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起正式施行!量化交易新规全面解读与应对策略
关于量化交易的新规于7月7日正式实施,这通常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合规要求提高":新规可能对量化交易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来源、交易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
2. "风险控制加强":新规可能对量化交易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以防止市场操纵和系统性风险。
3. "信息披露透明":新规可能要求量化交易者提供更多的交易信息,以增强市场的透明度。
4. "技术要求提升":随着新规的实施,量化交易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包括更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更高效的交易算法。
5. "市场参与者调整":新规可能对市场参与者的结构产生影响,一些不符合新规要求的机构或个人可能退出市场。
6. "交易策略调整":量化交易者可能需要根据新规调整其交易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具体到新规的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资金管理":加强对量化交易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的监管。
- "交易行为":限制或规范量化交易的某些行为,如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等。
- "风险管理":要求量化交易者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交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 "技术监管":对量化交易使用的算法和系统进行监管,确保其安全性。
建议关注相关政策和行业动态,以了解新规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相关内容:
今年4月3日,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将于7月7日开始正式实施。
高频交易一直是各类程序化交易新规关注的重点,此前发布的《实施细则》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时交易所可采取的措施。
《实施细则》还提到,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的,交易所可以按照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处置措施,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可以按照业务规则采取临时停市等处置措施并公告。
同时《实施细则》还明确了投资者交易行为存在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的情形属于高频交易。针对高频交易,频繁申报、撤单等“幌骗交易”的行为,监管明确对其进行差异化收费。
三大交易所在《实施细则》中明确,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监管目标导向,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突出制度公平性,确保此前已经实施的管理规定落地见效。
新规落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近年来,随着新型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程序化交易已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尽管近年来程序化交易监管大网日益收紧,但新规的核心是规范而非扼杀。随着新规的落地,证券公司、量化机构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证券公司人士表示,《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为证券公司开展程序化交易客户管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更加规范化的指引,也有利于量化交易机构加强自我约束,规范交易行为。
有头部量化人士表示,强监管的趋势是明显的,对当前实际业务影响不会太大。一方面,头部量化在资管产品上很少有高频量化,亦有量化机构开始开发基于更长周期的量化策略,换手率更低;二是监管在实操层面所研究的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等要求,已经在执行了。
不过有私募人士表示,《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对于依赖高频交易的管理人影响相对更大。为满足《实施细则》要求,尤其是高频交易调整系统以适应监控标准、加强内部合规风控建设,这些都会增加管理人的运营成本,增加部分量化基金策略运营成本。同时,对部分依赖极高报撤单频率的策略影响会比较大,可能面临策略调整甚至淘汰。
转自:财联社
来源: 厦门广电