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巨头净利润力压苏锡常60强企业!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关于“江苏这三家公司净利润碾压苏锡常60强”的说法,可能指的是在江苏省内,有三家公司的净利润超过了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60家重点企业。
具体是哪三家公司,由于我没有最新的数据,无法提供确切的公司名称。但根据历史数据,江苏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或知名民营企业,如沙钢集团、苏宁易购、恒瑞医药等,都有可能达到这样的业绩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净利润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的规模、行业、经营状况等。因此,这样的比较需要基于具体的数据和分析。
如果您需要了解具体是哪三家公司,建议查阅最新的财务报告或相关新闻报道。
相关内容:

最近被一组数据震惊了: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华泰证券三家金融巨头的净利润总和,竟然分别超过了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前20强上市公司的总和!
先看具体数据:江苏银行净利润318.43亿,几乎追上苏州前20强的331.85亿;南京银行201.77亿,和无锡前20强的280.33亿差距不大;华泰证券153.51亿,比常州前20强的112.43亿还多。三家加起来673.71亿,相当于苏锡常60家龙头企业的利润总和。这哪里是“赚钱”,分明是“印钞机”!
更夸张的是,这三家公司都在南京建邺区的同一条街上。江苏银行人均创利153万,南京银行111万,华泰证券91万。金融行业的“吸金”能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为啥金融巨头能赚这么多?首先,金融行业天生自带“杠杆属性”。银行吸储放贷,证券玩资本运作,都是“钱生钱”的游戏。比如江苏银行2024年总资产3.95万亿,光利息差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政府支持,江苏银行对接省战新基金660亿,这种资源倾斜让实体经济望尘莫及。
其次,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明显。南京作为省会,金融资源高度集中。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华泰证券背靠地方政府,在省内贷款、债券承销等业务上占据绝对优势。反观苏锡常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制造业、电子等领域,利润薄、竞争激烈,根本不是金融巨头的对手。
但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真的健康吗?金融行业的高利润,某种程度上是在“抽血”实体经济。企业贷款要给银行利息,上市融资要给券商佣金,最后钱都进了金融机构的腰包。就像苏州的制造业企业,辛辛苦苦干一年,利润还不如南京一家银行的零头,这公平吗?
更严重的是,金融行业的“虹吸效应”正在加剧区域失衡。南京的金融巨头赚得盆满钵满,而苏锡常的实体企业却在夹缝中求生。长此以往,江苏经济可能变成“金融独大”的畸形结构,制造业空心化、创新力下降等问题会接踵而至。
有人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必须强大。但血液太多会导致“高血压”,反而危及健康。江苏的金融巨头们,是不是该想想如何反哺实体经济?比如江苏银行推出的“战新贷”,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如何?有没有真正帮助到科技企业?
说到底,经济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金融行业要赚钱,但实体经济更不能垮。如果江苏的金融巨头继续“吸干”资源,而苏锡常的实体企业无法突破,那江苏的经济“金字塔”早晚会失衡。到那时,金融巨头们又能独善其身吗?
对此,您怎么看?敬请点赞、收藏、转发,并与墨兮哥交流呵!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