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理财攻略,如何巧妙支配手中闲钱
"90后"大学生在支配手上的闲钱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储蓄":
- "紧急备用金":建议至少存储3-6个月的生活费用,以应对突发情况。
- "定期存款":可以选择银行定期存款,虽然收益不高,但相对安全。
2. "投资":
- "股票、基金":通过学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或基金进行投资,但需注意风险。
- "P2P借贷":这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投资方式,但需谨慎选择平台,避免风险。
- "房地产":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购买小户型房产作为投资。
3. "消费":
- "旅游":利用假期进行旅行,增长见识,放松心情。
- "学习":购买书籍、报名培训课程,提升自己。
- "娱乐":与朋友聚会、看电影等,丰富生活。
4. "捐赠":
- "公益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 "慈善捐款":选择有信誉的慈善机构进行捐款。
5. "理财":
- "学习理财知识":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
- "记账":养成记账习惯,了解自己的收支情况。
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 "制定预算":根据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制定合理的预算。
- "学会拒绝":对于不必要的
相关内容:
案例聚焦:我是一个90后,还没有工作,父母每个月大概给我4000元生活费。平时在学校里生活,每月可以剩下还有1500元-2000元左右。班里的同学有闲钱了都去炒股,我不会炒,我担心一炒股就会亏欠。但是我觉得单纯把钱放在银行卡里面挺可惜的,因此我想问一下我该如何理财?
专家分析:大学生理财应当主要还是以培养理财意识、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为目的,了解一些理财产品、理财方式的基本知识。通过对股票、基金、银行理财等常见的理财方式的直接参与,积累感性认识,使自己更好地认识投资市场,不仅能开阔眼界、培养能力,还能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个人理财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当然,由于大学生资金量并不丰富,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投资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可以适当尝试各种风险可控的投资方式,如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定投、投资股票等,避免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涉足期货买卖等高风险的理财方式。
就案例中的这位大学生而言,首先,除去日常的开支,该同学每月消费的波动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说明在支出安排上缺乏规划,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建议通过定期定额的方式“强制储蓄”,开立一年期零存整取账户,固定每月500元的存入金额。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有一定的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储蓄的习惯。可以选择交通银行的薪金理财A款产品,该产品每月根据客户设定的金额自动转入一年期的零存整取账户,到期后可自动转存为活期或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定期存款,产品执行的利率是人行标准零存整取上浮10%。
其次,他的结余资金暂时没有特定的用途,所以可做一个中长期的理财规划,尝试投资股票或基金。一般而言,购买基金相对股票来说风险小一些,该同学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建议每月1000元,可以选择交通银行的基金定投业务。一般来说,股票型和混合型的基金更适合做定投的产品。因为偏股型的基金波动大,能发挥基金定投摊薄成本的优势。前几年坚持基金定投股票型基金的客户,在今年上半年股市上涨时,获得丰厚的收益。另外,每月将500元作为流动资金,可选择货币基金也就是各类“宝宝”产品,比如余额宝,这类产品门槛低、流动性好。这样一来,这部分资金可作为该同学的“学习基金”、“旅游基金”,有需要的时候可以便捷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