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双债拍卖遇冷,市场热议,谁来接盘危机之局?
美国国债拍卖遇冷,通常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规避,或者是对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疑虑。以下是可能影响美国国债拍卖结果的因素,以及可能的接盘者:
1. "投资者情绪":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可能会寻求更为安全的资产,如美国国债,导致需求增加。
2. "国际投资者":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可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保持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3. "美联储":作为美国政府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有时会购买国债来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这种操作被称为“量化宽松”。
4. "国内投资者":美国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可能购买国债。
5. "外国投资者":尽管近期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购买有所减少,但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仍然是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
6. "市场流动性":在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一些机构可能被迫购买国债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针对“谁来接盘”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接盘者:
- "美联储":美联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这是其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
- "外国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可能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增加其外汇储备。
- "国内投资者":美国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可能会增加对美国国债的购买。
- "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这些机构通常
相关内容:
日本和美国本周长期国债拍卖先后遇冷,日债卖得比美债更差,“没人要的国债”再度引发全球市场恐慌。
5月20日,新发20年期日本国债拍卖结果惨淡,投标倍数仅2.5倍,为2012年以来最低,尾差(平均价格与最低接受价格之间的差距)飙升至1.14,为1987年以来最高。国际投行交易员对第一财经表示,关税阴霾导致日债收益率曲线在4月出现“扭转式陡峭化”,日债市场呈现出外国投资者买入、本国投资者净卖出的趋势,“主力军”寿险机构在面临较大浮亏下也拒绝接盘。而在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21日,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需求同样不佳,导致长端利率继续上行,10年期收益率接近4.6%,30年期再次突破5%,均已高于4月上旬股债汇“三杀”阶段的水平。日债、美债“风暴”将如何演绎?风险会否继续外溢到资本市场?央行会否介入?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和交易员认为,就如当年英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引发养老金爆仓风险,短期市场或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但日本央行和美联储都或可通过技术性方式来缓和。更关键的问题是,未来谁来接盘“没人要的国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