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文史]跨越时代巨变,从洋油垄断到石油计划供应的演进历程
襄阳文史:从洋油垄断到石油计划供应
一、洋油垄断时期
在20世纪初,我国石油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石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当时,襄阳地区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城市,同样面临着洋油垄断的困境。
1. 洋油垄断背景
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国内石油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外国石油公司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垄断了我国石油市场。
2. 洋油垄断对襄阳的影响
洋油垄断导致襄阳地区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昂贵。许多工厂、居民因油价过高而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此外,洋油垄断还加剧了我国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国家利益。
二、石油计划供应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开始快速发展。195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石油计划供应政策,逐步摆脱了洋油垄断的困境。
1. 石油计划供应政策
石油计划供应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高国内石油产量;
(2)调整石油价格,降低石油成本;
(3)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和民生用油需求;
(4)鼓励石油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
2. 石油计划供应对襄阳的影响
石油计划供应政策使襄阳地区石油供应得到了保障,石油价格逐渐降低。这为襄阳
相关内容:
建国前,襄阳县樊城后街“何庆大”商行,是一家买办资产阶级经营的商行,创始人何鉴山(外号老胖子)是江西丰城县人,原在汉口做生意,以经销英、美等国的大号哈德门、小号哈德门、单刀、小大英牌等香烟为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何鉴山由汉口来到襄阳,仍以卖烟为业,并代卖洋油(煤油),其商户叫“何庆成”。
初,美国太古洋行派人来华,推销美孚鹰牌煤油,招聘经销煤油的经理人。当时一般商人不愿与外国人打交道,而何鉴山却认为是美差事,有利可图,一口答应,便和美商签订了经营合同,担任了经营煤油的总经理。以后生意越做越大,他进-一步扩大地盘,于1912年、1913年、1919年分别在河南省南阳县、湖北省襄阳县双沟、南漳县武镇开设了何庆成分号,到20年代何鉴山之子何树森已到而立之年,继承了父业。他为了全力经营煤油,便将经销香烟的生意转让给樊城绸缎商“正昌美”商号;为了拉关系,并拜正昌美的老板娘为干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树森将何庆成商号改为何庆大商号,并继续扩展经销煤油的网点,先后以襄阳城内鼓楼南的“张东记”、南漳石门的“赵奎记”、宜城的“协正”等商号为代销点。何庆大经销美孚石油,与美孚石油签订了经销合同。合同主要内容是,由何庆大交给美孚石油公司银洋二万元作押金(押金周息六通)销下对油给漏耗四对(一对两桶,每桶15公斤。即销千对按996对计算);每销一对得佣金三角。何庆大每半月向美孚石油公司报账一次,半月所销货款,在报帐后约半月内寄给美孚石油公司,或将自己运往汉口的山杂货款作抵。
何庆大自经营煤油后,垄断了襄樊地区的煤油生意,不容他人插足;如有贸然插足者,何庆大则以调价方式将他排挤压跨。其年销售量在两千吨以上。何树森1936年向平汉铁路老河口计划支线调查组提供的商情资料中说:当时美孚,亚细亚两公司每年销售煤油170万听(每听约15公斤),其中美孚占60%,亚细亚占40%。何庆大所经销的煤油,由美孚石油公司源源不断地由汉门水运来樊。美孚石油公司在樊城雾巷(在今沿江西路56号)设有货栈,可储油3000对。雇请玩老头(名玩幼庭)看管。何庆大随时销出,随时到货栈提货。何庆大的管帐先生是党怀三,接着是党学珍,最后一任是李昆山,雇员达90余人。直到1948年襄阳解放,何庆大才关门停业,襄阳县和襄樊地区的煤油垄断现象,终合结束。
建国以后,外商在中国的财产先后由国家接管,石油的来源与供应方法彻底变了样。建国初期,我国石油由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口。1960年2月,在千里冰封的大草原,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用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196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国外进口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还,石油产品基本自给。”到1984年我国石油产量到达已11453万吨。由石油进口国,一跃而为石油输出国。
建国初期,襄阳地区的煤油供应,最初由地方贸易公司经营。直到1953年5月12日襄阳地区石油供应站成立,我县基层供销社经营的煤油,均直接从地区石油站进货。1958年全党大办钢铁时,上级要求商业部门:办钢铁单位“要什么,供应什么;要多少,供应多少。”在这样形势下,我县商业局所属生产资料经理部才开始经营石油。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1年9月1日,我县生产资料经理部经营石油、煤炭的原班人马从经理部分家出来,组建了县石油煤炭建筑器材公司。当时只有职工16人,房屋13间,货棚6间,油桶400个,占地30亩,固定资产12万元。
襄阳县的石油供应,随着新中国的前进步伐,也跨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完善,从手工操作到电子自控仪器,从单纯的经营型到管供、管用、管节约和管接卸,储运、销售一条龙的配套公司。今天而立之年的襄阳县石油公司,已初具规模,从一个“卖单”公司(只卖提货单,购主凭提货单向襄阳地区石油公司提石油)发展到“三球(偕音)库”,即:一装就“满球了”,一放就“空球了”,一销就“完球了”。(三球库:是石油公司职工给自己公司起的外号,“球”即地方土语。三球库是说油库容量小的意思。)进一步发展成为拥有七部油罐车的专业车队、长140米的专用铁路线、最新设备加油站两座、职工总数167人、固定资产达353万元、储油近万吨、年销售量25022吨(汽油1954年开始销售为2吨,柴油1957年销售为383吨;涧滑油1959年开始销售为1吨。)五大油类的品种达49个、年销售金额2937万元、创利润70万元的县石油公司。
