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热议,究竟为何老盯着越南不放?深度解析背后的原因
牧之野:可能是因为越南在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方面。同时,越南与中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很多人会关注越南的动态。此外,越南的一些政策或事件也可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当然,关注越南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或个人对越南有偏见或敌意。
相关内容: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秦安战略”在今日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之乎者野记”,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借着越南的事,说说整体国际形势。
越南的发展不是这一两个月的事,也不是因为上海和深圳的疫情,这种蓬勃发展主要源于2018年后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彼时已是必然,当然,结局也是注定。

但随着越南近期楼市的火爆及出口首超深圳的惊艳,特别是李嘉诚1800亿高调进入越南房地产,相比国内的冷清,不少人开始酸了,觉得越南要把深圳甚至广东超过了。
可是,先不讨论逻辑,只是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凭啥越南GDP就不能超过深圳呢?
我们总是让西方国家别双标,但自己常常不自觉干双标的事,我们国民看待越南的心态,其实与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看待中国崛起的态度并无太大差别。
人性,其实都差不多,要求别人指责别人总是容易,轮到自己做到,难。
就像疫情防控这事,看别人阳性觉得挺好,都没事啊,嚷嚷躺平,真有一天到自己家孩子、老人阳性了,万一住院了,说心里不慌是假的。
我们具体落实下来要细化,要踏实,要较真;看问题做决策,眼界要尽量高,维度要拉长,要看得清主干和枝叶,心胸才能开阔。
盯着GDP本身及反映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之后,唯GDP论就已不再符合中国发展实际。我们要的是经济质量好,结构合理,而并非一味追求GDP数字漂亮。
2019年越南的出口就第一次完成了对深圳超越,并非现在,但这个出口的结构,其实跟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没什么不同。

根据越南统计总局、计划投资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该国一季度的出口总额为8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据越南工贸部方面数据显示,3月越南出口额达到约340.6亿美元,相比2月环比增长45.5%,较去年同期增长14.8%。越南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农产品、原油、化肥和塑料。
今年前3个月,美国继续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金额约为252亿美元,其他的主要海外市场依次为中国、欧盟、东盟、韩国和日本。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加工工业商品占89%,其他商品分别是农林产品、水产品以及矿物和燃料商品,分别占6.9%,2.7%和1.4%。
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的数据显示,越南已发展为对美国出口鞋类和服装第二大供应商。而在电子产业方面,则有三星、英特尔、LG等公司先后进驻投建工厂。
也就是说,受中美贸易战、美国“去中国化”产业链布局以及近期大宗商品持续高位等利好因素影响,越南基本完成了由过去农贸、初级产品代加工向基础制造业转型的过程。
看到越南的繁荣,我们知道从中国撤离的一部分外资去了哪里吧。
那这样的数据,是不是让人眼红呢?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意能赚多少钱,谁管这钱是怎么来的。
但是你不想,国家要想,有的钱现在赚多了,就是断子绝孙杀鸡取卵的事,再多都不能挣,要挣让别人挣去。
如果你只盯着越南现在有多火,心里有多么不平衡,只顾着“搞钱”这种事,说明内心也是功利的,根本谈不上看清整体大势,也是很难做不大的。

我们现在一定要对当下的热度有个天生的警惕心理。
为什么?
因为当每个人都听到某个消息,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消息时,那就要逆向思维一下。
大家都在喊1万点的时候,你要倒推,可能有人需要韭菜接盘了。
比如为什么前几天美国突然取消了台湾省三笔军售?是美国怂了吗?并不是,是在干更坏的事。
美国《纽约时报》前天(7日)引述现任和前任美国和台湾官员报道,拜登政府正向台湾施压,要求他们订购能协助台军方击退通过海路攻台的大陆军方的武器。报道称,俄乌战争促使华盛顿和台北相信,中国大陆在未来几年有可能出现攻台的潜在危险,而规模较小的台湾军队如果采取不对称战争策略并使用正确武器,是可以击退规模较大的对手。
美国官员正在重新审视台湾军队的能力,以判定台湾军方是否能像乌克兰军队那样,能够击退来犯的对手。据报道,台湾正尝试将军方朝不对称战争的方向发展,并已启动购买对方难以瞄准和进行反击的致命性移动武器。
同样,股市跌到人人骂娘的时候,那必然不是底,只有等到无人讨论的时候,才可能接近到底。
你要知道这个零和市场要去赚谁的钱。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你的认知在哪一层,割的就是下一层的韭菜。
当越南的新闻被炒起来,我们要反人性地想,资本想干嘛?让我们去越南买房子买股票吗?

