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汇率诱饵,高额度陷阱!市民600万血本无归,警惕秒到账骗局!”
低汇率、高额度、秒到账,这些听起来非常诱人的金融交易条件,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近期,有市民因为相信了这样的虚假宣传,被骗走了高达600万元人民币。以下是一些关于此类诈骗的警示和防范措施:
### 骗术揭秘:
1. "虚假宣传":骗子通过广告或社交媒体发布低汇率、高额度、秒到账等极具吸引力的金融交易条件,吸引受害者。
2. "诱导交易":在受害者被吸引后,骗子会诱导其进行大额交易,承诺高额回报。
3. "虚构平台":骗子会搭建虚假的交易平台,让受害者以为是在正规平台进行交易。
4. "控制资金":在交易过程中,骗子会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受害者的资金,使其无法提现。
### 防范措施:
1. "提高警惕":对于过于诱人的金融交易条件,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2. "核实平台":在进行金融交易前,务必核实交易平台的合法性,确保其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金融许可证。
3. "谨慎操作":在交易过程中,切勿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避免资金被非法转移。
4.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追查。
### 总结:
面对这类诈骗,市民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相关内容:
“我找私人想‘换汇’,却被骗了600万。”今年2月,市民董先生报警称,他轻信了“低汇率、高额度、秒到账”这样的套路,他通过“中间人”兑换大额外汇,将钱款打入对方提供的账户,不仅汇款没收到,对方“上司”还打来电话,质疑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要对董先生的钱款冻结,董先生怀疑自己被骗,随即报案。
然而,警方在调查后发现,被骗的不仅仅是被害人董先生,还有另外两位被害人同样出于所谓“高性价比”的诱惑,通过“中间人”的忽悠,被骗了人民币200万元的钱款。这一缺少正规金融机构的保障的“操作”,导致3名被害人累计共800万元的存款最终打了水漂。
近日,静安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被告人周某等3人提起公诉。


静安区检察院检察官经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周某、林某、苏某谎称有大额换汇额度,骗取被害人钱款后又以各种理由拖延“换汇”时间,将所骗的800万元钱款全部转移。检察官认为,犯罪嫌疑人周某、林某、苏某共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董先生坦言,出于“高性价比”的诱惑,加上“换汇”中间人以个人名义为换汇做担保,他才动了心,根据对方要求进行汇款。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根据董先生提供的线索,“中间人”被锁定,但其在案件中仅仅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其实,最终钱款都转入了被告人苏某的个人账户中。“中间人”同样则是因为被告人周某声称有800万元换汇额度,谁能找到“客户”,就能拿到不菲的佣金。
通过“中间人”提供的信息,警方最终抓获了涉案犯罪团伙,但涉案的周某、林某和苏某均拒绝供述犯罪事实。根据被害人、证人证言,涉案人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证实,3人合伙共同实施犯罪。
期间,周某对外虚构有外汇兑换额度、招徕客户,林某冒充周某的“上司”,苏某则负责处理赃款。事实上,该团伙并没有兑换外汇的渠道,所谓“申请权限”“账户冻结”只是将涉案钱款转移。
目前,三名被告人以诈骗罪被静安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检察官指出,“私下换汇”不被法律允许,还潜藏巨大的交易风险、法律风险,检察官在此提醒市民,切勿贪图蝇头小利或一时方便,因小失大。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信息来源:静安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