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降息潮席卷而至,理财市场波澜再起
新一轮降息潮的来袭,无疑对理财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影响分析:
1. "存款利率下降":降息意味着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存款收益减少。
2. "债券市场":长期债券价格可能上涨,因为市场预期未来利率将继续下降。
3. "股票市场":降息可能刺激股市,因为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强。
4. "房地产市场":房贷利率下降,购房成本降低,可能刺激房地产市场。
5. "通货膨胀":长期降息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 应对策略:
1. "调整投资组合":减少对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如债券和存款,增加对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2. "多元化投资":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单一领域,分散风险。
3. "关注新兴行业":如新能源、科技等,这些行业可能受益于低利率环境。
4. "关注汇率波动":降息可能导致本币贬值,投资者应关注汇率变动,进行适当的外汇配置。
5. "增加流动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便在市场波动时进行及时调整。
总之,在降息潮中,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关内容:
次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8家股份制银行迅速“接力”,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1年期、2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同步下降,全面进入“1时代”。
这一轮降息潮来势汹汹,在金融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对理财市场影响深远。
投资者积极寻找“存款替代”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让金融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手中资金的去向。
5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一家股份制银行,正在办理理财业务的李先生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我原本有一笔钱打算存定期,现在利率降这么多,存着不划算。我正打算和理财顾问聊聊,看看能不能买点稳健型基金,收益说不定比存款高些。”
在等候区,张阿姨手中攥着到期的定期存款单据,也准备调整投资方向。“以前觉得存款安稳,现在利率降得心慌,打算拿部分资金试试债券类理财产品,听说收益相对稳定。”
该支行理财经理表示,降息后,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咨询量激增。过去偏好存款的客户,面对如今不足1.5%的定期存款利率,纷纷将目光转向短期限理财产品。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投资者在存款利率和资管产品收益率下行的当下,应调整投资心态,降低收益预期。若追求稳健,可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及国债等产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表示,新一轮存款降息会增加银行揽储难度,而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理财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在上升
每当降息潮来临,理财市场凭借与存款的比价优势,常成为投资者“存款替代”的首选。
今年4月,多家中小型银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数降至2%以下,存款产品收益率性价比大打折扣。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些理财产品因其波动小、收益有一定稳健性,吸引了大量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理财市场规模在经历一季度回落后,4月、5月持续增长。4月单月规模增长超万亿元,5月中旬更是突破31万亿元大关。其中,短期限理财产品成为吸纳资金的主力。
记者注意到,截至5月20日,固收类、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突破23万亿元、7万亿元,每日开放型理财产品占总规模比重达三成,每日开放型及1个月(含)以下产品占比达半数。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短期理财产品受青睐,在于其流动性强、风险可控,契合投资者对资金灵活性的需求,能在利率下行时灵活应对,避免长期资金锁定带来的收益损失。
此外,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也提醒,本次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1年期存款挂牌利率首次降至1%以下,需关注存款降息后资金流向非银机构的情况。
投资者多元应对,理财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促使投资者纷纷寻求新的资产配置策略。
一投资者王女士向记者透露,她将部分存款转为大额存单,“虽然大额存单利率也有所下滑,但相对稳定,能保障资金基本收益”。同时,她还拿出一小部分资金尝试投资股票型基金,“存款收益太低,适当配置高风险产品,或许能实现资产增值”。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专业人士给出了具体的资产配置建议。
拥有十多年国有大行理财经验的李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内经济环境对债券市场比较有利,利率低的时候,投资者可以把债券类产品作为基础配置。
短期来看,可以选择中短债基金等债类指数基金,这些产品风险较低,加上最近降准后市场资金充裕,能拿到相对稳健的收益;长期来看,可以配置一些以长期利率债和信用债为主的可转债基金,这类产品在利率下行时,不仅能赚债券本身的利息,还能通过债券价格上涨增加收益。
另外他建议,别把钱全投在债券上,可以适当买一些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等权益类产品,但要注意定期调整比例——比如每季度检查一次自己的投资组合,看看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是否合适,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避免某一类资产占比过高。
在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翘楚看来,投资者需把握三大原则:一是坚持多元化配置,分散单一资产风险;二是建立理性投资规则,依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设置收益阈值警戒线,避免“追涨杀跌”;三是重视资产组合的流动性管理,在存款利率下行、资金转向其他资产的过程中,避免过度配置长期限产品,可通过持有短期债券等方式,维持资产组合流动性的合理水平。
理财产品收益率面临下行压力
虽然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在上升,推动理财市场规模增长,但其收益率却面临下行压力。
“理财机构可能调整资产配置,减少对高息存款依赖,增加债券、同业存单等资产配置以优化投资组合。”一名理财公司固收人士对记者说。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市场利率紧密相关,存款利率下调将直接拉低理财产品收益水平,预计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下行,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产品风险特征。
从市场数据来看,固收类理财和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表现分化。普益标准数据显示,4月债券市场表现强劲,推动固收类产品近3个月和近6个月投资收益增长,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固收类产品过去3个月投资收益达0.50%,较上月提高6个基点;过去6个月投资收益为1.26%,较上月提升5个基点。然而长期来看,理财市场底层资产收益呈下行趋势。以债市为例,未来债市整体或小幅波动下行,理财收益率中枢仍面临下行压力。
受底层资产收益率下滑影响,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51%,较前一月环比下降9BP,较2021年12月基期下降130BP。同时,多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时,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也同步降低,目前大额存单产品即将全面进入“1时代”,1年期利率降至1%,特定客户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降至1.5%左右。
与之类似,货币基金收益率也持续下滑,逐步接近1%,如余额宝和理财通收益率已降至1.33%左右(5月21日),年初时余额宝收益率曾跌破1.2%,随着银行存款利率接连下调,货币基金收益率再度下破1.2%似乎近在眼前。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