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警惕!罕见罚单类型横空出世,中信、国投证券领衔“中奖”
最近,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行罚单类型,中信证券和国投证券已经成为了这种类型罚单的“中招”对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解析:
1. "罚单类型":这次中信证券和国投证券收到的罚单可能涉及到了之前较少见的违规行为,可能是与证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等方面有关。
2. "违规行为":具体违规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在证券承销过程中未履行适当性义务,即未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合适的证券产品。
- 在并购重组项目中,未如实披露相关信息,或者存在误导性陈述。
- 在财务顾问业务中,未勤勉尽责,未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
3. "监管原因":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对投行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此次罚单的出现可能是监管机构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而采取的措施。
4. "影响":这类罚单的出现可能会对涉事券商的声誉、业务开展以及市场地位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投行行业产生警示作用,促使其他券商加强合规管理。
5. "应对措施":中信证券和国投证券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此次罚单:
- 加强内部合规审查,确保业务操作符合监管要求。
-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以示警示。
相关内容:


作 者丨崔文静编 辑丨巫燕玲图 源| 图虫
日前,中信证券、国投证券被上交所点名,并要求出具整改报告。
根据上交所罚单,两家券商在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申请过程中,出具了相关项目适用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的核查意见;经查明,券商最近一年因首发上市业务受到其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未及时向上交所报告上述情况,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两家券商未审慎关注可能影响审核程序适用的事项,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投行资深保代与券商合规人士发现,被罚原因在此前鲜少出现。
“这是投行被罚新类型,我也是请教公司合规后才明白原因。”某券商保代直言。
两家券商被罚原因相同。根据上述保代解读:涉事券商投行在其他交易所被处罚,未及时向上交所汇报,并且已经向上交所提报的小额快速项目未及时撤回。而按照规定,投行被交易所、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处罚,12个月内不得申报“小额快速”项目。
有鉴于此,受访保代及券商合规人士提醒券商投行注意三点。
① 收到罚单后,投行内部要及时通知,尽量让投行人员尤其是关键保代做到心中有数。
② 被交易所、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点名后,要及时向三大交易所汇报情况。
③ 对于因被罚,此前已提报项目不再符合要求的,第一时间主动撤回。
罚单类型鲜见
日前,“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与深圳券商国投证券(原安信证券)同日被上交所点名,并且处罚原因相同。
记者综合采访与梳理发现,其罚单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
一方面,处罚力度相对较大。监管机构向券商下发的警示函或者监管警示,一般不附加警示函以外的其他措施,情节稍重的涉及约谈。此次两家券商却被要求出具书面整改报告,整改报告需要保荐业务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内核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不过,被要求出具书面整改报告,并不必然意味着所涉问题严重,也可能是问题较为鲜见,需要引以为戒。
此次两家券商被罚,则是因为后者。
鲜见的被罚原因,究竟是什么?
先来从上交所罚单寻找线索,可以解析为四大要点:
① 在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申请过程中,券商投行出具了相关项目适用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的核查意见。
② 经查明,该券商最近一年因首发上市业务受到其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
③ 该券商未及时向上交所报告上述情况,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
④ 未审慎关注可能影响审核程序适用的事项,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
根据受访投行资深保代对上述四大要点的分析,值得关注之处有四个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定增可以申请小额快速。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中,仅定增可以申请小额快速融资。
第二,具备一定资质、券商分类评价结果较优的券商投行,拥有帮助企业申请小额快速融资的资格。但是,如果投行被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或者沪深北交易所中的任何一家点名,其在12个月内不再拥有申报小额快速融资的资格。
第三,券商投行被监管点名,一般质控部门会悉数知晓,但投行保代未必知情。此种情况下,在质控严格的券商,投行保代申请适用小额快速融资时,质控部门会驳回。
第四,这一操作模式下存在一个漏洞——对于罚单下发前,已经提报适用小额快速,并且尚未实施的项目,应当如何处置?在不少券商投行中,往往未建立特殊处置机制。
而这,也恰是此次中信证券、国投证券被罚的关键所在。
“此前,鲜有券商因为此种原因被罚,两家券商领罚单,虽然所涉问题相对并不严重,但却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为投行敲响警钟。”受访券商资深保代直言。
防罚单小贴士
“如果说内控相对宽松的券商被处罚,存在个例所致的可能。作为在券商中质控颇为严格的中信证券,同样被处罚,则更大概率是行业漏洞所在,需要广大券商投行人士引以为戒。”受访保代直言。
记者曾采访多位上述被罚券商保代,对方表示对被罚原因“摸不着头脑”。记者遂向券商合规人士寻求帮助。
