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收益凭证产品频现“秒光”盛况,去年前11月发行量首超万亿

券商收益凭证产品频现“秒光”盛况,去年前11月发行量首超万亿"/

券商收益凭证产品近期频繁出现“秒光”现象,这反映出市场对这类金融产品的需求旺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前11个月,券商收益凭证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人民币,显示出券商收益凭证在金融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券商收益凭证是一种由证券公司发行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安全性高":券商收益凭证通常以证券公司自身的信用作为担保,因此风险相对较低。 2. "收益稳定":收益凭证的收益通常是固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产品说明书了解预期收益。 3. "流动性好":部分收益凭证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提高了产品的流动性。
“秒光”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认可和信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寻求稳定收益的意愿增强,券商收益凭证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对于券商而言,收益凭证的发行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还能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同时,这也对券商的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体来看,券商收益凭证的快速发展是金融市场成熟和投资者需求多元化的体现,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关内容:

>资管新规后,越来越多的资金寻求稳健度和安全边际较高的产品进行替代,这也让券商收益凭证越来越受到理财资金的关注,产品日益获得市场追捧。

中证协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券商新发收益凭证的数量和规模在连降3个月后止跌回升,前11个月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创出新高。据了解,券商收益凭证这类理财产品发行频频出现“秒光”,受不少投资者甚至上市公司喜爱。

券商收益凭证产品受追捧

中证协1月4日发布的《场外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显示,2020年11月,证券公司发行的收益凭证在经过连续3个月下跌后回升,共发行3444只,新增发行规模816.88 亿元。其中,38.94%的收益凭证通过报价系统发行,发行规模为318.06亿元;61.06%通过柜台市场发行,发行规模为498.82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券商收益凭证发行金额累计10193.1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全年为7330.80亿元。

从发行数量来看,2020年前11个月券商共发行32651只收益凭证,较2019年的36924只减少4273只。从发行主体来看,当期收益凭证发行规模排名前十的券商基本是大券商,包括中信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其中,中信证券以76.48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列第一。

据券商营业部人士反馈,当前收益凭证产品日益获得市场关注,很多产品一发行就“秒光”,“公司会通过收益凭证产品来吸引新客户,通过帮助新客群赚取稳定收益来提升投资体验,进而滚动推荐其他理财产品。”

另据了解,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资金购买券商理财产品,而券商收益凭证也日益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品种。

中长期型产品占比逐步抬升

所谓收益凭证,是指由证券公司发行,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发售,约定本金和收益的偿付与特定标的相关联的有价证券。该理财产品最主要的特征是操作灵活、安全性高且可以量身定制。

根据海通证券研报,券商收益凭证是一种表内负债,券商对收益凭证具有法定责任。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不能再明示、暗示自己保本,不少产品收益也略低于收益凭证。这也是券商收益凭证产品日益获得投资者、银行或上市公司追捧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发行的收益凭证中,其产品期限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收益凭证占比近半年逐步降低,2020年11月这类品种仅占31.39%。未兑付的收益凭证主要以6个月以上为主,占比达65.93%;而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仅占9.02%;期限12个月以上的收益凭证从3月8.02%的占比增长到11月23.89%的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第三季度,券商的净资本总和约为1.8万亿元,按照中证协收益凭证的发行余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60%的规定估算,第四季度收益凭证产品仍有约600亿元的发行空间。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发布于 2025-06-08 02:11
收藏
1
上一篇: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保本理财产品进展情况公告 下一篇:如何激活沉睡股票账户,解锁投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