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资产受热捧!汇率一天暴涨500点,专家称成全球投资者“避风港”首选
关于汇率一天大涨500点的新闻,这通常意味着人民币对某一外币的汇率出现了显著上升。这样的变动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市场预期、政策调整等。
业内专家认为人民币资产可能成为全球“避风港”,这一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经济稳定":中国近年来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整体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这可能会吸引全球投资者将资金转移至人民币资产,寻求更高的回报。
2. "货币政策":中国央行可能会采取一系列货币政策来维持人民币的稳定,这包括调整利率、干预外汇市场等。这些措施可能会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3. "国际地位提升":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4. "全球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投资者可能会寻求更加稳定和安全的资产。人民币资产由于其相对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收益潜力,可能会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5.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人民币资产的发展,包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资产可能成为全球“避风港”,但投资者在投资时仍需谨慎,关注市场动态,合理配置资产。同时,也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和风险因素,确保投资安全。
相关内容:
随着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以及美元指数的逆转,人民币汇率已于上周重返7.0以上。本周,人民币汇率继续强势上扬,截至3月2日16时30分收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9578,大幅上涨318个基点。而4日盘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涨超500点,收复6.92元关口。

人民币未来走势如何?
对于当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
一是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成效显著,复工复产统筹得当,确保经济正常运行,提振了市场信心,给予汇率支撑;二是中国国债“入摩”以及3月有望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均表明国际投资者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中国国债收益率高于美债160多个基点的利差吸引资金流入,加固了人民币汇率“缓冲垫”。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认为,由于我国汇率市场化机制持续完善,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同时,随着逆周期调节经验不断积累,从而为外汇市场更趋理性运行提供基本面支撑。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随着全国各地企业复工复产,外汇市场成交量逐步上升,流动性向好,结汇需求将推动人民币汇率企稳。
人民币未来走势如何?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师李刘阳认为,从技术上看,人民币已摆脱了疫情发生之后的贬值趋势,回到了中立状态。海通证券称,此次美联储降息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将更稳定。中美10年国债利差重新走扩至160基点以上,也给国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外部看,美元短期破100担忧解除;内部看,虽然一季度国内商品顺差有所缩窄或金融账户有流出担忧,但暂停出境游给予了跨境资本流动一个4000亿元左右的缓冲池,因此一季度汇率的跨境资本流动基本面反而是稳健的,汇率无贬值之忧。
“汇率的本质是货币比价,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加速推进,企业结汇需求提升,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好转,人民币或将朝着升值方向修正。”某业内人士表示。
人民币资产或成全球资金“避风港”
汇率走势上行也为人民币资产加码助力。一些分析认为,对比国内外疫情发展形势,人民币资产可能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海外经济前景不确定仍在上升,美联储等央行开闸放水,这些流动性需要“避风港”,人民币资产无论从估值、经济前景、发展前景等均是理想投资标的;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及时采取了政策对冲措施,国内经济韧性足,消费者与投资者对疫情防控、经济前景信心足,且政策空间仍大。可以预见,新一轮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热潮”正在酝酿中。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多措并举的应对经验对全球性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借鉴,也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恐慌;从长期而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依旧向好,也将继续扮演全球经济增长压舱石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仍会进一步凸显。
温彬认为,人民币想要真正成为避险货币还需三大因素:
一是经济体量要足够大,运行需平稳,这是硬基础。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3万多亿美元,经济发展虽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其发展潜力大、韧性强,政策空间大。
二是金融市场需持续开放,特别是资本项下的开放。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水平需保持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