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海润退市倒计时:重组标的遭申请破产清算 拟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ST海润退市倒计时,重组标的遭遇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传来,这对公司拟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计划无疑增加了不确定性。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简要分析:
1. "退市倒计时":ST海润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连续多年亏损,且无法扭亏为盈,就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退市倒计时意味着公司已经接近退市红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退市。
2. "重组标的破产清算":重组标的如果申请破产清算,意味着该公司可能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无法继续履行与ST海润的重组协议。这会对ST海润的重组计划造成重大打击。
3. "拟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在重组标的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下,ST海润可能认为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已经不再可行,因此选择终止这一计划。
这一事件可能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 "投资者信心":重组标的的破产清算可能会让投资者对ST海润的未来发展产生担忧,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 "债务问题":ST海润如果终止重组,可能需要面对更大的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财务困境。
- "行业影响":作为一家上市公司,ST海润的退市和重组终止可能会对相关行业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
总的来说,ST海润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困境,以避免
相关阅读延伸:*ST海润退市倒计时:重组标的遭申请破产清算 拟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3月21日晚,*ST海润发布公告拟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在退市新规压力下,*ST海润2018年2月对外宣布,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战略投资者引入事项,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盘活资产、降低负债、回笼资金等为公司后续经营提供有利保障。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资产的行业类型为光伏发电及制造设备等,标的资产可能包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肥海润100%股权,以及国内外相关光伏电站项目资产等。合肥海润是以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为主要产品的生产制造公司,是其所有子公司中最大的,但于2018年11月21日,合肥海润生产基地已全面停产。
但根据21日晚发布的公告,因为目前已有相关债权人对合肥海润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管辖法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鉴于拟重组标的目前已经不具备可操作性,*ST海润决定拟终止本次交易和可能构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曾经,重组被视为*ST海润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2017年11月23日开始,*ST海润陆续接触了7家公司,讨论重组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
目前来看,依靠重组扭转业绩已无望。根据*ST海润业绩预亏公告的补充公告,2018年,*ST海润生产制造业务陆续停产,尤其是光伏行业“531政策”后,代工业务也全面停止,由于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两家全资子公司先后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公司预计2018年度形成亏损25至37亿元。
2018年,*ST海润批发式甩卖多家子公司股权但也难以扭亏,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终止上市。
而且,本已债台高筑的*ST海润在担保资源匮乏、制造端全面停产的情况下愈加风雨飘摇,现金流情况进一步恶化,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部分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受限电等政策的影响,各光伏电站的电费收入小于预期,且电费账户亦基本被债权人监管,用于归还专项项目贷款。
截至目前,*ST海润累计逾期贷款3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逾期17亿,长期借款逾期10亿,融资租赁等其他类型融资逾期9亿;逾期半年以内的借款5亿,逾期半年到一年之间的借款16亿,逾期一年以上的借款15亿,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或者法院判决书计提这部分逾期贷款的罚息或滞纳金4.7亿元。
经法院判决到期应付未付供应商货款及股转款本金合计10亿元,公司根据法院判决书计提这部分逾期货款、股转款的滞纳金约7000万元。由于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根据合同或法院判决书累计计提滞纳金、罚息5.4亿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