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稳步推进,节日牌理财产品渐行渐远,销声匿迹

资管新规稳步推进,节日牌理财产品渐行渐远,销声匿迹"/

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确实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节日牌”理财产品作为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客户而推出的一种短期理财产品,其销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节日促销等营销手段,以吸引投资者短期资金。
随着资管新规的执行,监管部门对于金融产品的合规性要求更加严格,对于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设计和销售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为什么“节日牌”理财产品销声匿迹:
1. "合规性要求提高":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用途、期限匹配等方面,而“节日牌”理财产品往往不符合这些要求。
2. "风险控制加强":监管部门强调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避免短期理财产品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3. "投资者保护":资管新规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禁止金融机构利用短期理财产品进行不正当竞争,防止投资者因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4. "产品设计规范":资管新规对理财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要求理财产品必须符合实际投资需求,避免误导投资者。
5. "监管力度加大":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得金融机构不敢轻易触碰红线。
总的来说,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未来,

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 李文 见习记者 余俊毅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只剩下三个月时间,此时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压力倍增。过去银行通过“保本、高息”等噱头来揽储的理财产品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银行网点调查后发现,在这个“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几乎没有银行推出相关理财产品。同时,以往大额存单等高息存款类产品的利率也在不断下调。

节日理财淡出市场

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

以往,节日期间都是银行揽储的一个时间节点,在此期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普遍高于日常同类产品,堪称“节日牌”理财产品。然而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银行却悄无声息。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相比以往,今年鲜有银行对中秋节和国庆的专属理财产品进行推介,甚至大多银行并未推出中秋、国庆节日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记者以“中秋、国庆”为关键词在中国理财网进行搜索,也并没有发现相关理财产品。而去年也仅有寥寥数款相关主题产品推出。

某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的节假日理财产品主要是一些短期高收益率的保本类产品。但在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净值化转型,具有短期、高收益率特点的保本产品已经开始退出市场了。因此理财产品的节假日属性也会开始淡化。”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除了节日理财产品销声匿迹,以往动辄4.0%收益率的大额存单也不复再现,目前各银行大额存单的最高利率仅停留在3.5%左右。

“自从6月末开始,我们就已经没有利率高于3.5%的大额存单了,以前那些高息产品,现在都没了。”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这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政策的落地不无关系。据了解,新的存款利率报价方式已经执行了3个多月,而影响最大的就是长期存款利率,尤其是3年期存款利率。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在新规出台之后,3年期存款平均利率持续三个月下跌。这也意味着,以往高收益率的存款类产品利率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下跌。

传统理财

净值化转型加速

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保本理财不复存在,低风险类高息产品销声匿迹。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未来想要拿到更高的理财收益或存款利息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较大,投资者也要承担一定风险。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呢?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以后,居民理财仍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如为保守型可选择大额存单等保本类产品,或者收益变化幅度不大的货币基金;如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继续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或者选择股票,基金等。

她还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作出选择。同时也建议银行、投资者双方之间加强沟通。

那么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渐推进,未来的银行理财业务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东亚前海证券的研报认为,一方面,资管新规逐步落地,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刚兑理财市场萎缩,低风险偏好资金寻求收益稳健、风险可控的替代产品;另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下行,固收类产品投资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降,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不断降低。“固收+”产品在此形势下承接投资需求,将成为低风险偏好资金的布局焦点。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至2021年年底,绝大部分银行理财将按照监管要求完成整改,“资管新规”过渡期内的临时性政策将终止,资管行业逐渐进入全面贯彻落实“资管新规”的新阶段。

王一峰认为,随着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将推动理财业务持续规范化发展;其次理财公司主体将更加多元,机构竞争强度提升;同时,理财规模维持较好增长势头,代销渠道将成为推动AUM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伴随这一过程,养老理财、跨境理财通、ESG、FOF等特色产品将更加丰富。

发布于 2025-07-05 10:32
收藏
1
上一篇:你好!中信证券SFISFapp账号突然被锁定,紧急求助解决方法大揭秘! 下一篇:资管新规逐步落地,节日牌理财产品销声匿迹,行业变革下的市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