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华药业迎来10家知名机构调研,国盛证券、国金证券、平安证券等齐聚一堂
恩华药业接待10家机构调研,这通常意味着该公司的股票或业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几点分析:
1. "机构关注度高":接待包括国盛证券、国金证券、平安证券等知名证券公司的调研,显示出这些机构对恩华药业的业务、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
2. "行业地位":恩华药业能够吸引众多机构调研,可能说明其在医药行业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3. "投资价值":机构调研通常是为了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因此,这可能会对恩华药业的股价产生积极影响。
4. "信息披露":机构调研过程中,恩华药业可能会向调研机构透露一些重要的业务信息、财务数据等,这有助于市场了解公司真实情况。
5. "合作机会":调研机构中可能包括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此次调研,恩华药业有望拓展业务合作。
6. "风险提示":虽然机构调研对股价有积极影响,但也需关注机构可能提出的风险提示,如市场竞争、政策变化等。
总之,恩华药业接待10家机构调研,表明其在医药行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投资者还需关注公司后续的业绩表现、行业动态等因素,以全面评估投资价值。
相关内容:
公告显示,恩华药业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4人,为董事长孙彭生,董事会秘书段保州,财务负责人李岗生,证券事务代表吴继业。调研接待地点为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湖西路31号恩华科技大厦3楼301会议室。
据了解,恩华药业就2024年度报告及公司发展相关事项与投资者进行交流。在产品方面,镇静镇痛领域面临竞争,但公司在该领域有信心,NH600001项目进展顺利,欧立罗成功上市;羟考酮等产品表现良好。在市场布局上,国外业务占比小,将通过BD业务等加快国际化进程。
据了解,咪达唑仑注射液升类短期内受影响但长期利好,2024年收入体量接近7亿,预计2025年止跌回升;对于精麻药品集采,国家层面影响小,地方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争取保持正增长。
据了解,关于研发,在降低药物成瘾性和副作用方面有研究,在研有长效制剂,多个创新药项目在进行,部分项目未来会尝试License-out;因多种原因年报未体现经营目标,公司有信心实现两位数增长。
调研详情如下:
就公司 2024 年度报告及公司发展战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事项进行交流,会议采取问答方式与投资者进行交流,交流的详细内容如下:
1. 近年来,恩华、人福、恒瑞、海思科等企业不断推出镇痛镇静类的产品,彼此的强势领域都在被侵占和渗透。未来几年力月西和福尔利两个大单品会不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答:实际上挑战一直是存在的,但在镇静镇痛领域,公司还是很有信心的。在镇静领域,公司的 NH600001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下半年申报 NDA,2027年上半年能获批。在镇痛方面,欧立罗已经成功上市,预计今年进院1500 多家医院,预计 2025 年销售 2 亿元。竞争一直会有,但公司一直专注聚焦中枢神经领域,在队伍、专家、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谢谢!
2. 恩华国内的销售占比是 98.55%,国外的销售占比是占 0.41%。想问下怎么能够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海外市场的布局是怎么推动的?
答:公司的国外业务占比很小,外贸方面虽然有增长,但与其他企业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BD业务是拓展国际业务的抓手,公司会通过引进外部产品和自主研发项目对外授权等方式,加快公司国际化的进程。谢谢!
3. 关于羟考酮、奥赛利定、安泰坦等产品的放量,并没有在年报中体现,可不可以说一下这几个产品去年的表现怎么样?
答:安泰坦引进时已经有一定的销售基础,引进后,利用公司在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放量比较快,去年实现约 1个亿左右的销售;羟考酮上市时间也不长,但市场表现很不错,去年实现近 5个亿左右的收入,奥赛利定去年实现 1个亿左右的销售。谢谢!
4. 咪达唑仑注射液 2024 年由二类升为一类,想问一下下半年包括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放量情况,是不是有受到政策的影响?
答:咪达唑仑升类后短期内确实有影响,但长期来看是一项利好。2025 年预计能止跌回升,咪达唑仑注射液是一个很好的产品,达到 10 亿左右的销售规模指日可待。谢谢!
5. 咪达唑仑注射液 2024 年大概体量有多少?
答:咪达唑仑注射液 2024年的收入体量接近 7个亿。谢谢!
6. 关于精麻药品集采的问题,之前河北已经把二类精麻药品纳入集采中了,您对于目前精麻药品集采的政策是怎么看待的?
答:目前在国家层面的集采政策上对公司的影响可能性较小,但在部分地方组织的集采中仍存在不确定性。大家关心福尔利进集采的问题,无论福尔利是否进集采,恩华都将保持正增长。公司争取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谢谢!
7. 第一个问题:精神类药物本身有一些成瘾性或者依赖性的,长期服药毒副作用是比较大的,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是否针对这方面有一些解药?第二个问题:公司在研药物中有没有长效性的药?第三个问题:好欣晴作为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商,目前要准备上市了,未来是聚焦专业领域,还是会继续扩大?
