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1月稳健操作,9000亿MLF续作,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彰显政策定力
央行在11月进行9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且中标利率保持不变,这通常表明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有信心。MLF是央行为了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而采取的一种操作工具。
保持MLF利率不变,可能意味着以下几点:
1. "经济稳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央行认为无需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走势。
2. "货币政策定调":央行可能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是适宜的,无需进一步宽松或收紧。
3. "预期管理":央行可能通过维持利率不变来传递稳定的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决策是基于当时的经济数据和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后续的经济形势和央行的政策调整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相关内容:
央行11月缩量平价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
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中期借贷便利”栏目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30%,最低投标利率1.90%,中标利率2.00%。操作后,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62390亿元。
11月145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规模,为年内最高值,因此本月操作规模缩量,11月15日,面对1.45万亿元MLF到期,央行开展了98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本月中标利率则较上月持平。在9月25日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行0.3个百分点,10月、11月则保持不变。
多家机构指出,考虑到政府债增发,11月和12月的MLF到期压力(14500亿元),央行在“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下,会综合运用OMO、二级市场净买入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方式补充流动性。
从9月起,MLF与公开市场操作分开发布,进一步体现了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差异,推动MLF回归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工具的定位。7月起央行在公告中明确对MLF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方式,中标利率将根据机构投标灵活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