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成房企主流化债工具,加速行业债务化解步伐——地产观潮聚焦

债转股成房企主流化债工具,加速行业债务化解步伐——地产观潮聚焦"/

标题:“债转股”成为主流化解方式,房企化债步伐加快——地产观潮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化,部分房地产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债务压力。为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债转股"逐渐成为房企化解债务的主流方式。在此背景下,房企的化债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一、"债转股"成为主流化解方式
1. 政策支持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房企进行债务重组。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债券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
2. 市场需求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房企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通过"债转股"方式,企业可以将部分债务转化为股权,降低财务成本,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房企化债步伐加快
1. 企业主动寻求债转股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主动寻求债转股。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部分债务转化为股权,实现了债务结构的优化。
2. 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在债转股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通过债转股,金融机构不仅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分享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果。
3. 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部门

相关内容:

近,房企债务重组不断有好消息传出来。这些房企经过与投资者的一番拉锯以后,推出了相对可行的化债方案,“债转股”成为一个关键词。

多家房企推“债转股”

近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针对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已取得重大进展。此次重组方案的亮点之一是“全额债权转股权”,为债权人提供获得短期流动性及潜在股票升值收益机会。例如。公司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新MCB),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6.80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另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后18—30个月内转股,该类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与此同时,应部分债权人建议,债务重组方案推出“股权结构稳定计划”,向主要股东提供部分附带条件的受限股票,主要股东在6年内仅获得该等受限股票的投票权等极其受限的权利,除非达到特定限制条件,否则不能处置、抵押、转让受限股票。

素有“旧改大王”之称的佳兆业债务重组也传来新消息。4月8日,佳兆业宣布计划发行六档新美元债(约合50亿美元)和八档强制可转换债券(约合68.92亿美元),后者若全部转换,将形成130.16亿股新股。

此前,龙光集团向债权人公布了整体境内债务重组方案,涵盖“H8龙控05”“H9龙控01”“H9龙控02”“H1龙控01”等21笔债券,本金余额合计219.6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龙光集团提供了折价购回、资产抵债、债转股、特定资产和全额展期留债等五个选项,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人的需求。

而在22日晚间,又一家民营房企荣盛发展公布了债务化解最新安排,计划通过搭建“挚享平台”及“至启平台”两大轻资产运营主体,以平台股权抵偿约160亿元债务,涉及酒店、代建、商业管理及产业服务等业务板块。有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这种操作本质上是通过将债务转化为轻资产平台的股权,既降低了表内负债压力,又保留了对核心资产的控制权。

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重组方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房企的债务重组以展期为主,以时间换空间,虽有部分房企提供债转股重组方案,但整体占比不高。在新一轮债务重组中,多数房企的化债策略则从原来的展期为主转向全面削债,主要通过折价赎回债券和强制转股等方式实现。由于大多数出险房企的现金流仍紧张,同时资产价值缩水或已被抵押、质押,能够用于抵债的优质资产不多,债转股便成为了大多数出险房企重组的标配。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折价回购、债转股等方式能够从源头减少债务,有助于企业真正走出债务危机,可以为房企争取恢复流动性的时间,以换取未来企业价值回升以及偿还债务的空间。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债务重组让房企获得喘息空间,后续需关注各房企重组方案执行效率及房地产市场复苏进度。而在重组过程中,房企需要充分考虑债权人的利益,确保重组方案得到债权人的支持,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重组方式。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出清与风险化解需政策、企业、金融系统多方协同。短期看,现金流紧张和债务压力仍是最大挑战;中长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如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和需求端刺激(如降低房贷利率)重建行业健康生态。未来,具备稳健现金流、聚焦核心城市、创新能力强的房企有望率先突围。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锦程

发布于 2025-06-06 00:50
收藏
1
上一篇:“债转股”浪潮席卷地产界,房企化债加速,地产观潮新篇章 下一篇:房企化债浪潮加速,债转股模式成为化解债务主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