散户拿自己的钱,交给他们去投资。
如果散户都这样做,他们就能通过收取管理费,实现“旱涝保收”,而风险同样是散户自行承担。
如意算盘还打得真的好!

试想一下,如果散户真的都把资金交给机构打理,机构能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所有机构都赚钱,那谁来亏钱?
更可怕的是,有人把提高投资门槛当成是“去散户化”的工具。新三板的500万元的门槛很高,基本把散户挡住外面。而新三板不仅没有更健康,反而变成了僵尸。
科创板草案的门槛是50万元,也把大多数散户挡在了外面。
居然有机构提议,50万元的门槛是合理的,能够保护中小投资者,但后续要逐步放开。
“去散户化”,这个过程必须是市场化的,而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新三板的僵化就是一个现成的案例。
所谓市场化就是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那些优秀的机构做大做强,也让优秀的个人投资者脱颖而出,成长为有竞争力的机构。
这样投资人才能有信心把钱交给他们去管理,市场上的散户才会自然减少。
股票有无庄家入驻,从哪些指标上可以看出来?
1、龙虎榜看游资
股票的波动方向,由大资金来决定。那么,我们怎么看一家上市公司的主力?一家公司上市之前,会有原始股东,也会有机构的战略配售。待上市之后,原始的限售股东有解禁期,不能一上市就跑光了,所以新股刚上市不久,纯粹是炒筹码博弈。
新股上市基本都会连续一字板,等到哪天开板了,中签的投资者就会卖掉手中的股票,流通股经过一通换手,就会转移至市场上其他的投资者,一部分就会落入到有实力的短线游资手上,结合市场热点来封板。因此,新股上市的几个月内,游资是主要的主力,我们从龙虎榜就可以看出来有无游资进入股票。

2、限售股解禁看拉升动力
新股上市都会给予溢价,随着市场投资者回归理性,股票的基本面决定了股价走势,有些股票上市几年依然能屡创新高,但大部分是,上市后炒作一番,然后是进入长期的下降通道。因为A股的一个实情是,有些企业上市的目标是巨额的溢价,为了能以更高的价格套现。所以,临近解禁期,会有些待解禁的资金蠢蠢欲动,想办法把股价拉起来。我们可从炒股软件的F10里面查询“限售流通”情况。

3、股东户数变动看筹码集中度
新股上市三年后,就可以达到全流通状态,定增的限售股除外。如果有庄家要进入一只股票,必然要收集筹码,在筹码集中的过程,股东户数会降低,因为庄家即使分了很多账户来吸筹,还是会远远低于散户的账户数量。我们可以在F10里面查看“股东户数变动”,股东户数连续几个季度都在减少的个股,就要密切跟踪了。如下图的个股,筹码集中区域,就是股东户数一直在减少的区域,近期结合热点直接启动第一波主升浪。


4、技术图形和筹码指标看庄家动作
大部分老股票都有牛熊周期,牛市就是主升浪阶段,熊市就是漫长的筑底阶段。在熊市的筑底阶段,就是庄家介入的时机,庄家需要衡量两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未来是否有预期改善的利好,比如业绩好转、优质资产注入等;第二,股价是否跌出了足够的空间。有底部的吸筹空间、未来也有利好的股票,庄家操盘的成功率更高。庄家吸筹,在技术图形上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底部放量。因为资金体量大,在买入时就会使得成交量放大,本来一天就几百上千万的成交金额,突然增大到几千万以上,肯定是由大资金买入导致的。
除了底部吸筹留下的底部放量之外,还要结合筹码指标,收集筹码是一个过程,尤其是在一只不活跃的股票上,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收集筹码,直到筹码指标显示筹码集中度比较高,才表明庄家完成了收集筹码的动作,等待拉升即可。如下图的个股,在底部放量吸筹,然后经过了大半年时间的磨底震仓,直到筹码集中在庄家手上,随后就逐步抬高股价,利用利好消息启动主升浪,最后就是高位出货。

跟庄绝技:高量不破,后市必火
“高量不破,后市必火”。散户不可能一天能让量能那么高,第二天又突然那么低,高量柱肯定是主力所为。因为突然一天有那么多资金介入,所以找到高量柱就等于找到主力,然后再去分析这根高量想要做什么,就等于分析到主力想要做什么,等于跟到了庄,比你天天去打探消息看新闻找主力,分析基本面找主力快得多,所以也是简单又快捷。


交易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看清市场;二,看清自己。
交易的过程也只和这两方面有关联,一是交易的市场,而是交易的那个人。
首先,交易的依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应该有成熟的系统的。我所说的系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死板的东西,系统是在逻辑基础上搭建的一系列规则,而逻辑则是自身对市场认知的总结。动态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即便是常识中所推崇的“顺势”理念,在实际的市场运行当中也很难保证能“顺”到“势”。因为“势”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势”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问题的关键就在“时间”上——我们如果问“一个下跌趋势结束到形成一个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涨趋势需要多长时间呢?”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要加上一个周期——“在周线图表上,一个下跌趋势结束到形成一个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涨趋势需要多长时间呢?”,或者“在日线图表上……”,周期就是时间的概念。我们所说的“顺势”的那个“势”必须有一个时间周期作为前提条件的,这也恰恰成为了阻碍交易者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

如果你不问清楚自己:你是属于什么性格的人?你想要的那个结果是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达成的吗?那么你的所有努力都将会是白费力气,好比你想去南方,却上了开往北方的列车那么悲催。
看清自己甚至比看清市场还重要。因为,市场是动态的,它的本质是概率游戏,既然是玩概率的,看得清看不清的时候都有可能赢;但交易者的性格特点却是不太容易发生改变的,这也就意味着,你只有把自己看透彻了,才能设计出属于你自己性格特征的系统,只有你用起来舒服不别扭,你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牢记这9张思维导图,T+0也不用愁!
1、股市导图总纲

2、K线基础

3、均线基础

4、切线基础

5、指标分析

6、统计分析

7、选股方法

8、板块轮动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如果看不清图片或喜欢小编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越声情报(ystz927),更多后市操作及股票技术分析方法等你来学习,干货源源不断!
声明:本内容由越声情报提供,不代表投资快报认可其投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