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惊喜!5只超值低波固收投资佳选揭晓

发现惊喜!5只超值低波固收投资佳选揭晓"/

很高兴您找到了5只超值的低波动固收产品。以下是一些建议,但请注意,具体的产品选择还需要根据您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情况来决定:
1. "国债或地方政府债": - 国债和地方政府债通常被认为是低风险的投资工具,波动性较低,适合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2. "企业债": - 选择信用评级较高、经营稳健的企业债券,这些债券通常波动性较低,收益也较为稳定。
3. "银行理财产品": -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为固收型,风险较低,波动性小,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4. "货币市场基金": -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流动性好,波动性小。
5. "债券型基金": - 选择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债券型基金,尤其是那些以稳定收益为主的基金。
在选择具体产品时,以下是一些参考因素:
- "信用评级":优先选择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 - "发行主体":了解债券发行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 "利率水平":当前市场利率水平可能会影响债券的收益。 - "到期时间":短期债券通常波动性较小,但收益也相对较低。
建议在投资前,仔细阅读相关产品的说明书和风险评估报告,并咨询专业的财务顾问。同时

相关内容:

开年以来债市在春节后短暂的收益率回升之后继续震荡,截至6月1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又回到了1.64%附近。

利率为什么会继续震荡向下?

因为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然以银行贷款这样的间接融资为主导。央妈定期更新的《2025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5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7%。

这也就是说,相比于美国以股权融资那样的直接融资为主导,咱们更接近日本、德国这种银行主导的模式。所以对企业来说,贷款利率就是企业的融资成本。

而当前实体的回报率并不高,如果利率不下,那么实体企业的利润就会受影响,对我们这种制造业占主导的经济体尤其如此。

所以在实体的回报率以及经济增速修复之前,中长期视角看利率一定是易下难上的。

这就带来了两个影响。

第一,利率的下行在各类金融机构上都会有体现,存款、货基、理财、保险等居民端普遍接受的“低风险、低波动”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一定是趋势性的下降。

第二,权益资产的长期收益一定比债券或者其他资产更高,因为股票的长期收益基本就是一个企业的ROE水平,而它的投资收益率、资产回报率高于借钱的回报时,企业才能在这个市场上不断的生存下去,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企业,长期看全部都被淘汰掉了,这是商业常识。

所以通过权益资产增厚收益是居民理财必然的选择,在很多海外国家都已然证明了这一点。

但咱们权益资产的波动性又太高,哪怕过去20年中国资产的长期收益率和美股差不多,可因为高波动大幅提高了投资者赚钱的难度。

我们在大周期的波动中,在漫长的套牢、回本、卖飞中将收益磨损掉了,这是比较头疼的一点。

如何能在降低波动性的同时,提高收益率,就是我们特别考虑的问题。

而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我为什么看好固收+,并且更建议大家在持有预期上把固收+理解为“权益-”。

固收+的“+”,说的是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通过适当的权益投资配置提高产品的长期预期回报。

而权益-的“-”,说的是产品的波动性一般情况比权益类更低,我们不至于有这么强的择时困扰,也就有更高的概率把收益吃到。

这无疑是双赢的选择。

可能是,全市场体验最好的5只超低波固收+

既然看好固收+,我们就统计了2021年以来混合债券型一级债基指数、二级债基指数和纯债债基指数、偏股基金指数以及沪深300之间,分年度的收益率和波动率之间的关系。

沪深300和偏股基金指数代表着权益资产,年度收益在最强和最差的两端,意味着持有人要么就是因为市场下跌和套牢而焦虑得睡不着觉,要么就是市场大涨之后为该不该止盈而左右为难,怎么都不舒服。

而纯债债基因为赶上这几年债券大牛市,收益率最稳定,体验也确实是最丝滑的。

但进入今年之后,大家也能感觉到,因为抢跑降准降息比较多,导致开年债市的波动比较大,而最近一段时间债市每天的波动都很低,无论票息还是搓波段,也不会像前几年那样,有这么高的回报。

再看波动率,毫无疑问权益资产的波动率是最高的,但相比之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通过合理的转债、股票的仓位配比,用明显较低的波动率,取得了较为合理的收益回报。

基于此,我们在全市场非纯债型基金里进行筛选,选择2022-2024三年时间内年化收益大于3%,且区间最大回撤<1%的基金。

然后看2024年报数据,筛选可转债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剔除那些小于1%几乎就是按纯债基金运作的产品之后,还剩几只回撤低、波动小,中长期收益不错的产品呢?

