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16000个税大减1000元!揭秘计算秘籍

月入16000个税大减1000元!揭秘计算秘籍"/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是根据累进税率表来进行的。以下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步骤:
1. "确定起征点":2023年1月1日起,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减去起征点。 - 假设月收入为16000元,起征点为5000元,则应纳税所得额为16000 - 5000 = 11000元。
3. "查找适用税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对应的税率。中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2023年): -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 -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 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根据上述税率表,11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为10%。
4. "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相关内容:

我们每周摘取21知道-“问答”平台的热门问题,助您读懂新闻背后的商业逻辑与投资机会。

21知道——汇聚顶尖财经记者的问答平台

1

月收入16000者每月个税减少1000元,怎么算的?

周潇枭,政经版资深记者

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税前收入16000元的人们,现行个税法下的税额为:

个税应纳税额=16000-16000*0.1(社保个人缴费部分按10%比例扣除)-3500(基本扣除额)=10900元

对应到现行工薪收入的超额累进税率表中,

a."超过9000元的部分"有1900元,这部分对应税率为25%,需缴纳税额为475元;

b."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有4500元,这部分对应税率为20%,需缴纳税额为900元;

c."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有3000元,这部分对应税率为10%,需缴纳税额为300元;

d."不超过1500元有1500元",这部分对应税率为3%,需缴纳税额为45元;

这四部分税款加总,得到缴纳个税总额为1720元。

提高综合所得税起征点,调整税率级次之后:

个税应纳税额=16000-16000*0.1(社保个人缴费部分按10%比例扣除)-5000(基本扣除额)=9400元

对应到调整后的工薪收入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假定“超过3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适用10%的税率(因为10%这档税率级距尚未最终确定,但是覆盖“超过9000元”的部分是确定的)。

a.“超过3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有6400元,这部分适用税率为10%,需缴纳税额为640元;

b.“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有3000元,这部分适用税率为3%,需缴纳税额为90元;

这两部分税款加总,得到缴纳个税总额约730元。

两项税额一减,可以大致得出个税若按当前草案修订通过,税前收入16000的人群,至少有望减税约1000元。如果考虑到起征点有可能进一步上提,或者加上专项扣除部分,个税应纳税额会相应减少,缴纳税款也会减少。

有更多关于财税政策、政府投融资、PPP、地方债、房地产税的问题,你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向作者提问。

2

摩拜才宣布了百城免押计划,为何ofo 却取消了芝麻信用免押金?

杨清清,IT版资深记者

总的原因应该就是资金链紧张。许多共享单车公司会以押金抵扣运营运转,之前实行免押金是为了通过支付宝平台获取用户以及信用平台背书,但如今运营成本高企只能放弃免押金。

值得注意的是,ofo还同时调整了收费标准。以武汉地区用户的计费规则,ofo的行程收费标准为起步价0.5元,时长费0.5元/分钟,里程费0.5元/公里。以此计算,用户仅骑行3分钟,就要收费2元。虽然ofo方面称现在还在测试几种计算方案,没有最终确定,但也很明显能看到ofo已经不想再打价格战了,对盈利和变现也更加渴求。

ofo渴求盈利的另一个佐证为,ofo开始寻求在B2B领域的商业变现,以广告和企业年卡为主,包括车身广告、端内广告、企业年卡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

只是,摩拜单车除上海外,在全国一百个左右城市仍保持免押金,哈罗单车在全国也持续免押金。在这样的竞争大环境下,并不看好ofo此时对用户的收割。

有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电商零售、新兴科技及传统零售变革的问题,你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向作者提问。

3

中资机构与外资机构对小米的估值为何存在近200亿美元差异?

饶守春,财经版记者

提问者你好,针对你的提问现如下:

目前针对小米的估值问题,外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媒体也是根据一些外资机构给的研报,以及市场人士的分析中,不断推算而得出的一个判断和预测。

总体而言,对小米的估值可以从以下三个标准来推算:

1、按照硬件企业的标准计算市盈率,并推算估值。

以苹果公司为例,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利润份额最大的公司,苹果公司最新的市盈率为17.1倍。

而小米2017年的净利润为-438.89亿元,剔除四个调整项目的影响后,Non-GAAP的净利润为53.62亿元。以苹果的市盈率计算,小米的估值应该为917亿元。若以新股发行中所谓的23被市盈率红线计算,小米的估值则是1233亿元。

2、不以硬件公司估值,而以互联网企业性质估值。

同样以美股的亚马逊为例,目前亚马逊最新市盈率为213.8倍,若以此计算,则小米的市值为1.15万亿元。

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小米内部希望采用的一种估值方式,也是为什么外界认为小米内部希望给公司估值700亿美元的原因。

3、用户价值估算法。

雷军曾对原国美电器董事长陈晓说,小米有7000万用户,每个用户价值380美元,算下来估值约300亿美元。按照这个算法,小米目前1.9亿月活跃用户,单个用户价值如果涨到500美元,市值约950亿美元。

