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泰证券再掀风云,ABS违规首遭监管重罚,昔日证券巨头备案暂停6个月
恒泰证券因涉嫌违反相关监管规定,被中国证监会开出首张监管罚单,并决定暂停其6个月的备案。这一事件在金融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
恒泰证券曾是中国证券行业的佼佼者,被誉为“NO.1”。然而,此次被暂停备案,无疑对其业务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几个关键点:
1. 违规行为:恒泰证券涉嫌违反了哪些监管规定?具体违规行为尚未公布,但可以预见,这可能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等方面有关。
2. 暂停备案:暂停备案意味着恒泰证券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开展相关业务,这对公司的业绩和声誉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3. 行业影响:恒泰证券被暂停备案,可能会对整个证券行业产生警示作用,促使其他证券公司加强合规管理,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4. 监管态度:此次事件体现了中国证监会加强监管的决心,对违规行为零容忍。这也表明,未来证券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
5. 恒泰证券应对:面对暂停备案的处罚,恒泰证券将如何应对?是积极整改,还是采取其他措施?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总之,恒泰证券被暂停备案的事件,对行业和公司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恒泰证券能否走出困境,还需观察其在合规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了其他证券公司,要
相关内容:


券商一致看好并发力的ABS监管从严中,恒泰证券就是因3只ABS产品监管账户的资金归集违规,今日收到中基协的一张罚单,被暂停受理ABS备案6个月。而这也是ABS业务实行备案制以来的第一张罚单。
恒泰证券是最早发力资产证券化的券商之一,2015年底其ABS发行规模曾遥遥领先排名行业第一,不过近两年被其他券商后来者居上,截至今年一季末其发行ABS产品数量排名第五。
三只ABS违规被罚
自2014年底ABS备案制启动以来,中基协对恒泰证券的处罚可以算是资产证券化领域的第一张罚单。

这份纪律处罚决定书(中基协处分〔2017〕3号)指出,恒泰证券管理的 “宝信租赁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下称“宝信二期”)、“宝信租赁四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下称“宝信四期”)和“吉林水务供水收费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下称“吉林供水收费”)等三只ABS涉嫌违规,主要原因是监管账户的划转资金归集违规。
其中,宝信二期设立于2015年3月19日,发行规模3.15亿元。宝信四期设立于2015年7月22日,发行规模8.74亿元。宝信二期、宝信四期的原始权益人均为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信租赁)。吉林供水收费设立于2015年4月23日,发行规模9.9亿元,原始权益人为吉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集团”)。
中基协认为,这3只ABS的原始权益人,按照约定将基础资产产生的回收款归集至监管账户后,在专项计划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短期内迅速转出。在专项计划账户划转归集资金日之前,重新将资金集中转回监管账户。
截至2017年5月底,宝信租赁从宝信二期监管账户转出的资金笔数为24笔,转出规模为2.75亿元;从宝信四期监管账户转出的资金笔数为21笔,转出规模为6.85亿元;水务集团从吉林供水收费的资金归集账户转出的资金笔数为188笔,转出规模为4.78亿元。
对此,恒泰证券曾向监管作出解释说明,提出四点理由:
一是宝信二期、宝信四期和吉林供水收费项目存在基础资产现金流回款分散的特点,如果资金归集至监管账户后不能被原始权益人再使用,将经常出现监管账户沉淀大量资金的情况,大幅降低资金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原始权益人的整体资金成本;
二是公司已经建立相对封闭、独立的基础资产现金流归集机制,设置了基础资产现金流依次进入收款账户、监管账户、托管账户的归集路径,同时设置了根据主体信用评级而调整的现金流归集频率,以便控制资金混同风险及资金挪用风险;
三是现阶段大部分资产证券化业务本质是为原始权益人提供的融资服务,因此降低成本对该业务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四是宝信二期、宝信四期和吉林供水收费等项目虽存在原始权益人动用监管账户资金的情况,但这是项目协议及条款约定的,而这种约定符合监管要求,能够控制资金混同风险及资金挪用风险。
不过,中基协在审理之后认为,恒泰证券作为管理人,应当将专项计划持有人的利益摆在优先位置。ABS监管账户的归集资金属于专项计划资产,原始权益人和专项计划管理人无权擅自动用监管账户内的资金或者擅自约定监管账户内资金的使用。因此决定,自2017年8月1日起暂停受理恒泰证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备案,暂停期限为6个月。
恒泰证券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未来将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要求,积极认真完成整改,继续加强业务制度建设、提高业务专业水平。
ABS备案总发行规模已超万亿
恒泰证券,曾是最早发力ABS的券商之一。2015年底,恒泰证券的资产证券化资产计划发行规模已经达到近240亿,超越了中信证券,在当时排名第一。

随后,越来越多的券商加入ABS领域的角逐,竞争越发加大。据中基协公布的排名,截至今年一季末,资产证券化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第一名的宝座已被德邦证券夺得,紧随其后的是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而恒泰证券、中信证券的产品数量排名滑落至第五名、第六名。
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稳健增长,今年上半年产品累计备案规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截至2017年6月30日,累计共有109家机构备案确认810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发行规模达10198.92亿元。

目前,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主力发行机构仍为券商。其中,42家证券公司备案产品187只,规模2895.53亿元;18家基金子公司备案产品31只,规模394.35亿元。
但就在ABS成为市场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成熟金融产品时,监管也开始进一步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3月3日,深交所发布新修订版《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问答》,新增了融资租赁类、应收账款类、公用事业类、入园凭证类、保障房类、商业物业抵押贷款类基础资产的评审关注要点;明确分期、同类项目申报要求;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流程和要求等。
6月19日、6月20日,深交所、上交所先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业务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业务指引》,重点加强挂牌申请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进一步保障投资者权益。
中基协表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以来获得较强政策支持,两会期间总理再次强调2017年要积极稳妥去杠杆,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重点突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作用,预计下半年将在政策引导下继续稳步发展。
百万用户都在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