5只。

这个收益回撤水平,就算把他们称为超低波固收+,也是合适的。

这里面,有2023年我按卡玛比率筛出来的财通资管鸿睿,也有在2024年聊低波固收+谈到过的长安鑫益增强。

但从这三年整体视角看,最超我预期的,可能还是长信稳裕三个月。

不仅以5.41%的年化收益位居第一,大幅领先第二名,而且同期仅0.77%的最大回撤,也是这5只基金里表现更好的。

长信稳裕是一级债基,一级债基是在债券之外,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可转债,而二级债基是指可以配置一定的转债和股票仓位。

在这之前,我对长信的短债比较熟,毕竟几乎每次大的债市波动之后,长信30天滚动持有债券,总能靠着很好的回撤控制能力被我盘点到。

所以我对长信“闲钱家”系列的产品线早就有了基础的了解,也是长信30天滚动持有的持有人。

今天盘完超低波固收+我们才发现,原来长信的固收+,也这么厉害了?!

固收+是最经典的资产配置

长信稳裕三个月的基金经理是冯彬,是长信固收多策略部的总监。作为一个有16年投资管理经验的资管老兵,熟悉利率债、信用债、转债。

事实上,我认为固收+这个品类是公募最接近、也最能体现多元资产配置能力的模块。

首先,管固收的投资人大多需要自上而下,沿着宏观数据的变化做出资产配置的反应,最直接的一点,需要关注市场资金利率水平的变化。

无风险利率水平是资产的定价锚,影响着各类资产的价格变化,要根据利率水平的变化,更积极地调整组合的仓位和久期。

其次,固收+基金经理也需要动态评估各类券种之间的相对估值,比较不同券种之间的风险、收益、流动性等,这就是一个基础版本的资产配置方案。

想投可转债?转债股性更强,而可转债的估值和正股也有联系,还得关注可转债的估值和信用风险。

想投信用债?至少得关注信用利差、久期利差、信用评级、流动性管理等等。

所以公募资产配置的原点,其实很多都来自固收+的场景。

从长信稳裕业绩表现上来看,冯彬这位老将在固收+的配置上确实有自己独到的思路和见解。

他本身有着比较丰富的投资转债的经验,注重转债的估值,也相当关注转债正股的基本面研究,包括资产负债率、资产结构等,规避转债的信用风险和退市风险。

去年3季度,转债因信用风险而大跌之际,冯彬就曾在长信稳裕上对转债做过加仓。季报数据显示,当时可转债从26%加到了三季度的36%,捕捉到了转债的超跌反弹行情。

而除长信稳裕之外,长信有多只业绩良好的固收+产品。比如长信利鑫、长信利保,也是冯彬在管,分别是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近一年的走势如下——

相对于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指数,走势是不是更丝滑?超额是不是也很明显?

再看另一位基金经理刘婧管理的长信利众,这只一级债基从2016年新增A份额以来,做到了年年都是正收益,从2021年以来,年化收益超过4%。

再到权益仓位更高一些的偏债混基金,比如长信先锐,近一年也跑出了5%以上的收益。基金经理程放在转债、股票方面都有参与,回撤控制同样做的不错,2%左右的回撤远低于同类平均值。

我们以前盘长信中短债产品的时候,最常提到的就是稳、控回撤,以及长信用30、60、90、120、180天持有期去对标理财,赋予这些产品不同的定位和风险收益预期。这次盘固收+,发现长信按照客户需求做产品定位的意识和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固收+从低波到高波,都做出了各自风险定位下可圈可点的收益曲线。

这样体系化的搭建,其实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而这件长期、可持续的事情,长信基金已经做了很久,且开始收获成果。

5月20日,定期整存整取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来到了1.25%和1.3%,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跌破1%,来到了0.95%的时代。

对存款、储蓄、理财的低风险客户来说,未来最大的风险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波动”,而是收益率过低。

而长信固收+矩阵,无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资产保值增值的可能。

有句话说得好,越是追求低风险,越是得不到低风险。

拥抱合理的波动,获得中长期更高的收益,这就是我们对固收+的要求。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发布于 2025-07-07 05:23
收藏
1
上一篇:养老理财领跑“固收+”榜单,部分非标资产年化收益率不及2.5%——机警理财日报揭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