在合规人士看来,券商因小额快速问题被监管点名,存在两种可能:一则投行提报小额快速项目,质控部门在按照规定应当驳回的情况下,予以放行,此情况下质控部门负有责任;二是罚单到来时,小额快速项目已经提报,后续尚未经质控部门审核。
对于前者,属于券商质控合规存在明显缺陷,相对少见。对于后者,则是不少券商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当前券商投行亟待填补的漏洞。
填补该漏洞,投行需要注意什么?该合规人士与前述投行资深保代给出了三个防罚单小贴士。
① 投行一旦被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交易所中的任何一方处罚,务必第一时间向其他交易所汇报。最好设置专门的汇报监督人员,可以由负责投行业务质控的相关负责人担任,以防投行被点名却无人向交易所汇报。
② 投行一旦被点名,及时在投行内部及质控部门通报相关案例,同时提醒投行人士:受此影响,哪些事情多长时间以内不可再做;已经提报的项目中,涉及哪些情况的,需要撤回。
相关提醒需要质控部门统一意见,经投行相关负责人同意后下发。如果不进行提醒,投行人士容易“无心违规”。
③ 对于小额快速项目,要格外谨慎。一旦投行被罚,一方面,投行需保证12个月内不再提报小额快速项目;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报送的项目,及时撤回。
需要注意的是,此项不能只靠相关保代自觉,需要质控部门等进行监督,以防个别保代存在侥幸心理。
本期编辑 张嘉钰 突然引爆!这一板块集体狂飙,中核国际一度涨超180%
哪吒汽车原CEO张勇又有新消息!4050万元股权被冻结
罕见!9家券商集体被怼,有研报已删文,部分机构道歉,行业协会发声 


根据上交所罚单,两家券商在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申请过程中,出具了相关项目适用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的核查意见;经查明,券商最近一年因首发上市业务受到其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未及时向上交所报告上述情况,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两家券商未审慎关注可能影响审核程序适用的事项,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投行资深保代与券商合规人士发现,被罚原因在此前鲜少出现。
“这是投行被罚新类型,我也是请教公司合规后才明白原因。”某券商保代直言。
两家券商被罚原因相同。根据上述保代解读:涉事券商投行在其他交易所被处罚,未及时向上交所汇报,并且已经向上交所提报的小额快速项目未及时撤回。而按照规定,投行被交易所、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处罚,12个月内不得申报“小额快速”项目。
有鉴于此,受访保代及券商合规人士提醒券商投行注意三点。
② 被交易所、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点名后,要及时向三大交易所汇报情况。
③ 对于因被罚,此前已提报项目不再符合要求的,第一时间主动撤回。
记者综合采访与梳理发现,其罚单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
一方面,处罚力度相对较大。监管机构向券商下发的警示函或者监管警示,一般不附加警示函以外的其他措施,情节稍重的涉及约谈。此次两家券商却被要求出具书面整改报告,整改报告需要保荐业务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内核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不过,被要求出具书面整改报告,并不必然意味着所涉问题严重,也可能是问题较为鲜见,需要引以为戒。
此次两家券商被罚,则是因为后者。
鲜见的被罚原因,究竟是什么?
先来从上交所罚单寻找线索,可以解析为四大要点:
① 在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申请过程中,券商投行出具了相关项目适用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的核查意见。
② 经查明,该券商最近一年因首发上市业务受到其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
③ 该券商未及时向上交所报告上述情况,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
④ 未审慎关注可能影响审核程序适用的事项,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
根据受访投行资深保代对上述四大要点的分析,值得关注之处有四个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定增可以申请小额快速。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中,仅定增可以申请小额快速融资。
第二,具备一定资质、券商分类评价结果较优的券商投行,拥有帮助企业申请小额快速融资的资格。但是,如果投行被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或者沪深北交易所中的任何一家点名,其在12个月内不再拥有申报小额快速融资的资格。
第三,券商投行被监管点名,一般质控部门会悉数知晓,但投行保代未必知情。此种情况下,在质控严格的券商,投行保代申请适用小额快速融资时,质控部门会驳回。
第四,这一操作模式下存在一个漏洞——对于罚单下发前,已经提报适用小额快速,并且尚未实施的项目,应当如何处置?在不少券商投行中,往往未建立特殊处置机制。
而这,也恰是此次中信证券、国投证券被罚的关键所在。
“此前,鲜有券商因为此种原因被罚,两家券商领罚单,虽然所涉问题相对并不严重,但却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为投行敲响警钟。”受访券商资深保代直言。
记者曾采访多位上述被罚券商保代,对方表示对被罚原因“摸不着头脑”。记者遂向券商合规人士寻求帮助。
在合规人士看来,券商因小额快速问题被监管点名,存在两种可能:一则投行提报小额快速项目,质控部门在按照规定应当驳回的情况下,予以放行,此情况下质控部门负有责任;二是罚单到来时,小额快速项目已经提报,后续尚未经质控部门审核。
对于前者,属于券商质控合规存在明显缺陷,相对少见。对于后者,则是不少券商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当前券商投行亟待填补的漏洞。
填补该漏洞,投行需要注意什么?该合规人士与前述投行资深保代给出了三个防罚单小贴士。
② 投行一旦被点名,及时在投行内部及质控部门通报相关案例,同时提醒投行人士:受此影响,哪些事情多长时间以内不可再做;已经提报的项目中,涉及哪些情况的,需要撤回。
相关提醒需要质控部门统一意见,经投行相关负责人同意后下发。如果不进行提醒,投行人士容易“无心违规”。
③ 对于小额快速项目,要格外谨慎。一旦投行被罚,一方面,投行需保证12个月内不再提报小额快速项目;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报送的项目,及时撤回。
需要注意的是,此项不能只靠相关保代自觉,需要质控部门等进行监督,以防个别保代存在侥幸心理。
哪吒汽车原CEO张勇又有新消息!4050万元股权被冻结
罕见!9家券商集体被怼,有研报已删文,部分机构道歉,行业协会发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