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基金洞察A股,底色“以我为主”,把握530680上证180ETF投资良机

兴业基金洞察A股,底色“以我为主”,把握530680上证180ETF投资良机"/

兴业基金指出,当前A股市场的底色依然是“以我为主”,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在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下,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于相关ETF产品来布局投资机会。
兴业上证180ETF(代码:530680)作为跟踪上证180指数的ETF产品,能够有效地反映上证180指数的走势。上证18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180只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具有较高的市场代表性。
以下是兴业上证180ETF可能为投资者带来的投资机会:
1. "分散投资":通过投资ETF,投资者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单一股票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2. "跟踪指数":ETF紧密跟踪其所对应的指数,因此投资者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与市场整体表现相一致的投资回报。
3. "交易便捷":ETF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买卖,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与股票类似,便于投资者进行操作。
4. "流动性好":上证180指数成分股流动性较好,相应的ETF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便于投资者在需要时快速买卖。
5. "成本较低":相比直接投资股票,ETF的管理费用通常较低,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
6. "市场时机把握":在“以我为主”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可以通过调整持仓来把握市场时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在当前A股市场“以我为主”的背景下,投资兴业上证180ETF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内容:

>4月初美国政府宣布对等关税后又给了全球大部分国家90天的谈判宽限期,按照其之前宣布的计划,7月初如果仍未达成贸易协议,或将再度提高关税水平。近日特朗普威胁向欧盟征收50%关税,在欧盟承诺加快谈判进度后,又予以撤销。就目前来看,6月将会是美国与各国关税谈判的关键期,兴业基金预计6月将有较多事件性冲击,而可能产生的震荡会或为投资者带来布局或调仓的良机。

今年以来,尽管市场面临关税问题等带来的海外压力,兴业基金研判,仍坚定认为A股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以我为主”,而非过去两年主导市场的海外映射,即,国内政策和经济因素才是决定市场方向的关键因素。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我们看到较大力度的资产市场支持政策。在关税冲击之下,经济政策领域充裕的工具储备确保了年内目前为止经济依旧呈稳健增长。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工业产品供给方,且有着完备的产业链,因此在全球需求冲击下,相比商品进口国,中国有着更大的经济弹性和政策调控空间。

2025年,我们先后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新能源汽车和军工等领域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全球竞争力,而这些领域恰是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资产的重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或将成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权益资产认知的转折之年。从当前时机来看,A股市场正迎来优先布局结构性机会又兼顾总量的时间窗口,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宽基指数是当前的较优选择。

上证180指数是兼顾科技成长和红利资产的沪市核心宽基指数,且当前估值水平仅11倍,低于沪深300指数和中证A500指数,同时股息率较高,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权重也更高。因此,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上证180指数的配置价值,通过兴业上证180ETF(53068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3148,C类:023149),在震荡中布局A股市场的长线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上证18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指数的过往表现不代表兴业基金相关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更不预示指数以及相关指数基金的未来走势。兴业上证18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为目标ETF的联接基金,与目标ETF在投资方法、交易方式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目标ETF基金的业绩表现可能出现差异。同时,兴业上证180ETF和兴业上证180ETF联接还存在跟踪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跟踪偏离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等风险。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文中提及产品管理人为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兴业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是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基金管理人实际的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发布于 2025-05-28 14:57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请问花多少钱,即可成为证券机构超低佣金客户? 下一篇:雷声滚滚!今日8家公司减持潮涌,股市提款机现象再现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