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LPR维稳,经济数语解读,专家预测未来几日降准在即
12月份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保持不变,这可能表明当前经济形势相对稳定,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持谨慎态度。以下是关于这一情况的几点分析:
1. "经济形势":LPR保持不变可能反映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相对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过热或过冷迹象。这也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仍在稳步推进。
2. "货币政策":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3. "未来预期":尽管12月份LPR保持不变,但专家预计未来几天可能降准。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a. "经济下行压力":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降准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
b. "稳增长政策":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包括降准、降息等。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c. "通胀压力":当前我国通胀水平相对较低,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在通胀压力可控的情况下,央行可能会采取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
总之,12月份LPR保持不变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降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央行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货币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

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较前期保持一致。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次降低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债券市场融资利率下行。其中,LPR下降三次,1年期LPR从3.45%降至3.10%,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下降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最大。目前,无论是新发放企业贷款还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近期,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未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12月两个品种LPR“按兵不动”,符合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将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为近14年以来首次调整,释放了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的信号。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5年将可能降准0.5-0.7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50个基点,引导LPR下降25-50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
董希淼指出,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滑至1.53%,处于历史低位。如果LPR下降速度过快,银行息差缩窄压力过大,不利于银行保持发展的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因此,建议LPR与政策利率非对称下降,即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下降幅度。同时,银行应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隐性存款成本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

2024年3月15日拍摄的上海市静安区谈家桥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我们认为,近期政策利率及LPR报价保持不动,根本原因在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10月以来经济景气度上升,10月和11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处于扩张区间,供需两端宏观经济指标整体上行,楼市也在显著回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风口财经表示,当前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重点是将前期“有力度”的政策性降息及10月LPR报价大幅下调效应向实体经济传导,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激发投资和消费动能,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王青判断,着眼于推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继续支持政府债券发行,以及持续释放稳增长信号,年底前央行有可能降准0.25-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5000亿到1万亿,这也能兼顾春节流动性安排。
董希淼提醒,货币政策的作用终究是“有效但有限”。展望2025年,无论是扩大有效需求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需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采取更多有效有力的措施,而不只是寄希望于货币信贷政策,更不宜简单采取降息这一手段。下一步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应加快、加大调整优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打好“组合拳”,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回升,从根本上激发市场需求。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