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400点魔咒,为何股市至此跌跌不休?指数未来走势如何分析?

揭秘3400点魔咒,为何股市至此跌跌不休?指数未来走势如何分析?"/

关于股市在3400点附近出现波动的原因,这通常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市场情绪":当指数接近或达到某一关键点位时,市场情绪可能会变得谨慎,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观望或离场,导致短期内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2. "技术分析":许多投资者和交易者使用技术分析来预测市场走势,3400点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阻力位,因此在这个位置附近可能会出现回调。
3. "宏观经济因素":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也可能影响股市表现,这些因素在3400点附近可能变得敏感。
4. "政策影响":政府或监管机构的政策调整也可能成为股市波动的因素。
关于接下来指数的走势,由于股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 "上涨":如果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企业盈利增长,或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股市可能会继续上涨。
- "震荡":在3400点附近,指数可能会在一定的区间内震荡,上下波动。
- "下跌":如果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或者出现重大负面新闻或政策变动,股市可能会出现回调。
需要注意的是,股市走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上分析仅供参考。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结合市场情况和专业意见做出投资决策。

相关内容:

先谈向上空间。半年来最高点是3439,半年来超过3400只有8个交易日。曾经三次冲高3400后都回落了。这就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站稳3400那么难?

估值:根据同花顺评估,目前股市估值已经进入危险区。只有在3200之下才会跳出估值危险区。这个估值有啥用?散户可以不在乎,游资更不在乎,但是机构投资者会在乎,尤其是目前护盘的主力机构。这样一来,指数一旦冲上3400,主力机构做多意愿就会下降,反而可能趁机逢高出货。

资金面:半年来市场日成交金额很少超过1.5万亿,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量化,剔除量化,市场实际存量活跃资金不足万亿。一句话,半年来并没有多少新资金进常,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存量资金博弈。结合市场每次冲上3400就会回落。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的存量资金最高能将指数顶到3400。

当然,成交资金是动态变化的,如果市场赚钱效应好,场外资金就会源源不断被吸引进来。前提是,市场要先有赚钱效应,才会吸引到新资金进场。

问题是:主力机构是否有意愿先花钱推高指数,从而达到吸引场外资金进场的目的?

坦白讲,不乐观。

为什么呢?因为高层对股市定调是“稳住股市”!

半年来,指数大部分时间在3200至3400这200个点的区间内。实际已经非常圆满的实现了“稳住股市”的任务!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主力机构的操盘手,既然半年来指数控制的非常稳,圆满完成了上级任务。正常情况下,你愿不愿意放弃目前来自不易的稳定局面,自作主张把指数推高到3400之上?

假设你不甘平庸,就是执意要将指数推高到3400之上,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需要买入更多的银行股之类股票推高指数,这需要花更多的钱,而且随着银行股股价更高,未来出货难度更大。

其次,假设你成功了,指数推高到3400以上后,股市行情火爆,赚钱效应显著,场外资金源源不断进场,此前买入的银行股也成功的出货了。这种情况指数最少要推高到4000点以上,要不然很难形成显著的赚钱效应。

接下来呢?股市不可能一直创新高,无论涨到多高,总有一天要触顶,如果指数涨幅太小,形不成普遍而又显著的赚钱效应,如果指数涨幅太大,未来必然会出现暴涨后的暴跌!指数暴涨后暴跌,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 年,此后十年再没有出现过。相信这不是偶然的,我宁愿猜测,就是因为2015年股市暴涨后暴跌,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性后果,最终高层才定调不允许再次出现此类情况,然后才导致此后十年指数一直在3000点维稳!

综述:指数向上空间某种程度是被封印了,至少今年指数很难到4000点。

难道指数就永远被封印在3000点左右?那也未必,前提是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比如接下来垃圾股出清加速,更多优质上市公司进场,股市整体估值改善,那么指数自然会进一步上涨。

其次,我们再谈谈股指向下空间。这一点很简单,高层已经定调“稳住股市”,根据半年来股指实际运行空间看,3200就是下限。

最终结论:前半年指数在3200到3400之间震荡。后半年也差不多,即使乐观点指数最高也就是3600。为什么?200点玩了半年,下半年指数走得再好,最多也就涨200点。

至于当下,指数刚冲击3400后回落,目前指数正在走一个下降波段,昨天盘中一度跌破30日线后触发反弹,目前指数没有出现确定的止跌企稳迹象。下行波段,最好空仓耐心等指数企稳,否则下行波段,即使指数波动不大,可能个股杀跌幅度会很大。

#A股行情接下来怎么走#

#

发布于 2025-07-04 14:49
收藏
1
上一篇:A股3000点以下,一辈子难逢几次的投资良机 下一篇:港股交易特色解析,与A股市场交易特点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