越南的角色,目前就是来料加工,部分取代中国原来在世界产业链的位置,仅此。
没有越南,也有印度、印尼或者非洲的什么国家会被培养成为中国。
越南的优势,在于近亿的人口,廉价劳动力,东盟特殊位置,毗邻中国,它要想成为韩国或者台湾地区,还需要涅槃两次。
2021年韩国五百强企业15家,台湾地区8家,越南没有1家高科技企业。
所以,这样的定位,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养肥韭菜,割,再养肥,仅此而已。
当然,如果是为了挣眼下的钱,那是舒服,我们很多人其实根本不在乎什么制度或者什么来历,能挣钱就行,就算当美国的马仔,能给口汤喝就行,反正能移民不是么?这便是不少人的功利心态。
想想我们那么多赚了第一桶金跑出去的,把污染和灾难留给后人的中国人,再看看越南,模式是一样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人家发财了,生活好了,应该替人祝福,而不是映证了东野圭吾说的“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大国国民,小国心态。
很多人问为什么欧洲吃了那么大亏还跟着美国跑,感觉不可思议。
人都不傻,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爱,这几十年来,在美国引领的秩序下,欧洲跟着收割世界赚得盆满钵满,跟对老大有肉吃。
所以,在当前全球化逐步转向区域化的时候,中国必须守好东盟这个市场,特别是在我们的军事实力无法像美国一样覆盖利益板块的时候,让整个亚洲能够因为中国的发展受益,才是亚洲各国抵御美搞亚太北约的重要手段。
海关总署5月9日公布,前4个月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8.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分别进出口1.84万亿元、1.73万亿元、1.56万亿元和76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6.8%、8.7%和8.4%。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
更何况,自2018年后,大量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将产业转移到越南,除了传统的纺织、农贸行业外,目前在越南设立的21家苹果供应链企业中,中国大陆企业占比三分之一。
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越南是在东盟中从中国买东西金额最多的,越南作为我们的邻国,每年给中国贡献450亿美元的顺差,并且我们对越南的出口还在持续增加。
美西方很多国家不买made in china了,但是我们在越南,标签改成made in vietnam就好出售的多,这在面对美西方打压下,不失是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
对比深圳,越南并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赚的是过程钱,大量的环节需要进口,我们产业升级之后很多的产品,也可以卖给越南,是个既有竞争又互利互补的事。

此外,经济的链接越密切,产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会相对低一些,只要美国的渗透还不是那么强,大家一般还是能奔着互利的角度推动问题解决。更何况,年初王毅访问时越南的表态也比较积极,好的合作趋势不要被嫉妒带偏了。
最重要的是:
眼里要有星辰大海。
如今的中国,比肩的是美国,我们搞内循环,国内大市场,自主创新,都是一种闭关涅槃的状态,既然是涅槃,日子一定很难过,但是如果成了凤凰,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事了。
美国这些年来不断加紧对我们科技的卡脖子和打压,目的太露骨,但敌人努力打压的事,正是表明我们的路走对了。
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在五年内完成在这一领域的重点突破,要知道什么是西瓜,什么是芝麻,就像前天的文章所写,环顾全球,目前具备这个条件的大国,仅中国一家独苗,别无分店。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外资在走,但是也有外资在流入的原因,比如马斯克选择在上海扩建的原因,产业升级后,利润率和全球影像完全不是来料加工可以同日而语的。
但是,是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是好事呢?当然不是,产业升级,AI机器人替代工人,这必然导致大量的失业,高科技产业不需要太多人,所以更多的行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内卷,而且要面对越南这样国家的竞争,自然压力巨大。
但这种对旧秩序的打碎重建,就是对新生命的保护,是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所以,人一定要认清大势,跟随大势而动,如果还是以过去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做判断,恐怕头破血流,即便现在再赚钱的行业,可能在未来突然就啥也不是,优胜劣汰将在未来中国进行得很痛苦。
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人也是一样,不要老盯着眼前那点蝇头小利,为一点点损失沉浸在无边的情绪和算计中,忘了自己到底该干什么。就像巴菲特芒格说的,人还是应该锻炼自己的技能,人最好的投资,永远是提升自己。
所以,这便是人和人眼界和造化的区别,也就是任正非、曹德旺少的原因。
可是,中国的未来,能交给那些吹嘘一年卖多少亿台电脑的人么?
多抬头看着马斯克,虚心向美国好的方面学习,多换位思考 ,多提升认知,因为无论怎么抱怨,时代淘汰你的时候,一个招呼都不会打。

PS:善意提醒一下,胡志明的房子不值得买,早就透支了,意思不大,别傻傻去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