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巨变,告别“保本保息”,闭着眼“买”的时代不再!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告别了“保本保息”的时代。这一变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金融去杠杆化":为降低金融风险,监管部门推动金融去杠杆化,要求金融机构降低风险资产占比,理财产品也不例外。
2. "风险意识提升":随着投资者金融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意识逐渐提高,不再满足于“无风险”的保本保息产品。
3. "打破刚性兑付":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往往实行刚性兑付,即银行会确保投资者的本金不受损失。但这种方式导致金融风险积累,监管部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逐步取消了刚性兑付。
4. "理财市场多元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等新兴理财方式的兴起,理财产品市场日益多元化,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 "提高风险意识":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不再期望“闭着眼买”就能获得收益。
- "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单一理财产品,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 "关注产品信息":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预期收益、风险等级等信息。
- "咨询专业人士":如有必要,可咨询金融专业人士,获取更多投资建议。
总之,银行理财产品告别“保本保息”时代,要求投资者更加理性地对待理财投资,关注
相关内容:
在初始净值1徘徊
经济导报记者登录中国理财网发现,不少银行发售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目前围绕1上下徘徊,个别国有银行产品净值低于1仍处于亏损状态。
例如,南京银行发售的“创鑫财富牛致远1年定期开放人民币理财产品5M”,截至6月22日,产品净值为1,累计净值为1.1321,最近一次兑付收益率5.86%。
从南京银行上款理财产品的净值走势来看,1的净值从2018年5月18日成立一直持续至2019年的2月2日;此后的几个月,该产品净值升至1.07以上;直至2019年5月17日后,该产品净值回落至1,又重新开始了爬坡阶段;今年5月20日开始,南京银行这款产品净值重回1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的“创鑫财富牛致远1年定期开放人民币理财产品5M”在5月25日净值破1跌至0.9999。其最低值出现在6月8日的0.9967,6月22日净值刚过1。
像南京银行一样,理财产品净值目前为1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产品刚成立不久。如长沙银行6月22号新成立的“长盈一年定开1期净值型产品”,江门农商行6月23号成立的“金葵树安盈系列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7D款)”。
打破刚兑是必然趋势
过去,我们通常所说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其实是传统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其以“预期年化收益率”作为收益率的指标,并且有固定的“封闭期”,如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等,封闭期内投资者不可提前支取,到期一次性取得本金和收益。
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按照份额发行并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单位份额净值的理财产品。运作透明度高,可真实反映投资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净值型理财的显著特点。
“简而言之,对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银行可从中赚取利差收益,净值型产品则真正把所有投资获得的收益都归还给客户,银行只赚取合同管理费。”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2017年11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原有的保本理财逐渐退出市场,非保本型理财实施净值化管理。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资管新规的核心目的之一即为打破刚兑,银行理财开始向净值化转型,投资者自负盈亏。
2018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指导意见》等关于金融工具估值核算的相关规定,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
“银行理财在估值技术方面,一般采用市值法和成本法。采用市值法,将直接根据底层资产价格表现计入产品净值,若底层资产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反映在产品层面,其单位净值变化就大。”普益标准副总经理陈新春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比如近期债券市场总体走熊,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按市值法估值,则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净值下跌幅度大,甚至会产生负收益。
对此,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认为,本次是理财子公司发布产品以来难得的“压力测试”机会,如果能顺利推动投资者接受刚兑打破的实施,这将显著促进后续理财子公司产品线延伸和风险资产的配置。
在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看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债市大幅调整时期出现小幅回撤,与债券基金表现类似,这是正常的,也恰恰说明银行理财开始回归“代客理财”之本源,真正打破刚性兑付。
净值化转型持续加速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优势削弱,加大权益类产品布局或势在必行。如今,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加速,已步入转型深水区。
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0年1季度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4.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约占51%。
根据资管新规虽然2020年底前还可购买预期收益型理财,但净值化转型加速下,银行理财“躺着赚钱”的时代正在过去,用传统观念“闭眼”买理财已不科学。
“需注意的是,短期账面的负收益并不代表实际的负收益。以股票投资为例,短期股票价格的下跌会带来亏损,但如果长期持有,价格依然会涨回来,长期看依然是盈利。”新背景下,陈新春提醒消费者,债券类理财产品同理,债券价格有涨有跌,最终市场价格会向内在价值回归,只要不是短期就赎回,账面的负收益并不会带来实际的负收益。
陈新春建议银行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站在客户的角度,需给客户纠正“净值型产品就一定会亏损”的观念,让客户理解打破刚性兑付其实是摆脱了银行赚差价,银行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客户能够分享更多产品的超额收益。
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银行理财经理建议,投资者需重新认识理财市场,净值化转型下,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要自负盈亏。与此同时,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尤其是产品投向、投资期限、收益分配条款及预警止损条件等。( 经济导报记者 王雅洁)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