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单边风险挑战!牧鑫双卖策略动态对冲,实现牛市熊市双丰收

告别单边风险挑战!牧鑫双卖策略动态对冲,实现牛市熊市双丰收"/

牧鑫双卖策略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策略,旨在通过同时进行买入和卖出操作来对冲风险,实现牛市和熊市中的双赢。以下是这种策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 基本原理
1. "风险对冲":通过同时进行买入和卖出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 "动态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动态调整买入和卖出的比例,以适应市场变化。 3. "双向盈利":在牛市中,通过买入操作获得收益;在熊市中,通过卖出操作减少损失。
### 操作方法
1. "选择标的资产":选择具有较高流动性和市场代表性的资产,如股票、期货、期权等。 2. "构建双卖策略": - "买入操作":在市场行情看涨时,买入标的资产。 - "卖出操作":在市场行情看跌时,卖出标的资产。 3. "动态调整": - "趋势跟踪":根据市场趋势动态调整买入和卖出的比例。 - "风险管理":设置止损和止盈点,以控制风险。 4. "组合优化":结合多种金融工具,如股票、期货、期权等,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 优势
1. "降低风险":通过双卖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 "提高收益":在牛市和

相关内容:

一、公司概况


1. 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 牧鑫资产于2014年在上海成立,专注于量化投资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线已涵盖市场中性策略与期权全策策略,截至2023年管理规模达到40亿元。其发展历程如下:

  • 2014年:公司注册成立。
  • 2015年:正式展业,获私募管理人资格,发行首只产品。
  • 2016年:成为协会观察会员,全年发行产品14只。
  • 2017年:管理规模突破19亿元,累计发行产品55只。
  • 2018年:推出期权全策产品系列。
  • 2019年:新增中性对冲与择时对冲产品线。
  • 2020年:在专业交易策略公开赛中获得衍生品组(期权型)亚军、中国期货(期权)FOF私募赛ETF期权组第三名。
  • 2021年:取得投顾资格,管理规模达30亿元。
  • 2022年:获评Wind三年期/五年期最强私募公司及基金,摘得年度金长江奖。
  • 2023年:中性对冲策略上线,管理规模增至40亿元,设立新加坡子公司。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2. 股权结构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股东包括张杰平(创始人/实控人)持股55%、段佐勇持股25%、上海明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8%、郑志平持股2%。

3. 组织架构 团队规模为26人,其中投研团队12人(研究员7人,投资交易5人),分为投资管理组与研究组。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顶尖院校,具备丰富的海内外投资经验。

4. 核心团队

  • 张杰平(创始人/董事长/投资总监)
  • 教育背景:剑桥大学数量金融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慕尼黑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双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数学与统计学学士(最优毕业生)。
  • 职业经历:曾任瑞士信贷伦敦及新加坡分公司新兴市场外汇衍生品交易负责人(管理超百亿美元资产),2012年回国投身量化投资,2014年创立牧鑫资产。
  • 专业能力:擅长衍生品量化建模与策略开发,主导构建多策略管理系统及风控体系。

二、投资策略体系

1. 市场中性策略(代表产品:牧鑫明鑫对冲1号)

  • 策略框架
  • 选股层:基于流动性、财务、估值、事件等维度筛选约2000只股票构建白名单。
  • Alpha构建:通过多因子模型建立行业中性组合,对标指数。
  • 风险对冲:采用融券、股指期货或ETF期权对冲Beta风险。
  • 收益增强:叠加事件驱动策略提升超额收益。
  • 策略特点
  • 传统量化选股超额收益;大宗交易折价套利(平均折价10%,锁定期6个月,年化理论收益22%)。
  • 低频量化:持仓500 - 600只股票,年化换手率10余倍,无行业/市值敞口,空头端以中证1000股指期货为主。
  • 双Alpha来源:适应中小盘行情占优的环境(持仓偏向中证500 - 中证1000区间)。

2. 期权全策策略(代表产品:牧鑫纯贝塔0号)

  • 策略逻辑
  • 核心操作:期权双卖(标的覆盖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 ETF期权),辅以股指期货CTA对冲尾部风险。
  • 风险控制:VEGA与THETA敞口动态管理,DELTA保持中性,杠杆率约3倍(实际敞口1倍)。
  • 风控参数:期权保证金占比≤50%(非轧差);期货保证金占比≤30%(非轧差);子策略设动态止损机制。
  • 系统支持:自研IT系统实现交易、风控、回测一体化,持续迭代优化。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其它信息

产品线分类、规模及业内对比等相关信息,可通过私信进一步交流。

发布于 2025-05-25 21:39
收藏
1
上一篇:全球对冲基金投资策略深度解析,洞察市场动态与风险应对 下一篇:2023中国对冲基金评测,行业风云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