我国的成品油,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总的说来、是一册计划供应史。具体到我县来说,关于石油销售供应所经历的道路主要有,大力推销,敞开供应,统配定量,计划供应;平价包干,高价调剂三个阶段。
大力推销敞开供应
在推销煤油的开头两年,省公司曾派金松桥等三人来樊协助推销。1952年销售煤油567吨。1953年9月省公司召开了推销煤油的紧急会议。专石油站费洪泽经理回樊后,结合本地区情况,商定了几项推销煤油的措施:
一是降低煤油的销售价,提高桐油的收购价。煤油每市斤(0.5公斤)零售价由0.652万元(旧币,下同)降低为
0.551万元调低25.3%,桐油收购价每市斤由0.2885万元,提高到0.3106万元,调升7.66%。
二是准许对煤油兼营部门实行10天的短期赊销,并放宽油桶租用办法。
三是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点用煤油的好处和经济意义一可以挤出更多的桐油、香麻油和木梓油出口换取外汇。
四是加工各种点用煤油工具,方便群众。并积极组织力量送货下乡。从而开拓了煤油销售市场,打开了植物油的收购局面。
统配定量计划供应
1973年9月,县石油公司根据《湖北省柴油凭证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实行石油计划供应,统配定量。从此,搞好石油计划供应就成了石油职工的首要任务。能否搞好石油计划供应是决定一个公司能否成为先进单位的重要标志。这一项新的工作,对公司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公司决定,一定要在当年内将凭证定量工作开展起来。这年7月我们按照湖北省计委印发的《车辆用油凭证定量供应试行办法》,以欧庙区千弓公社为试点,组织工作组,深入农村逐队(生产队)逐机进行调查,凡与定量分配有关的情况和数据都必须掌握,例如,机耕地面积多少,柴油机提灌水田多少,柴油打米机多少、农田作业运输机车和非农田作业机车各多少,各种机具型号各多少台,多少马力,有哪些活路,各项活路的耗油水平以及节约用油的经验和各项浪费用油典型等等。然后进行汇总、概算、平衡计划,最后发证定点定量供应。农忙多用,农闲少用,只许延迟,不许提前。如遇特殊情况在机动指标中由区政府批供解决。这项工作,在欧庙区试点取得经验后,1975年元月,全县普遍开展了这一工作,半年后,我们又对千弓公社试点进行了检查总结。千弓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分配方法,即田、机(包括脱粒、加工机械)、人综合分配定量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分配不合理现象。事实证明,凭证定量供应工作,确实能收到合理分配、保证重点,加强计划管理,收到节约油料的效果,干部不再为分油用油操心、担心。是年秋,我们在欧庙区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好典型和形形色色浪费柴油坏事例的画展,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典型来自群众又教育了群众。通过画展,调动了群众节约用油和加强执行凭证定量的积极性。从此以后,用柴油烧窑做饭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在展出期间,本地外地的群众、干部,甚至四川、湖南等省也派人来参观取经,参观者络绎不绝。国家计委表扬了我县的凭证定量供应工作,肯定了我们的作法和经验。为了强化计划管理,基层石油供应部门的任务不单是管供,而且要管用,管节约。关于“三管”工作,我们采取了5项措施:
一是大力宣传节油典型,二是推广节油新技术新方法;三是废油回收再生,交废供新;四是配合交通管理部门封闭破旧车和禁止非农业运输的拖拉机跑运输;五是认真贯彻执行节油奖励政策,按时兑现。
平价包干高价调剂
我县经营高价油是从1983年第三季开始的,当时高价油同乎价油一佯,根据“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管理。自1984年改高价油属市场调剂商品,不受计划限制,敞开供应。从而使我县的高价油销售猛增。1983年高价油调进1518吨(其中汽油932吨、柴油586吨),销售1449吨(其中汽油923吨、柴油526吨)。1984年调进和销售均比上年上升60%以上。1989年调进上升到14002吨(其中汽油8127吨、煤油10吨、柴油5777吨、机油685吨),销售上升到10683吨(其中汽油6915吨、煤油10吨、柴油3588吨、机油670吨)。高价油敞开供应对我县十分有利,特别是汽油平价包干指标与实际需要之间悬殊很大。1989年我县拥有汽车1562辆,而平价汽油包干指标仅2023吨,每车年平均仅1.29吨,连小车也不够用。这一年实销高、平价汽油8711吨,每车年平均用油
5.57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供应的原则按农、轻、重的次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制订石油供应计划时,偏重于农业用油。1983年以前,有农优补贴政策,1987年我县根据上级制定的粮奖油政策,全年供应粮奖油为3480吨,以鼓励农民搞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由于正确执行计划供应政策,柴油保证了农业重点用油的需要,在正常年景保证了农业生产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在抗旱之年也不会手忙脚乱。在某种意义上说:“油就是粮食”,有了油,能将死水(库底水)变活水,地下水变地上水,小早不减产、大旱少减产。汽油,保证了重点单位、专业车队和客运用油。煤油,保证了麦收和春节期间的用油。
自执行计划供应至今已经过去了16个春秋,我们不能说它已经十分完善了,形势在发展,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计划供应的办法和内容,也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年来公司领导在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用油比较集中的季节,组织一定力量下乡巡回检查,并向他们征求改进工作意见,这一办法已成为不成文的制度。总结我们的计划供应工作,从表面上看是搞节约,从实际上看是为了搞好两个服务,即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商业的根本出发点。
当然在贯彻执行计划供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难,也有深刻的教训。如县公司在县直单位的汽油供应中,1985年曾印发过油票,而不法分子却乘机制造假油票在市场出售,购票者买到假油票来加油站加油,使公司蒙受了1万余元的损失。这都说明我县的石油计划供应工作,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