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并购风云再起,海光信息拟合并中科曙光,半导体行业巨头横空出世,中科院资产整合加速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的消息确实表明了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并购重组。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简要分析:
1. "行业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国产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在此背景下,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活动频繁,旨在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
2. "并购重组意义":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都是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此次合并将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 "提升市场竞争力":合并后的企业将拥有更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有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推动产业升级":合并后的企业可以集中力量研发更高性能的芯片产品,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升级。
3. "中科院资产整合":此次并购重组的背后,是中科院对旗下资产的加速整合。中科院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国家队”,拥有众多优质科研资源和人才。通过整合旗下资产,中科院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4. "伏笔与展望":今年年初,关于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合并的传闻就已出现。此次并购重组的落实,表明了我国半导体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朝着更加集中的方向发展。未来,我国半导体行业
相关内容:
25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光信息、沪主板上市公司中科曙光双双发布公告称,二者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A股股票将于5月26日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此次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的交易将成为首单上市公司层面吸收合并。
中科曙光还有一重要身份值得关注,中科曙光作为中科院计算所旗下,是中国超算行业龙头之一,公司之中科系的重要上市公司,在中科系资本版图中地位不一般。其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权,中科星图15.7%股权,以及曙光数创62.07%股权。
此次海光信息吸收合并算力巨头中科曙光交易也宣告中科系资产加速整合。
A股或诞生横跨CPU与算力巨无霸!
从二者业务看,二者业务特色鲜明,海光信息的经营核心在于高端处理器,包含CPU产品并涉及DCU产品,中科曙光则在算力业务上十分突出,作为国产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的重要企业,二者存在巨大的互补空间。
从支柱业务来看,海光信息的经营核心在于高端处理器,包含CPU产品并涉及DCU产品。其中,公司的CPU产品能兼容国际主流x86处理器架构,DCU产品与诸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在内的一众大模型适配。目前,海光信息在国内CPU领域所需面对的对手包括龙芯中科、电科申泰、华为海思、飞腾信息、上海兆芯。但由于海光CPU与x86处理器的兼容性更佳,所以其拥有的生态更为丰富,因而在国内市场份额的“角逐”中具备“先手”。对比全球,海光信息则需与英特尔、AMD“一较高下”。目前,公司产品相较国际同行巨头具有一定性价比优势。
中科曙光则主要从事高端计算机、存储、安全、数据中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同时包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计算等业务,主营产品覆盖通用、高端计算机、液冷机房硬件设备、分布式存储产品、网络安全产品、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
截至5月23日收盘,海光信息股价报136.13元/股,总市值3164亿元;中科曙光股价报61.9元/股,总市值905.7亿元,二者合并之后,A股或将诞生横跨CPU与算力的半导体巨无霸。
今年年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并或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科曙光实现营业收入131.48亿元,同比下降8.40%;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4.10%;扣非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增长7.34%。随着业绩下滑,中科曙光告别了2014年-2023年的连续10年营收、净利润双增长。2021年-2023年,该公司营收、净利润曾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
对此,中科曙光称表示公司全面梳理业务条线,重新规划产品定位,调整营销战略,逐步减少竞争激烈且毛利偏低的项目,实现降本增效。
而就在中科曙光紧要关头,今年1月23日,82岁高龄的中科曙光创始人李国杰递交辞呈,因个人年龄原因,决定辞去董事长等职务,总裁历军暂代董事长职责。
公开资料显示,李国杰,1943年5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89年被聘为研究员。1990年被聘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5年任曙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12月至2011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并购重组政策利好频出
自去年9月以来,A股并购重组政策利好频出。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优化并购重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2025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系列安排。业内人士表示,重组新规将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各方信心、提升并购积极性。市场化与法治化兼具的制度设计,正在推动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此次公布实施的新规,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配套规定,创新性地设计了多个“首次”,通过极大压缩审核流程,交易效率和便捷度将大幅提升。。
具体来说,即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其中之一是建立了简易审核程序。新规明确,对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以及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行“2+5+5”审核机制,即2个工作日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5月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围绕产业逻辑“强身健体”、激发活力、提高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更加积极,已披露超600单,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是去年同期的3.3倍;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1.6倍,资本市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