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投行业务哪家强?行业翘楚大比拼

揭秘,投行业务哪家强?行业翘楚大比拼"/

投行业务的强弱通常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市场地位、业绩、服务能力、专业团队、研究实力等。以下是一些在全球范围内在投行业务领域较为知名和强大的机构:
1. "高盛(Goldman Sachs)" - 美国投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提供包括并购、证券发行、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在内的广泛服务。
2.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 另一家美国大型投资银行,业务遍及全球,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3.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美国的一家大型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投行业务在内的多种金融服务。
4. "汇丰银行(HSBC)" - 英国跨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行业务。
5.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 德国的一家大型国际银行,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行业务。
6. "中金公司(CICC)"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提供包括股票和债券承销、并购、资产管理等服务。
7. "华兴资本(HGC)" - 中国的一家领先的投资银行,专注于为成长型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8. "中信证券" - 中国的领先证券公司之一,提供包括证券承销、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机构的

相关内容: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来源:券商中国






随着上市券商三季报披露完毕,券商前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情况也随之出炉。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整体手续费及佣金呈现下滑,而投行业务成为表现亮眼的业务板块。Choice数据显示,41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429.98亿元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5.35%。


行业格局上,投行马太效应再次加剧,“三中两沪一华”位居前六,合计揽入的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占到上市券商整体该项收入的近六成。


前三季度投行揽入430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429.98亿元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5.35%。从排名来看,“三中两沪一华”位居前六,排名前六的上市券商合计揽入252.29亿元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占比近六成。


具体而言,中信证券以62.71亿元的投行手续费净收入稳居第一,同比增长11.11%;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则分别以46.57亿元、45.66亿元居于第二梯队,分别同比增长12.66%、31.62%;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则分别排名第四到第六名,揽入37.57亿元、30.73亿元、29.05亿元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


此外,申万宏源、国金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也进入前十,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规模均在13亿-14亿元范围内。共有12家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规模在10亿元以上,去年同期则为13家。



从同比变动数据来看,券商投行业务马太效应再次加剧。


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在去年较高基数下再次获得增长。其中,中信建投、国金证券同比增幅均超过30%,国泰君安同比增幅也超过28%,申万宏源增幅超18%。此外,国元证券投行业务增长亮眼,前三季度揽入6.3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2%,为同比增幅最高的上市券商。


而本身投行业务基础就较为薄弱的券商,投行收入再次萎缩。中原证券、华西证券、东北证券、华林证券、中银证券均同比下滑超50%。


中信、中金分居A股及港股IPO承销第一


Wind数据显示,从前三季度A股IPO承销金额来看,中信证券以1095亿元的承销金额稳居第一,承销家数达到45家;其次是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IPO承销金额分别为469亿元、401亿元和383亿元;华泰联合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亦超过200亿元。



从今年前三季度IPO重点项目来看,按照上市日期计算,今年前三季度上市的300个A股IPO项目中,共有77家公司的承销及保荐费用超1亿元,其中13家承销及保荐费用超2亿元。


具体来看,中国移动A股IPO的募资总额达到519.81亿元,承销及保荐费达到5.4亿元,由中金公司及中信证券保荐,主承销商则为招商证券、华泰联合、中银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6家。


此外,联影医疗、海光信息、晶科能源的募资总额也超过100亿元,依次分别为109.88亿元、108亿元、100亿元,承销及保荐费用分别为2.07亿元、1.88亿元、2.3亿元。保荐机构方面,晶科能源由中信建投保荐,联影医疗由中信证券及中金公司保荐,海光信息由中信证券保荐。


港股市场方面,中金公司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今年前三季度,中金公司港股IPO募资金额达到133.21亿港元,市场份额达到19.65%;承销家数达到23家。其中,中金香港与瑞银一起担任年内港股最大IPO项目中国中免的联席保荐人。华泰金控则以89.11亿港元的IPO承销金额排名第二,承销家数为10家。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国轩高科、杉杉股份、格林美、科达制造成为首批四家在瑞交所发行GDR的公司,分别募集资金6.85亿、3.19亿、3.74亿、1.73亿美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国轩高科GDR由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牵头完成。


在再融资领域,今年前三季度,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承销的增发规模分别为893亿元和743亿元,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分别为589亿元、449亿元和410亿元。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券商的定价能力、销售能力以及协同能力日益成为投行业务的胜负手。据华创证券非银组徐康、张慧、洪锦屏等人在研报中分析,注册制背景下,券商开展投行业务需投入更多资本金并承担投资风险,风险上升。短期内,想要在“跟投+包销”驱动的“投行+投资”模式下获得优秀的业绩表现,券商自身的定价能力、销售能力将成为关键。


华创证券认为,长期来看,组织架构布局、产品准备是业务协同的关键。观高盛经验,当业务走进成熟期,准备就绪的业务实力、完备的产品、通畅的产品输送渠道对于业务协同模式的成型缺一不可。国内券商业务协同模式正在摸索,已开始协同布局且存在业务优势的券商,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在长期发展中更容易实现强强联合,展现协同优势。


责编:叶舒筠

校对:高源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股事会专栏投资小红书e公司调查时报会客厅十大明星私募访谈国庆消费走访易纲重磅发声!中国经济、房地产、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制度型开放…都有提及美股跳水,中概股逆势上涨!又有巨头崩了,亚马逊跌破万亿美元市值…市场担忧美联储大幅加息海运价跌回疫情前!美西航线失守2000美元大关,“熊市”周期将至,海运公司如何突围?A50狂拉超3%,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暴涨6%!沪指站上2900点,白酒股沸腾,新股又出“肉签”明星私募持股曝光!冯柳抄底这只股,加仓海康威视!邓晓峰大买比亚迪,周应波也有大动作



发布于 2025-05-25 21:49
收藏
1
上一篇:开设证券账户购买国债逆回购攻略,费用详解及操作指南 下一篇:锦龙股份资产重组半途而废,揭秘为何难以“割舍”中山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