正因此,基于对小米估值方式的不同,估值的体量也完全不同。

实际上,作为小米此次H股IPO的承销商之一,摩根士丹利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小米的公允价值约为650亿至850亿美元,相当于其2019年调整后盈利预期的27至34倍左右。

同样的,对于小米对自身定位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的问题,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也有提及。

招股说明书中,小米称自己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证监会则在反馈意见中称,报告期内,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6%和8.6%,主要来自于广告推广和移动游戏业务。同时,报告期内小米来自智能手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37.15亿元、487.64亿元和805.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40%、71.26%和70.28%。因此,希望小米结合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实质、收入占比、利润来源等,说明公司现阶段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准确。

因此,对于小米的估值问题,外界产生比较大的分歧。而此次小米取消“CDR+H”同步发行的主要原因,外界也认为是与监管层在估值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

毕竟,如果发行定价低了,小米不乐意;定价高了的话,在当前波动的市场中,万一出现“破发”乃至发行失败的情况,整个市场都无法承受,这便是监管层需要考虑和直面的问题。

有更多关于上市公司,ST股、小市值公司、国企改革的问题,你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向作者提问。

4

宝宝才三岁,我却给他买了份终身寿险分红型保险,该怎么办?要不要退掉呢?

阿宝叔,一线财经记者转保险行业

题主的这个保险真的很坑,至于要不要退,我的答案是退保有风险,谨慎思考再决定!

首先来了解一下退保有什么危害!在考虑要不要退保吧!

1、能拿回的钱很少

犹豫期退保可是要损失几百上千个鸡腿,因为要回来的钱不是你交保费,而是保单的现金价值。这个现金价值,简单理解就是这份保单在某个时刻,值多少钱。

为什么只能拿回现金价值呢?因为保险公司也要活命啊!要知道保单的首年获取成本是很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管理费用、手续和佣金,以及保障成本,这些成本在退保时都需要扣除。

这些费用一扣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亏的不要不要的。由于前期需要扣除的费用多,因此越早退保,现金价值就越低。所以真想退保,可以先看看保险合同上的现金价值,能接受就退。

2、保费会随着年龄增长跟着涨

一般情况下,投保重疾险等这些长期险的话,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要知道人到四五十岁,健康问题就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当然也知道啊!赔付的风险大大增加,所以保费也跟着蹭蹭蹭涨。

3、核保规则改变,保险权益受限制

核保规则和年龄有关系。举个栗子:张三38岁的时候购买了一款重疾险,保额50万,不需要体检。两年后想退保买其他产品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保险公司核保规则改变了,保额买不到50万了,只能买30万,而且有可能还要体检。

而且重新投保的话,等待期、责任免除期、两年不可抗辩等都要重新计算,而这些都是要考虑在内的隐性成本。万一退保了,发生了风险,而新买的保险还在等待期,到头来一个都不赔,亏大发了!

4、可能会因身体原因被拒保

之前投保的时候如果身体很健康,我们很顺利就可以投保,在以后发生了某些疾病,已买保单的保障也是不受影响的,但如果后续想要重新投保,则很可能会加费甚至拒保。

考虑到这些,退保真的是损失巨大,但是买错了保险难道就只能错下去吗?

当然不是,讲那么多一方面是提醒大家退保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退保,在投保的时候也要慎重;另一方面是希望大家退保是经过深入了解、权衡利弊之后下的决定。

有更多关于保险领域的问题,你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向作者提问。

5

中美利差保持在什么区间比较合适?红线在哪里?

张奇,金融版记者

有测算认为,40-100BP是比较合适的区间。

今年4月11日,易纲行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到,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

有报道称,易纲曾提及“中美利差80-100个基点是舒适区间”。

Wind数据显示,6月13日,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为3.6627%,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2.98%,两者之间相差68个BP。这是否意味着当前的区间不舒适,我认为并非如此。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美利差接近70BP,若仅从2012年以后看,利差较低,但从更长时间来看,这个利差比较合适,并且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人民银行对中美利差的容忍程度也在提高。

除了从历史角度来看以外,个人认为,舒适与否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在于利差是否影响到资本外流,从而影响到汇率,目前来看中国并不必在此方面过于担心。

5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8年4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稳定。

外汇局相关负责人称,4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美元汇率、利率均有所走高,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增加,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基本面发挥了稳定外汇市场预期的根本性作用。未来,在国内经济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我国外汇市场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总体延续合理均衡的跨境资金流动格局。

此外,近期的资金内外流动,人民币走势等情况,也表明当前利差仍在适当的区间。

不过基于两国的经济状况、货币政策等,大家普遍认为之后中美利差可能会继续收缩。

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汇率?目前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有多方面因素:一是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二是中国正加大对外开放,外资引入力度较大;三是中国经济增速依旧高于美国,四是储备比较丰厚。

另据中信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测算,中美利差适当水平约为40BP~100BP之间。

具体测算方式

有更多关于央行、信托领域的问题,你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向作者提问。

发布于 2025-05-26 22:36
收藏
1
上一篇:2025年个税退税攻略,详细操作指南,助您轻松高效完成退税申请 下一篇:2025退税攻略:3分钟学会,多退5000元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