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推史上最大规模14天逆回购操作,总规模突破万亿元创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近期再次进行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此次操作的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新高。逆回购是央行通过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操作。
这一举措表明央行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流动性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1. "市场流动性管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防止资金紧张。
2. "支持实体经济":增加流动性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3. "对冲外部风险":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央行可能通过逆回购操作来对冲外部风险,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4. "历史新高":此次逆回购规模超过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可能反映了当前市场对流动性的强烈需求,或者央行为了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影响方面:
- "利率市场":逆回购操作可能会对短期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利率可能不会受到直接影响。
- "股市和债市":增加流动性通常被视为利好消息,可能会提振股市和债市的信心。
- "通货膨胀":如果流动性过剩,长期来看可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逆回购操作只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一部分,其效果还需要结合其他政策工具和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关内容:
14天期逆回购投放创历史新高央行1月22日公告,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现金投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充裕,当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157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据悉,操作利率为1.65%,与此前持平。由于当日有9595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980亿元。这是央行连续第二天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开展史上最大规模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对冲大额7天期逆回购到期,同时在节前适度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避免资金面大幅波动。华西证券研报认为,虽然7天期逆回购操作已可支持跨年,但央行依旧选择了14天期的资金形式进行投放,目的或是让节后资金到期相对分散,避免正月初八逆回购集中到期对市场产生过大冲击。
后续整体投放较为温和不过在诸多因素的掣肘下,分析人士预计,春节前央行的投放会较为温和,资金面会维持紧平衡状态,平稳无忧跨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尽管1月22日14天期逆回购规模很大,但其判断,节前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整体上会较为温和。“当前央行已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接下来会通过适度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继续实施较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适量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其他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面持续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说。华福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分析称,受逆回购大量到期、春节取现需求以及政府债缴款规模上涨三重影响,本周资金面压力不小,资金面紧张状态能不能得到缓解主要取决于央行的态度。“如果是MLF续作配合逆回购,那么资金面可能相对均衡或者稳中偏紧。”王青表示,就节前来看,考虑到央行已于上月开展高达1.4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相当于提前向市场释放了较大规模中期流动性,预计1月26日MLF操作将继续较大规模缩量,持续淡化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
来源:上海证券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