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打新狂潮,投资者喜提超高比例中签盛宴
科创板打新获得超高比例中签,通常意味着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新股申购时,中签率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市场需求旺盛":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板块,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新股发行时市场参与度极高,导致中签率上升。
2. "发行规模适中":科创板新股发行规模适中,使得中签概率相对较高。
3. "投资者结构变化":随着科创板逐渐成熟,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打新,导致中签率提高。
4. "市场流动性充足":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投资者资金充裕,打新意愿增强。
5. "监管政策支持":监管部门在科创板打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放宽中签投资者限制、优化中签率计算方式等,以提高中签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签率提高,但投资者在参与打新时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1. "风险控制":科创板新股上市后波动较大,投资者应充分了解风险,谨慎参与。
2. "分散投资":避免将所有资金投入单一新股,合理分散投资组合。
3. "合理预期":中签后并非一定能获得高收益,投资者应保持理性预期。
总之,科创板打新获得超高比例中签是市场活跃、投资者参与度高的体现,但投资者仍需谨慎对待,确保投资安全。
相关内容:
公募基金缘何能够如此高比例中签科创板新股?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除了A类投资者在网下打新时自带的优先权和更高的获配比例外,主要有三大优势成为公募基金打新科创板的“制胜法宝”:首先是参与度极高,几乎是可以进行科创板打新的基金均参与报价;其次是完善的定价策略,有公司成立专门的定价小组,对新股给出精准的定价区间;最后是庞大的团队支持,数十位行业研究员、明星基金经理齐上阵,深入、多维度剖析科创板企业,密集参与路演和询价。
近千只基金中签新股,公募权益基金全力以赴
睿创微纳、天准科技公布的网下初步配售和网上中签结果,公募基金再次以高出场率吸睛。记者注意到,睿创微纳的网下配售名单中,共有1580个有效报价配售对象全部按要求在网下申购,其中有1151个对象为公募基金产品;睿创微纳的网下配售名单中,共有1197个有效报价配售对象全部按要求在网下申购,其中有860个为公募基金产品。
而此前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的网下初步配售结果中,也有951只公募基金现身。公募基金会参与科创板投资不是新鲜事,但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打新的决心之大和行动力之强烈还是令人瞠目结舌。
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叫科创板基金,也不是只有科创板基金可以投资科创板。此前,监管层明确表态,公募基金存量基金产品均可参与科创板投资,随后,几乎所有公募基金均发布了旗下基金可参与科创板投资的公告,科创板的打新规则也在往公募产品倾斜。
每只科创板新股报价有效的基金产品都有近千只,如果考虑到报价较低的基金,公募基金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基金参与了科创板打新?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得到了一致的回复,这几家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可以投资科创板的基金均参与了科创板的新股打新,只不过是部分产品报价不合适未能获配。
“从我们公司的产品来看,中签的概率在60%左右,”有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上,截至7月7日,公募基金市场上权益基金共有2509只(包括318只股票型基金、2077只偏股混合基金和114只平衡混合基金),在排除分级基金和部分主题基金外,绝大多数基金产品均参与了科创板新股报价。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麻烦,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在讨论后会制定一个较窄的报价区间,公司所有的权益产品按照这个区间分批报价,权益基金参与科创板打新其实是在分享与科创板开市初期的红利,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集中在对科创板企业的估值和定价上。”该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豪华阵容掌舵,多家基金成立科创板小组
公募行业各家基金公司对科创板投资机会的把握,从三批科创板基金推出时便可见一斑,科创板推出之前各基金公司便提前准备好了渠道、海报、宣传视频等素材,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豪华的基金经理阵容,各家基金公司业绩好、人气旺的基金经理掌舵,也引发投资者抢购的热情,“一日售罄”数见不鲜。
记者了解到,有多家基金公司已早早成立了科创板小组,该小组的主要精力便是放到科创板新股研究和定价上,主要成员包括各行业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也有基金公司对记者表示:“我们公司倒是没有成立这样的小组,不过在科创板研究和投资上也早就确定了类似的模式,算是‘有实无名’,业内的运作模式都是大同小异。”
不过,记者注意到,各家基金公司对不同科创板新股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差异。以睿创微纳和天准科技为例,竟出现了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集体缺席的现象:在睿创微纳的最终获配名单中,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旗下产品无一获配;在天准科技的最终获配名单中,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旗下的产品全部缺席。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最终缺席获配名单还是要分开来看,部分是由于报价较低未能获配,也有是直接未参加初步询价的。后一种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可能是研究团队在经过调研分析后,决定暂时不参与打新,也有可能是研究员掌握的行业有限,对其他行业的新股定价存在壁垒。”
多维度剖析科创板企业,结合多种估值方式定价
专家指出,科创板企业的估值与创业板新股的估值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科创板企业都处在成长初期,部分企业的盈利和收入较低,传统的估值体系难免会失效。
万家基金对记者表示,原有A股的公司上市时就要满足一定的盈利要求,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因而其研究和估值相对简单和直观,投资者通常用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指标来进行评估。而对于科创板的公司,其所属的行业大多是近年新兴发展起来的,投资者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在研究工作上付出更多努力。
传统的估值体系失效,便需要新的估值体系对科创板企业进行估值和定价。目前来看,公募行业较为普遍的作法是采用多种估值方式相结合,比如营收、现金流、杠杆,按流量估值,按研发支出估值,按可比公司估值等方式。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到,对科创板企业的研究已经是公司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行业研究员加班做内部研究报告也成为常态。有基金公司表示:“这周有21家科创板开始打新,这段时间我们公司研究员和基金经理都在埋头研究相关科创板公司,密集参与路演和询价,希望能有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