答:关于精神类药物成瘾性或者依赖性问题,目前所有的镇静类化学药品都有一定的成瘾性,只是成瘾性大与小的问题。公司在研发过程中通过改构等方式,在维持药物疗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公司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在长效制剂研发上,公司在研的有阿立哌唑长效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阶段。好欣晴的业务主要聚焦于精神、神经领域。好欣晴已在国内首个建立"心理疾病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心理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的医学算法平台,已成功研发出临床心理风险筛查系统、人工智能心情陪伴机器人、疾病和药品知识图谱等。好欣晴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做的探索和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谢谢!
8. 恩华目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扩张,是不是以后在分红比例上能提高一些?
答:因为受到集采政策的影响,公司依然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储备一些资金去抵御风险。同时,公司目前有十几个临床项目处于不同的临床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公司未来的发展。当然,公司也会关注投资者的利益,争取提高分红比例。谢谢!
9. 从年报里看到公司有一些自研的一类创新药项目,比如 NH1
02、NH1
30、NH160030 等,在年报中写的不是很详细,可不可以介绍这些产品的设计思路、特点,以及在立项时对标的产品,未来是否有 License-out 的可能性?
答:NH102 是抗抑郁的产品,与普通抗抑郁药品相比,能够在维持疗效的同时减轻副作用,目前处在临床二期,预计今年能完成二期。NH130 是治疗帕金森精神病症状的产品,对标的是哌马色林,国外原研产品对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是有影响的,而 NH130 通过对化合物的设计,尽可能避免 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NH160030是一款口服的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用于癌痛领域,目前在临床Ⅰ期。目前这些项目在国内做临床,之后也会通过BD 做一些License-out的努力。谢谢!
10. 年报中没有体现整体的经营目标,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前已经过去一个季度,怎么预计今年的情况?是不是等广东集采落地之后会比较清晰了?
答:2024 年报中没有体现整体的经营目标,主要是考虑到一些无法预估的影响因素。国家集采层面上已相对缓和一些,但各地集采政策的影响还有待评估。但不管集采政策怎么影响,公司有信心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公司的信心来自于战略聚焦,战略聚焦是公司最大的效率。希望大家能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公司,对未来 3-5年的发展,公司还是很有信心的。
11. 羟、锐、舒、阿今年的销售目标,以及 3 年之后对羟、锐、舒、阿体量的预计是怎样的?
答:欧立罗、羟考酮、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这六个品种是公司当前集中资源销售的产品,基于此,公司去年对 ACC产品线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聚焦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实现这六个产品的快速增长。在未来3-5年,上述六个产品会有较好的两位数的增长。谢谢!
12. 看到今年初恩华参股了三晟医药,可不可以更多介绍下这家公司?怎么看待 KCNQ2/3 靶点,后续在做类似的参股或者 BD 思路是怎样的?前面介绍了口服的偏向性μ-阿片受体镇痛药,在这个口服镇痛领域是否还有其他的产品?
答:公司参股三晟医药考虑了三个方面:一是公司非常看好 KCNQ2/3靶点在治疗癫痫、双相等疾病领域的潜力,公司获得了三晟医药这个产品的优先谈判权,目前该产品的研发也在推进中。二是三晟医药也会有一些小核酸药物的研发,利用小核酸载体去拓展退行性疾病等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在 CNS领域还不明显,但在代谢类疾病领域已经有很大的市场,公司非常看重前沿技术的研究;三是三晟医药的创始人李铮博士,李铮博士之前在辉瑞、灵北、GSK 等公司负责研发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中枢神经类药物研发经验和领导能力。在口服镇痛药领域,公司除了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也在布局其他的靶点,因为目前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暂未公开披露。谢谢!
13. 请给我们回顾一下恩华是如何在麻醉这样高壁垒领域能长期保持领导地位?公司的优势是什么?请介绍一下公司在睡眠事业部当中的开发和投资,在麻醉下沉过程中的举措?
答:麻醉领域的竞争确实很激烈,但公司最大的价值是战略聚焦,公司将加大麻醉类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丰富麻醉产品管线。中国中枢神经领域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尚未挖掘,公司将通过不断的聚焦,把公司的相对优势变成核心竞争力,以期未来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取得优势的地位。睡眠市场前景广阔,公司除了现有的睡眠产品外,也在研发布局新产品。在麻醉产品业务下沉方面,根据国家医疗资源下沉的趋势,公司组建了新兴事业部来布局县域市场。谢谢!
14. 请整体展望一下今年在麻醉、精神、神经三大领域的增长预期?
答:在目前格局下,麻醉应该有较好的两位数增长,精神及神经线也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但受到地方性集采政策影响,还需要动态评估。谢谢!
15. 怎么看待中医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问题?和西药是否存在竞争?在精神类产品中是否有核药?
答:中医在治疗精神类疾病方面应该也是有效果的,因为没有过多研究,暂不作阐述。核药目前在肿瘤领域应用较多,公司在研产品不属于核药,但在精准靶向药物研发方面,公司也有一些早期项目去探索靶向性治疗精神类疾病,这个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